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汉高校的密度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大学的责任按“四书五经”中《大学》的说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要启发每个学子本身的智慧,每日有新的进步,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做得最好。所以,各大学的校训,简明扼要,提出了对师生的要求和期望。在各大学
原创 黄风
武汉高校的密度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大学的责任按“四书五经”中《大学》的说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要启发每个学子本身的智慧,每日有新的进步,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做得最好。所以,各大学的校训,简明扼要,提出了对师生的要求和期望。在各大学的校训中,《易经》以其深厚的哲学智慧为各大学所钟爱和采用。
武汉各大学的校训中,多数含有易经乾卦和坤卦的“精华之语”。如:
武汉大学:自强弘毅 求是拓新
华中科技大学:明德厚学 求是创新
武汉理工大学:厚德博学 追求卓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文明理 厚德济世
湖北经济学院:厚德博学 经世济民
湖北工业大学:厚德博学 求实创新
武汉科技大学:厚德博学 崇实去浮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厚德笃行 致用创新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自强不息 明志高远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厚德笃学 自强不息
武汉东湖学院:厚德笃学 求是创新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厚德载物 认知践行
《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是《周易·乾卦·象传》对乾卦(䷀)的解读。《象传》是孔子或其门徒对卦象的阐释,属于《易传》的一部分。《乾卦》象征“天”,其卦象为六阳爻,代表刚健不息的运动。“君子以自强不息”:指君子应效法天的精神,不断奋发进取。这一句是中国文化中“自强不息”精神的经典源头,影响深远。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坤卦》的《象传》阐释。《坤卦》象征“地”,,代表柔顺、包容、承载之德。“地势坤”: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应效法大地的品德,以深厚的德行包容万物、滋养众生。
《乾卦》强调“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坤卦》则强调“厚德载物”的包容与承载力 。“地势坤”与“天行健”共同阐释了天地之道与君子修身的标准。所以成为高校对师生的要求。
为什么高校的校训中,对“厚德”更钟爱一些,这是厚德强调包容。大学更希望的是学术自由。
各校校训精彩纷呈:
武汉大学新校训定为: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就事业当以此为训。武大最早前身为“自强学堂”,其名也取此意。“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武大30年代校训“明诚弘毅”就含此一词。“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图1武汉大学牌坊 (网上资料)
华中科技大学校训:明德厚学 求是创新
图2华中科技大学 (网上资料)
图3华中科技大学校徽及校训 (网上资料)
武汉理工大学校训:厚德博学 追求卓越
厚德 :源自《周易·坤卦》,强调道德修养与包容心,体现“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博学 :融合《礼记》《论语》等典籍,主张广泛学习与实践,体现“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的学术追求。
图4武汉理工大学 (网上资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训:博文明理,厚德济世
博文明理 :强调知识渊博、缜密思维,倡导识高才优、求真去伪的学术追求; 厚德济世 :注重品德修养,体现报国为民、服务社会的价值追求。
图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网上资料)
湖北经济学院校训:厚德博学 经世济民
厚德 :源自《周易·坤》中“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强调以德为先的办学原则和立德树人目标3。博学 :出自《礼记·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培养。经世济民 :源于《抱朴子·审举》的“经世济民”,体现服务社会、奉献人民的家国情怀。
图6.湖北经济学院 (网上资料)
武汉科技大学校训:厚德博学 崇实去浮
“厚德”,即重视道德修养,注重德育。“博”,即多、广、丰富;“学”,即学习、模仿、学问;“博学”,即多学勤问、学问渊博。“崇”,即重视;“实”,即实在、实际;“去”,即除掉、除去;“浮”,即浮漂、浮躁、浮华;“崇实去浮”,即崇尚扎实,去除漂浮;推崇实在,除掉浮躁;注重实践,严禁浮夸;提倡立足实际,反对华而不实;倡导真才实学,不要虚假作风;追求实用实效,切勿徒有虚名。
湖北大学 “习坎楼”的故事
2024年,我与武汉人文群的朋友到沙市,荆州寻访,参观了沙市荆州的历史古建筑,老街老巷。沙市的朋友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讲述了沙市荆州很多故事,其中祝长华和周良诚先生讲的一个故事引起了我的兴趣,就是沙市的童家花园曾经是国立湖北师范学院的校区。经过后来进一步的探索。才知道中间有一段悲壮的故事。
国立湖北师范学院被冠以“国立”不是简单的事.民国时期,湖北被冠以“国立”的大学不多,我们知道的就是“国立武汉大学”,抗战期间,国立湖北师范学院迁到恩施,抗战胜利后,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本来应该迁回武汉,但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因为有“国立”两个字,归国民政府教育部管,教育部考虑到中西部教育的布局问题,明令“国立湖北师范学院”迁到沙市建校,中间有很多故事,于是国立湖北师范学院第一步就来到沙市。
抗战胜利,百废待兴,学校连校舍都没有,困难重重,后来教育部拨了一笔钱,学院就在童家花园建了一座两层砖木结构小楼为办公楼。时任国立湖北师范学院院长汪奠基,感怀于办学艰辛和迁校波折,含泪为其题名“习坎楼”。并勒石以记,如图7。“习坎”即“遭逢重重坎坷而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有树立信心、修德律己,必能克服困难、化险为夷之意。警醒学子身陷险境,唯心怀信仰,一本初衷,方能排难除险,大道亨通。
汪奠基先生于 1947年为之创作《三十六年元旦书感》七绝诗,咏之曰“学《易》名为习坎楼”。
只问耕耘不问收,行从禹墨道从周。
叔时九教传今古,学《易》为名习坎楼。
图7习坎楼石碑 (网上资料)
后来几经变迁,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就成了“湖北大学”。现在,湖北大学在校区的核心区域也建了一座习坎楼。图8 是湖北大学校园内的习坎楼。图9 是“习坎楼”一瞥。图10 是作者寻访“习坎楼”。
图8湖北大学新建的“习坎楼” 。黄风拍摄
图9 “习坎楼”一瞥。黄风拍摄
图10作者寻访“习坎楼” 。校内同学拍摄
“习坎” 一辞来源于《周易》中的“坎”卦。坎卦卦象如图11。坎上 坎下。上也是水,下也是水。
图11 坎卦
坎,坎陷也。其卦一阳陷于二阴之中,上坎下坎,所谓“重重危险”。习,就是重复。习-繁体的写法是“習”,本义是小鸟每天试飞。《说文解字》说,“习,数飞也,从羽从白。”意思是说鸟儿每天张开翅膀飞。因此,习是践履行为和实践过程。
坎卦卦辞是: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习坎就是上坎下坎,重重危险。上险下险,故曰习坎。维者,系也。尚者,有功可嘉尚也。人身在坎险中,所可自主者,独此心耳。人之处险,占得此卦,能诚信以维系于其心,安于义命而不侥幸苟免,则此心有主,利害祸福不能摇动。由是洞察时势,惟取必于理而行之,故可出险有功,所以行为受到嘉尚
所以,汪校长当时题名“习坎楼”的意义就是,抗战胜利后复校千难万难,重重危险,但是只要全校师生保持诚信之心,必然会“行有尚”,取得成功。这所大学的故事令人动容。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照片来自《武汉晚清影像》• 五国租界
汉口英租界河街上段,左一为南京路口横滨正金银行。菲利普摄 1900s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来源:人文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