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的今天,会是我们的明天吗?性别对立如何毁掉一个社会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1 15:35 2

摘要:今天小伊灵光一闪,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最近一段时间,如果你上网,估计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前几年热搜上天天挂着的“女权”话题,突然间好像就没什么动静了。那些靠着“打拳”涨粉的博主,要么转型,要么闭麦。难道,是性别对立的浪潮退了?其实,一切的答案,都藏在经

今天小伊灵光一闪,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最近一段时间,如果你上网,估计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前几年热搜上天天挂着的“女权”话题,突然间好像就没什么动静了。那些靠着“打拳”涨粉的博主,要么转型,要么闭麦。难道,是性别对立的浪潮退了?其实,一切的答案,都藏在经济里。这股看似平息的浪潮下,实则是更汹涌的暗流。

性别对立的战争,它没有硝烟,却能撕裂一个社会;它不见兵刃,却能让一个民族走向衰败。

很多人以为,今天网上吵得不可开交的男女对立,不过是年轻人情绪上头,是观念的碰撞。这真的是太可笑了。说这个话的人,真的是一点都不懂。

你以为这是思想进步?这是有人在给我们挖坑!你以为这是争取权利?这是在断送我们所有人的未来!这背后,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男女问题,而是经济的崩溃、是外部势力的渗透,是一场早就设计好的阳谋。

不信?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和韩国。它们早就用自己血淋淋的教训,为我们上演了两种截然不同,却又殊途同归的悲惨结局。

日本的“躺平”:一场以柔克刚的无声崩溃

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日本女性地位那么低,却好像没看到什么声势浩大的女权运动?答案是:有过!而且声势大到你不敢信。

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前,整个社会都沉浸在一种“钱能解决一切”的狂热里。经济的蓬勃发展,让企业敢于给出天价的offer,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平均有2.86家公司抢着要。女性也在这股浪潮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独立和消费能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女性不再需要依附于家庭,当她们手里的钞票成为最好的选票时,一场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就此展开。高涨到什么地步?当时诞生了一个词,叫“恋爱资本主义”。一个“平成新女性”身边,得有四个男朋友:跑腿的、买单的、送礼物的,还有一个才是自己的“本命”。请女生吃饭,没个5万日元的高级餐厅,你都不好意思开口。送礼没个珠宝首饰,那你就是没诚意。

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后来,这股思潮又进化了,连恋爱都不要了,变成了“不结婚,不理男人,男人都是臭东西”。听起来是不是更耳熟了?

但问题在于,这种女权运动慢慢开始跑偏,走向了扩大化和对立。在地铁上,男人不小心碰到女性,就是“痴汉”;男上司给女下属多发几封邮件,就是“性骚扰”;办公室里男同事多看你一眼,就是“心怀不轨”。相比于复杂的理论思辨,这种直接破口大骂所有男性的声音,显然更容易传播,也更能煽动情绪。毕竟,谁的天国入场券便宜,谁就能拥有更多的信众。

然而,泡沫终有破裂的一天。“失去的二十年”来了,蛋糕不够分了。职场瞬间变成了物竞天择的“大逃杀”。

在这场残酷的内卷中,谁第一个出局?是女性。抛开所有政治正确,当一个公司把工作强度拉满到996甚至007,一个月不放一天假,你觉得它实际上是在驱逐哪个群体?很多文章把日本女性就业率低归结于“大男子主义”,这太浅层了。核心就是经济下行引发的内卷大战,大量女性被卷出局,这才让“家庭主妇”这个传统选项,从被唾弃变成了无奈的避风港。

有调查显示,希望妻子成为家庭主妇的日本男性,在各年龄段都不超过16%。日子都过不下去了,双职工赚钱不香吗?传统在吃饭面前,一文不值。

女性出局后,蛋糕还是不够分。于是,男性中不那么卷的那部分也出局了,这就是我们熟悉的“躺平族”。

这下好玩了。日本女权几乎所有的诉求,都建立在“男性合作”的基础上:你要尊重我,你要共情我,你要给我花钱。可躺平的日本男性直接给出了一个让所有女权主义者崩溃的答案:“你说得太对了,婚姻就是压榨女性,为了不压榨你,我选择不结婚。”“你说我是废物?没错,我就是废物。骂完了吗?骂完了我能回去躺着了吗?”

