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阳平治(治所位于今四川省彭州市新兴镇阳平山麓)的谪仙,不知道他的名字。起初,九陇的居民张守圭,家境十分富裕,在阳平有茶园,这位仙人就住在山中。每年他都会召集一百多名采茶工人,男女雇工混杂在茶园里劳作。
阳平治(治所位于今四川省彭州市新兴镇阳平山麓)的谪仙,不知道他的名字。起初,九陇的居民张守圭,家境十分富裕,在阳平有茶园,这位仙人就住在山中。每年他都会召集一百多名采茶工人,男女雇工混杂在茶园里劳作。
有一个少年,自称没有亲族,受雇来采茶,他生性勤劳踏实、聪明伶俐。张守圭很怜爱他,把他收为义子。又有一个女子,二十多岁,也说没有亲族,愿意做义子的妻子。她孝顺仁义、端庄恭谨。张守圭都很喜欢他们。
一天,山水泛滥,集市与道路被阻隔,盐和乳酪之类的东西都缺了,张守圭十分担忧。新媳妇说:“这些东西可以买到。”她拿钱出门就走了十几步,把钱放在树下,再用拐杖敲击树干,就得到了盐和乳酪回来。
后来有时需要别的东西,只要让她敲击树干去取,没有得不到的。而她的丈夫也会这种法术。
一次,他和十几个邻妇在塴口的集市上相遇,买了一碗酒,给妇人们喝,大家都喝得大醉,而碗里的酒却一点也没减少。远近的人都在传说这件事,人们都觉得很奇异。
张守圭问他们的法术是从谁那里学来的。少年说:“我们是阳平洞中的仙人,因为犯了小过错,被贬到人间。不久就要离开了。”
张守圭问:“洞府的大小和人间的城阙类似吗?”
少年回答说:“二十四个化境,各有一个大洞,有的方圆千里、五百里、三百里。洞中有日月精华流转,称为伏神之根,光芒向下照进洞中,和世间的景象没有差别。
“洞中有仙王、仙官、公卿辅佐,就像世间的官职设置一样。有得道的人,以及积累功德、升迁为神、返生的人士,都居住在里面,作为那里的百姓。
“每年三元大节,诸天各有上真下凡,游历洞天,来观察其中众生的善恶行为。人间的生死兴废、水旱风雨,都预先与洞中之事相关联。那些龙神祠庙、掌管血食祭祀的部门,都由洞府统管。
“二十四化境之外,青城、峨嵋、益登、慈母、繁阳、嶓冢等山,也都有洞府,不在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之列。洞中仙官衙署,就像人间的郡县村落一样,不能一一详细记述。”
十几天之内,这对夫妇忽然就不见了。
附:阳平谪仙
按《墉城集仙录》:阳平治谪仙,不知其名。初,九陇居人张守圭,家甚富,有茶园在阳平,化仙居山内。每岁召采茶人力百馀辈,男女佣工者杂处园中。有一少年,自言无亲族,赁为摘茶,性甚勤愿了慧。守圭怜之,以为义儿。又一女子,年二十馀,亦云无亲族,愿为义儿之妻。孝义端恪。守圭甚善之。一旦山水泛溢,市井路隔,盐酪既阙,守圭甚忧之。新妇曰:此可买耳。取钱出门十数步,置钱于树下,以杖叩树,得盐酪而归。后或有所需,但令叩树取之,无不得者。其术夫亦能之。因与邻妇十数人,于塴口市相遇,为买酒一碗,与妇饮之,皆大醉,而碗中酒不减。远近传说,人皆异之。守圭问其术受于何人。少年曰:我阳平洞中仙人耳。因有小过,谪于人间。不久当去。守圭曰:洞府大小与人间城阙相类否。对曰:二十四化,各有一大洞,或方千里、五百里、三百里。其中皆有日月飞精,谓之伏神之根,下照洞中,与世间无异。其中皆有仙王仙官、卿相辅佐,如世之职司。有得道之人,及积功迁神返生之士,皆居其中,以为民庶。每年三元大节,诸天各有上真,下游洞天,以观其所为善恶。人世生死兴废,水旱风雨,预关于洞中焉。其龙神祠庙,血食之司,皆为洞府所统。二十四化之外,青城、峨嵋、益登、慈母、繁阳、嶓冢,皆亦有洞,不在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之数。洞中仙曹,如人间郡县聚落耳,不可一一详记也。旬日之间,忽失其夫妇。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