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聚力·来宁乡|“青聚力”大学生暑期实习实践第一临时团支部在何叔衡故居开展 “一堂有湘味的思政课” 教育实践活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1 14:52 3

摘要: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要善用之” 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红色文化教育,赓续革命精神血脉,近日,何叔衡故居管理处充分发挥红色阵地作用,“青聚力”暑期实习实践第一临时团支部的实习生们主动担当,联合乡镇力量,组织当地大中小学生走进红色故地、聆听信仰故事

— 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深化红色文化教育

赓续革命精神血脉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要善用之” 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红色文化教育,赓续革命精神血脉,近日,何叔衡故居管理处充分发挥红色阵地作用,“青聚力”暑期实习实践第一临时团支部的实习生们主动担当,联合乡镇力量,组织当地大中小学生走进红色故地、聆听信仰故事,创造性地开展了“一堂有湘味的思政课” 教育实践活动。

一、课前:史料深耕细研,让思政讲稿“立”起来

在正式录制前,团队成员查阅了大量史料文献,实地走访何叔衡故居。结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大家精心撰写了这篇“湘“味思政课讲稿,在字斟句酌中初步勾勒出伟大革命先驱何叔衡波澜壮阔的一生,也为后续活动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内容基础。

二、课后:镜头聚焦故居,让红色阵地“活”起来

录制当天清晨,何叔衡故居里早已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讲解老师先带领大家有序参观,随后便正式开启视频录制工作。录制过程中,镜头从屋外到屋内缓缓移动,大家在聆听每件房屋与物品背后特殊故事的过程中,对何叔衡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有了由浅入深的认识。

录制现场时常涌现意外的精彩:小学生们对“37 岁当学生” 的经历满脸惊讶地发问,对 “放弃仕途” 的选择充满疑惑;大学生们则更多结合当下现实分享感悟。这些来自不同年龄群体的疑问与思考,在老师的细致讲解中一一得到解答,而这些真实互动的瞬间都被镜头精准定格。

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何叔衡故居这一红色阵地从静态的展览,转变为能与青少年深度对话的“活教材”—— 而我们手中的拍摄镜头,正是搭建这场跨时空对话的桥梁。

三、课后:剪辑解码初心,让信仰故事“润”进来

回到办公室投入剪辑工作时,整个过程更像是一场深度的沉浸式学习。为了让历史背景的呈现更加清晰,剪辑团队查阅相关资料仔细核对革命时间线;为了让情感表达更细腻动人,团队反复调试背景音乐的音量,力求让旋律与讲解声实现温柔交织;为了突出“有湘味”的创作主题,剪辑人员在网络上搜寻合适素材并做了精细化处理。当最终成片呈现在眼前时,那位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何叔衡形象,竟然变得如此鲜活可感,仿佛跨越时空与当下的人们真切相遇。这份跨越时空的“相遇”,大家真切地意识到手中的剪辑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用专业能力让红色故事真正“浸润”心灵。

四、全程:青春践行使命,让红色基因“传”下去

活动结束后,精心剪辑的视频将每一帧画面都定格为特殊的“实习笔记”。几日后,这段影像在管理处的集体观看学习中收获了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这场在故居里生动开讲的思政课,至此悄然落下帷幕。在此次实践教育活动中,实习生们既是红色文化的受益者,更是薪火相传的传承者。从何叔衡故居的镜头捕捉,到剪辑台前的反复打磨,大家得以愈发深刻地领悟总书记“善用大思政课”的深远用意——红色教育从不是枯燥的宣讲,而是要让青少年在行走间触摸历史温度,在感动中播撒信仰种子

当镜头聚焦红色故地,那段峥嵘岁月仿佛在眼前重现;当剪辑定格青春逐梦的赤诚感动,青年学子正以专业所长为笔,让红色基因跨越百年风雨,在新时代青年的成长轨迹中生根发芽、生生不息。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