面对一个彻底摆烂,连自己人生都放弃的对手,你会发现任何话术都失去了效果。

那卷赢了的男性呢?他们则表示:“我卷了十八年才坐到东京银座的楼顶喝咖啡,你现在来给我提要求?麻烦认清状况,现在有资格提要求的是我。下一个!”

最终,日本女性发现,跟着女权折腾了半天,生产力没提升,就业竞争力没增加,婚恋市场上供求关系还倒挂了。择偶标准从当年的“三高”(高收入、高学历、高个子),一路暴跌到“三不”(不家暴,不欠债,不出轨)。

有人评价说,日本女权是成功的,但笑到最后的不是女性,而是一部分学到了女权精髓的男性——他们挣脱了婚姻和传统的枷锁,不结婚不负责,所有时间和金钱都投资自己,成为了比“独立女性”还要“独立女性”的究极精致利己主义者。

韩国的“对轰”:一场魔怔至死的性别战争

如果说日本是靠躺平以柔克刚,那韩国就是一场真刀真枪、政治正确对轰的“性别战争”。

2021年东京奥运会,韩国射箭女选手安山,因为留了一头短发,就被韩国男性网暴,骂她是“女权”,要求她退还金牌。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能这么魔怔?但更有意思的是,为她辩解的人,辩解的方向居然是:“她不是女权”,而不是“女权怎么了?”

你看,在韩国,“女权”这个词,已经脏到谁都不想沾了。为什么会这样?

和日本一样,韩国女权也曾有过高光时刻。但随着经济下行,内卷加剧,韩国女权的极端派“Megalia”等组织占了上风。这个组织有多极端?她们推广堕胎男婴,宣称要对韩国男性进行“性别灭绝”,甚至用刀架在熟睡的父亲脖子上自拍。她们的标志手势,就是那个暗示男性短小的动作,并且与纳粹的万字符变种符号并列出现。

你现在知道韩国男性为什么对那个手势如此敏感了吧?

但韩国激进女权犯了和日本一样的错误,她们的力量没有对准造成社会问题的资本家和财阀,而是对准了同为无产阶级的普通男性。于是,韩国男性的反击也开始了,并且比日本的躺平流更极端——用魔法打败魔法。

女权说:一张照片里男的比女的多,是歧视!男权立刻跟上:没错,就是歧视,必须下架!但如果换上来的照片女的比男的多,那也是歧视哦!来,我们一张一张数,看谁先受不了!

女权说:综艺节目不能开女性玩笑。男权立刻赞同:太对了!所以也不能开男性玩笑。你不会反对男女平等吧?结果综艺节目没法做了,女性发现自己爱看的内容少了,而男性,本来就不怎么看综艺。

最经典的是“求爱三次算犯罪”条例。一开始女性觉得这是保护自己,积极推动。结果条例一出,韩国男性高兴坏了,这下连舔狗都不用当了,有了被拒绝后立刻走人的完美借口。婚恋市场直接进入“买菜模式”,上来就问你行不行,不行我找下家,绝不纠缠。问就是“我尊重女性,绝不骚扰”。

当韩国女权指责婚姻是对女性的压迫时,韩国男权把调门抬得更高:“你居然还想改良婚姻?你果然还是想结婚吧!婚姻就是压榨,说得太好了,谁结婚谁是狗!”

在这场“谁更不想结婚”的魔怔大赛中,韩国女权本以为稳操胜券,结果惊讶地发现,她们又输了。大量韩国男性居然真的更不想结婚。

当传统和责任的枷锁被女权亲手打碎后,韩国男性发现单身对自己更有利。你给婚姻挑刺,我直接掀桌子不结了。你所有的议价空间,瞬间归零。

这场战争很快从网络蔓延到了现实政治。2022年,总统候选人尹锡悦,靠着一句“激进的女权主义和恐怖主义一样有毒”,以及承诺废除“女性家庭部”,赢得了大量年轻男性的选票,最终当选总统。你敢信吗?一个国家最前卫、最应该支持进步思想的年轻男性群体,居然集体倒向了保守派,比60岁的老人还要保守。

为什么?因为保守派反女权!

