摘要:自2022年5月起,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积极响应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实施的“组团式”援边行动,共派出7批援边医疗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边疆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自2022年5月起,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积极响应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实施的“组团式”援边行动,共派出7批援边医疗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边疆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2023年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四病房医生战东宇,作为第四、第五、第六批援边医疗队队长,肩负使命,跨越兴安岭,在祖国最北端的漠河市开展了为期一年零八个月的组团式医疗援边工作。他以医术为笔,以仁心为墨,书写了一段守护生命、传递温暖的动人篇章。
援边医疗队队长战东宇
迎难而上, 危急时刻彰显担当
漠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设备基础较弱、新型药品储备不足、专业人才紧缺,却肩负着全县近8万人的心血管健康重担……重重困难没有让战东宇退缩,反而激发出他迎难而上的斗志。一年半多的时间里,他带领医疗队累计诊疗超1.4万人次,管理出院患者近1200人。
在有限的条件下,战东宇凭借精湛医术和应急能力,成功处置多起危急重症,守护了生命防线。在开往漠河的列车上,他紧急处置了一名突发急性左心衰的中年乘客。从调整药物、安抚情绪到协调紧急转运,战东宇全程守护,硬生生在疾驰的列车上稳住了患者的生命体征。面对国际友人突发急症的语言障碍,他全程英语沟通,精准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妥善施治。
到漠河市人民医院开展工作
每一次治疗、每一次抢救,都可能是一场结果未知的考验。一名年轻女子心脏停搏被送到漠河市人民医院,当抢救持续到第30分钟,希望愈发渺茫。“她太年轻了,再坚持一下!”战东宇的信念感染了整个团队。第47分钟,心电监护仪上终于跃动起规律的窦性心律!这场与死神赛跑的胜利,让所有人热泪相拥。
授人以渔 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作为医疗组长,战东宇深知“输血”更要“造血”。战东宇迅速调研当地需求,分析当地的疾病谱,结合自身专业特长,科学地谋划医院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为受援医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提升计划。
战东宇与急救医生合影
战东宇把心血倾注于人才培养:创立“理论授课+床旁教学”双管齐下的培训模式,系统提升当地医生的诊疗能力,开展227次教学查房、26场学术讲座,培训当地医护人员1400人次。如今,每周三下午的学术沙龙成为科室新传统。
通过疾病专项评分、调整药物用法及用量,战东宇规范了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快速心房颤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以及高血压急症的诊疗,提高了当地医院治疗的效率和质量,受到了广大患者和当地的医护人员的认可和好评。短短半年,科室已能独立处置多数常见心血管急症,急诊PCI转运成功率提升40%。
深入基层 温暖撒遍兴安林海
战东宇的足迹深入最偏远的角落,援边期间参加医院义诊14次、周边村镇巡诊9次。为进一步发挥医共体医疗资源优势,加强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他带领团队多次驱车3小时,前往大山深处的兴安镇义诊,让400余名边境居民在家门口获得优质医疗服务。同时,还为兴安镇卫生院的医生护士们,带来了最新的诊疗治疗、最规范的操作规程。此外,他还走进学校、机关,普及心肺复苏与AED使用知识,在边陲小镇播撒急救技能的种子。
走进学校开展急救知识讲座
作为援边医疗队队长,战东宇积极搭建桥梁,促成漠河市人民医院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建立双向转诊通道,构建起“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区域医疗新格局。
工作中的战东宇
“在中国最北端的诊室里,听诊器捕捉着时代的脉动,除颤仪迸发着生命的光芒!”战东宇在援边手记中写道。战东宇在北纬53°的坚守与奋斗,是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坚决贯彻援边工作部署的生动缩影,更是新时代医疗卫生工作者响应号召、服务边疆、奉献人民的真实写照。他用精湛的医术、无私的奉献和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效,在祖国北疆交出了一份让漠河人民满意的答卷,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齐医附属三院人的责任与担当,为健康龙江、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了坚实的力量。
文稿:本报记者 张颖
编辑:闫冬
来源: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