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1ms城市算网作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载体,正以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双轮驱动,重塑城市算力供给模式,为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提供关键支撑。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提到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1ms城市算网作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载体,正以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双轮驱动,重塑城市算力供给模式,为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提供关键支撑。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提到,到2025年,1ms时延城市算力网、5ms时延区域算力网、20ms时延跨国家枢纽节点算力网在示范区域内初步实现。当1ms城市算网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一个“算力即服务、网络即平台”的智能世界或将加速到来。未来,随着算网深度融合与生态开放,千行百业将迎来智能化升级的“加速度”,而1ms城市算网,正是这场变革的起点与基石。
一、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与《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叠加效应,为1ms城市算网建设奠定了政策基石。政策层面明确提出“打造算网城市标杆”“2025年示范区域实现1ms时延”等量化目标,推动算力资源从“分散供给”向“集约高效”转型。这一政策导向与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驱动的算力需求爆发形成共振,推动算网融合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中国信通院专家指出,1ms城市算网以城市为单元,通过网算融合实现算力资源的精准匹配与高效利用,其技术突破集中体现为四大核心特征:①一毫秒时延:通过Mesh组网与确定性时延保障技术,实现大模型训练推理的毫秒级响应;②一站式用算:边缘计算节点覆盖1公里半径,支持云端渲染等场景的“即取即用”;③一体化保障:基于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和无损传输技术,确保业务零中断,时延稳定性达99.999%;④一键式运营:智能调度系统实现算网资源分钟级开通,降低企业接入门槛,算网资源匹配效率提升80%。1ms城市算网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对传统算力供给模式的颠覆——突破传统算力“孤岛化”供给模式,通过“以网强算”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匹配与普惠共享,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经济、安全的新型底座。
二、产业实践,多点开花
领军企业已形成差异化实践路径,推动算网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
运营商主导的算网基建:中国移动构建“四算合一”调度平台,纳管算力超8.7EFlops,通过跨省光链路实现算力资源智能编排;中国电信部署OXC光交叉设备,城域网络单纤容量提升3倍,时延稳定性达99.999%;中国联通基于全光网络技术,实现AI训练任务带宽资源秒级响应。
科技企业的技术赋能:上海无问芯穹通过自研FlashDecoding++技术,将大模型推理效率提升40%,其天权模型在金融风控场景实现毫秒级响应,验证了算网协同在垂直行业的商业价值。云计算与AI企业联合打造定制化解决方案,如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联合开发实时风险监测系统,依托1ms城市算网的低时延特性,将投资决策效率提升3倍;制造业企业则通过算网融合实现跨区域数据安全协同,降低算力成本70%。
三、未来图景,双维演进
技术维度:面向未来,1ms城市算网将呈现三大演进方向:网络传输技术迭代:800G光传输普及将推动单纤容量持续攀升,满足AI训练对带宽的指数级需求。智能管控深度融合:基于AI的动态资源调配系统,可实现突发任务下的带宽秒级响应,保障训练任务高效运行。安全协同机制创新:跨企业数据安全流通技术突破,将释放中小企业数据要素价值。
产业维度:算网协同将带来三重变革:算力成本结构优化,普惠接入使中小企业算力支出降低70%;服务模式创新,分钟级弹性供给颠覆传统资源预购模式;产业生态重构,数据安全协同打破企业间信息孤岛。
结语
1ms城市算网不仅是技术基础设施的升维,更是重塑数字经济命脉的核心引擎。通过政策牵引、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的三维共振,我国正构建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底座。这一进程不仅需要运营商、科技企业的持续投入,更需跨行业协作,共同挖掘算网融合在实体经济中的深层价值。1ms城市算网的破局与深耕,将催生以“算力即服务”为特征的新经济形态,为千行百业打开智能升级的“机会窗口”,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篇章。未来,随着技术边界持续突破与生态壁垒加速消融,1ms城市算网必将成为驱动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性资源。
注:侵权必究!任何形式的复制、改编、传播均需得到作者许可,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11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