政客们乐于看到年轻人陷入性别内斗,因为这样,矛头就永远不会指向他们。一场以平等为名的运动,最终沦为了政客的棋子和全社会的悲剧。韩国的生育率跌到了惨不忍睹的0.72,成了地球上第一个可能要“自然消失”的国家。

看不见的战争:谁在背后操纵一切?

看完日韩的例子,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一场追求平等的运动,最终都会走向撕裂和毁灭?真的是因为经济下行吗?

这只是表象。更深层的原因,是一场看不见的战争。

还记得苏联是怎么解体的吗?美国放弃了军事硬碰硬,转而打“文化牌”。

他们在中情局的主导下,一方面向俄罗斯族灌输“大俄罗斯主义”,宣传他们是苏联的“奶牛”,被少数民族拖累了;

另一方面,又对乌克兰、波罗的海等少数民族地区,反复炒作历史恩怨,煽动独立思潮。最终,阶级矛盾被成功转化为了民族矛盾,一个庞大的帝国就此分崩离析。

这一套,美国玩得太熟了。

今天,美国把中国视为头号竞争对手。军事、外交、经济、科技牌打了一圈,发现都很难一招制敌。于是,舆论操纵和文化渗透,就成了他们的主要手段。

你以为过去那些无脑吹捧西方、抹黑中国的言论是怎么来的?现在,这套老掉牙的话术不灵了,因为90后、00后成长在中国崛起的时代,有自己的判断力。那怎么办?

美国智库早就看明白了,中国最大的软肋,是未来的人口结构。所以,他们对付中国的长期战略,不在于贸易战、台湾牌,而在于想尽一切办法削弱中国的生育率。

怎么削弱?煽动性别对立,宣扬丁克主义,就是最高效的武器。

你看最近几年的网络舆论,男女对立是不是从个别情感纠纷,演变成了抽象的、无差别的群体仇恨?任何一件小事,都能被上升到性别叙事。这些极端思想,就像病毒一样在高校间传播。而其背后,往往都有成熟团队在推广、策划、传播,靠个人或小自媒体,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制造如此大的流量。

你以为是“姐妹们”在觉醒?其实是有人在用一套更高明的话术,披着“女权”的外衣,侵蚀我们社会的根基。就像一个叫吕频的所谓“女权活动人士”,背后就有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资助。而武汉某大学法学院被曝出接受福特基金会的资助,用于编写和推广“性别与法律”教科书,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们一手扶持极端女权,煽动女性仇视男性;另一手又反串极端男权,挑动男性反击,制造“魔法对轰”的假象。最终的目的,就是让男女之间水火不容,让年轻人恐婚恐育,让传统的家庭伦理瓦解。

这场战争,比军事战争更隐蔽,也更致命。

殷鉴不远,当引以为戒

日韩的教训就在眼前。他们轰轰烈烈折腾了几十年,最终女性权益没得到保障,反而让整个社会在性别对立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女性解放,从来不是靠喊几句口号,或者在网上骂几句男人就能实现的。它根植于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从“妇女能顶半边天”开始,核心就是让女性参与到社会生产中,获得经济独立,从而获得真正的地位和尊重。这才是实事求是的胜利。

而那些西方的“女权”理论,到了日韩,水土不服,最终都走向了崩溃。我们为什么还要迷信它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林则徐当年上书道光皇帝,谈及鸦片危害时说:“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今天,性别对令对我们人口结构和民族未来的危害,不亚于昔日的鸦片。当一个社会超过40%都是暮气沉沉的老年人,当年轻人被内斗和仇恨耗尽了所有精力,我们拿什么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美国用民族矛盾瓦解了苏联,今天,他们妄图用性别矛盾来让我们后继无人。这盘棋,我们绝对不能输。

醒醒吧,这根本不是男人和女人的战争。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而我们所有人,无论男女,都是被瞄准的猎物。

当性别对立的火焰被点燃时,被献祭的,将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未来。

来源:伊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