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近日发布,福建省高校格局呈现出稳中有变的发展态势。厦门大学以综合实力蝉联省内榜首(全国第23位),华侨大学凭借侨校特色跻身综合类前四(第124位),福建农林大学(第131位)和福建医科大学(第167位)分别在农林、医药领域保持领军
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近日发布,福建省高校格局呈现出稳中有变的发展态势。厦门大学以综合实力蝉联省内榜首(全国第23位),华侨大学凭借侨校特色跻身综合类前四(第124位),福建农林大学(第131位)和福建医科大学(第167位)分别在农林、医药领域保持领军地位。集美大学(第217位)与厦门理工学院(第337位)的"工科双子星"正持续为闽南地区输送应用型人才,闽江学院(第285位)则在艺术设计学科展现出独特优势。值得关注的是,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传统强校的位次波动,以及莆田学院等新兴院校的突围,折射出福建高等教育生态的新动向。
福州大学以全国第69位的成绩稳固省内第二把交椅,这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正以理工科优势重构竞争格局。作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其化学、材料科学等7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在新能源电池、数字经济等领域的产学研转化率高达38%。学校与紫金矿业共建的"清洁能源研究院",近三年已孵化出3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但需注意的是,相较于国内同类理工院校,福大在国家级科研平台(现有3个)数量和院士级人才储备方面仍显不足。
福建师范大学滑落至全国第102位,创五年来最低排名。这所百年师范名校虽维持着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优势,文理基础学科仍有2个A类学科支撑,但在双一流动态调整压力下暴露转型困境。其新设立的海洋与环境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尚处培育期,2025年科研经费较上年缩减12%,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数量也被省内新兴工科院校反超。不过,校本部所在地仓山校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工程,为这所"最美大学"的人文价值增添了新注脚。
莆田学院以第439位的排名实现逆袭,较上年度跃升97个位次。这座曾以医学、工艺美术见长的应用型高校,借力莆田"世界鞋都"产业优势,构建起鞋服智能制造创新平台,其鞋类设计专业毕业生连续三年包揽德国红点设计大奖。更值得称道的是,学校以妈祖文化研究院为支点,建成全国首个"海丝文明数字馆",馆藏3D重建的宋代沉船文物数字模型已与15国高校实现共享。这种"产业+文化"双轮驱动的突围策略,为地方院校特色化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在福建商学院(第490位)深耕自贸区金融创新、厦门医学院(第528位)拓展精准医疗的同时,宁德师范学院(第497位)依托时代新能源产业学院,正在锂电池材料研发领域形成独特优势。这场高等教育领域的"八闽突围战",不仅折射出学科布局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耦合,更预示着福建高校多元化竞合时代的全面到来。(中国大学排行榜官网「CNUR」数据)
来源:城市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