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的一天,老王夫妻找到了一袋自家种的“地瓜籽”,这些种子看起来颗粒饱满,她想着煮成粥应该不错,于是就做了一锅。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家住杭州的老王和妻子生活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家里的小院里种满了各种蔬菜和农作物。
2023年的一天,老王夫妻找到了一袋自家种的“地瓜籽”,这些种子看起来颗粒饱满,她想着煮成粥应该不错,于是就做了一锅。
很快两人就把粥喝了下去,结果不到5分钟就开始上吐下泻,脚和手还出现了麻木的情况。
家里人可吓坏了,于是赶紧将老两口送进了医院里面,医生将老两口送进抢救室之后,就赶紧询问家人有没有吃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因为这老两口的症状看上去就像是食物中毒了一样。
经过了解,医生发现这老两口吃的是一种叫做“白地瓜”的种子煮的粥,而这种种子带有剧毒,吃掉五六个就能致命了。
于是医生赶紧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疗手段,总算将这老两口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那么这“白地瓜”究竟是啥植物,为什么毒性这么大还要种植呢?
«——【·剧毒“白地瓜”·】——»
其实,老王夫妻说的“地瓜籽”,并不是咱们平时常见的红薯的种子,而是“白地瓜”沙葛的种子。
沙葛,学名豆薯,它还有很多其他的称呼比如白地瓜、凉薯、番葛等,是一种常见的根茎类蔬菜。
沙葛的块根呈扁圆形或圆锥形,表皮较薄,颜色有白色、淡黄色或淡绿色等,肉质洁白、脆嫩,富含水分,味道清甜。
沙葛的花为总状花序,腋生,花萼呈钟状,裂片披针形,花冠蝶形,颜色多为淡紫色或白色,旗瓣近圆形,翼瓣和龙骨瓣较短。
它的果实为荚果,呈条形,扁平,表面有稀疏的柔毛,成熟时为黄褐色。
而沙葛的种子则呈肾形,黑色,有光泽,这就是老王夫妻误食的“地瓜籽”。
沙葛的生活习性较为独特,它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比较喜欢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沙壤土中生长。
沙葛的生长期较长,一般需要120-150天左右,它的根系较为发达,块根在土壤中生长,需要充足的空间和养分。
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中耕、除草和施肥,以促进块根的发育。
沙葛的分布范围较广,在我国南方地区种植较为普遍,如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四川、云南等省份,国外的东南亚等国家也有种植。
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经过适当的栽培管理,沙葛都能生长。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沙葛的块根经过处理之后是能吃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水分、糖分、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它的种子却含有剧毒物质“鱼藤酮”。
鱼藤酮属于一种天然的杀虫剂,曾经被广泛用于制作一些土农药,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害虫。
它对昆虫有很强的毒性,能够抑制昆虫的呼吸作用,导致昆虫死亡。
而对于人体来说,鱼藤酮的毒性也极强:研究表明,成人误食5-6颗沙葛种子,就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鱼藤酮进入人体后,会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造成严重的损害。
中毒者会出现上吐下泻、头晕、乏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昏迷、抽搐、呼吸衰竭、心跳骤停,最终导致死亡。
而且,鱼藤酮的毒性作用迅速,一旦误食,若不及时抢救,后果就是不堪设想的。
老王夫妻就是因为不了解沙葛种子的毒性,误将其当作可食用的“地瓜籽”煮粥食用,才险些丧命。
其实,在农村地区,类似的因误食有毒植物种子而中毒的事件并不少见。
多人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对一些常见的植物及其种子的特性不了解,从而埋下了安全隐患。
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居民的食品安全宣传力度。
比如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利用农村广播和电视等方式,向农民普及常见有毒植物及其种子的知识。
教他们如何辨别有毒种子和可食用种子,让他们了解误食有毒种子的危害和急救方法。
同时,农业部门也可以加强对农村种植作物的指导,告诉农民哪些植物的种子有毒,在种植和收获过程中要注意防范。
对于广大居民来说,不要随意食用不认识的植物种子、果实或根茎,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面对自家种植或野外采摘的东西,一定要确认其安全性后再食用。
如果不确定某种东西是否可食,可以向当地的农业技术人员、医生或有经验的长辈请教。
一旦发生误食有毒物质的情况,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比如进行催吐之类的,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切勿拖延时间,以免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
老王夫妻的经历是一次惨痛的教训,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无小事,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危及生命。
在这个充满未知的世界里,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潜在的危险。
对于沙葛这种既可以提供美味食材,又隐藏着致命风险的植物,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既要享受它带来的美味,也要警惕它种子的毒性,做到趋利避害,让生活更加安全、健康。
参考: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夫妻双双中毒!紧急提醒:这种东西千万不能吃》2023-12-1
吴江日报《紧急提醒!5-6颗!即可毙命!》2023-11-30
来源:牧子说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