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女篮“92黄金一代的阵容”中,1米66的她是队伍中最矮的主力,却能用娴熟的控运技术和精准的远投成为对手的噩梦。
文ITY小小卢
编辑ITY小小卢
————前言————
三次征战奥运赛场,斩获一枚银牌,一枚铜牌,在亚洲赛场的赛事争夺中更是屡创佳绩。
在中国女篮“92黄金一代的阵容”中,1米66的她是队伍中最矮的主力,却能用娴熟的控运技术和精准的远投成为对手的噩梦。
她用自己的经历,打破了那个时代篮球是“巨人专属”的偏见。她的名字叫作丛学娣,在她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不同的篮球故事?
丛学娣,1963年5月份出生于山东莱阳,身高1米66,前中国女篮成员。
她的父亲曾是一名军人,后响应国家政策南下干部,转业成为了上海市静安区卫生部门中的一员,丛学娣一家也因此定居在了上海。
丛学娣打小就是那种精力旺盛的孩子,在体育方面也早早的展现出了不错的天赋,读书期间是名副其实的运动健将,短跑、垒球和乒乓球样样拿得出手。
小学三年级时,她被选进了学校篮球队,又在两年之后进入到了以篮球特色见长的上海培英中学。
丛学娣起初练篮球并不被身边人的看好,都认为篮球是属于高个子的运动,可她偏偏不信邪,硬生生要在篮球场上打出属于自己的名堂。
丛学娣凭借着在同年龄段比赛中的出色发挥,在1976年时被上海市少体校看中,从而进入到了体校专心练习篮球。
在上海市少体校期间,丛学娣曾两次代表球队参加全国重点业余体校的赛事,并两夺分区赛的冠军。
五年之后,18岁的丛学娣入选了上海市青年篮球队,正式成为了一名职业的篮球运动员。
在进入到上海青年队之后,丛学娣明白自己的身高在篮球场上没有丝毫的优势可言,那就必须在技术方面下足苦功夫。
因此,丛学娣每天早上5点起床练习控运技巧和远投能力,还为自己特制了小篮筐以求更好的进步。
在青年队时期,丛学娣每天保持着高度的自律,还曾因为运动量过大,落下了习惯性脱臼的毛病。
而功夫也不负苦心人,在1982年时,丛学娣成功的入选了上海女篮。
在为上海女篮出战的全国性比赛中,丛学娣是那时球队的后场大脑,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远投能力在后卫的位置上很快的脱颖而出。
并在1984年和1985年两度助力球队拿下了全国女篮甲级的亚军,自己还入选了最佳阵容,获得了全国“最佳投篮手”的奖项。
在此期间,她也被推荐到了国家队,可国家队却以个头太矮为由将其拒之门外。之后,时任中国女篮主帅杨伯镛看中了其出众的组织和远投能力,才力排众议将从学地召至国家队。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丛学娣首度披上国字号战袍踏上了奥运的赛场。
在首战面对澳大利亚女篮时,丛学娣就初露锋芒,她同邱晨成为了替补席上的奇兵,丛学娣一登场便盘活了球队,牢牢地把握着场上的节奏,率队展开反攻一举取得了领先。在自己的首场奥运会赛事中交出了8分4篮板6助攻的答卷。
在整个洛杉矶奥运的系列赛中,丛学娣场均10.8分3.3篮板2.8助攻,是中国女篮后卫线上的一个强点,她也一举助力球队夺得了奥运赛事铜牌。
在1986年的女篮世锦赛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的赛事中,丛学娣也是球队后卫线上当仁不让的主力球员,她也屡屡打出优异表现,助力球队取得好成绩。
在结束汉城奥运会的征途之后,26岁的丛学娣在1989年选择了退役,准备和男友陈岩泉结婚,将重心放在生活与家庭上。
两人相识于上海市体校,陈岩泉比丛学娣大一岁,身高1米90,长相帅气,也曾是一位篮球职业运动员,后因为膝盖的伤势不得不提早离开了职业赛场,进入到了体育部门工作。
在结束汉朝奥运会之后,丛学娣本想着和男友完婚,将重心回归到家庭之上。
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的失利,让主帅李亚光选择了火速征召丛学娣复出归队,回归中国女篮。
丛学娣在收到消息之后,询问了陈岩泉的意见,而后者也表示十分支持丛学娣重返国家队。于是,两人在1991年低调完婚,没有婚礼,只有相互支持。
婚后丛学娣跟随着中国女篮进行了封闭的训练,长期奔波于训练场和比赛之间,而两家各种大大小小的事务则全由丈夫陈岩泉包揽。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如期举行,而丛学娣也在这一次的征途中打出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在那届的奥运赛事中,球队的内线核心郑海霞更多扮演的是一个蓝领的角色,让中国女篮在奥运赛事中有所突破的则是丛学娣为代表的外线群。
在整轮系列赛事的争夺中,丛学娣场均12分,面对美国女篮砍下18分5篮板2助攻,半决赛对阵古巴女篮出场仅仅23分钟,便轰下了20分,三分球5投3中。
而丛学娣的优秀发挥也得到了古巴第一任最高领导人卡斯特罗的高度称赞,他向队内的球员们表示要向中国女篮的12号(丛学娣)学习,称赞她的技术和精神都值得让人钦佩。
在决赛的舞台上,中国女篮遗憾不敌独联体队,收获了一枚奥运银牌,而这枚奖牌也成为了中国篮球在奥运会赛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巴塞罗那奥运的那块银牌,也为丛学娣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奥运赛事结束后,她正式选择退役告别了国家队。
告别职业赛场的丛学娣将重心回归到了家庭之中,在1994年,她与丈夫迎来了爱情的结晶,组成了幸福的三口之家。
1995年,上海女篮成绩不理想,上海体育局再度邀请丛学娣出山,担任上海女篮的主教练一职,执教球队。
在丛学娣执教上海女篮的七年时间内,球队迎来了质的提升,先后获得了全国乙级联赛的冠军,全运会第三名,以及在全国甲级联赛中屡创佳绩。
在此期间,丛学娣奔走于训练场和比赛之中,长时间的奔波在外,而丈夫陈岩泉并没有丝毫的怨言,表示十分支持妻子的事业,并将家中和儿子的一切事物打理的井井有条,成为了丛学娣最坚强的后盾。
有了丈夫的理解与支持,丛学娣也在事业上更进一步,先后执教上海女篮和国青女篮,带队重返巅峰,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球员。
丛学娣将自己在赛场上积累的宝贵经验与韧性毫无保留的传给了后辈,还开设篮球培训班,为基层篮球工作的开展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篮球运动50杰”,2022年入选中国篮球名人堂,2024年当选上海市篮球协会副会长。一项又一项的荣誉与成就,都是对他职业生涯和教练岗位上的贡献最好的褒奖。
丛学娣用1米66的身高撑起了属于自己的天空,用亲身经历证明了篮球并不是巨人的专利,只要心怀热爱永远都是当打之年。
不必在意别人的目光,天赋和努力同样重要,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的坚持与信念。
来源:TY小小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