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份新能源车零售量98.7万,乘用车市场整体销量182.6万,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到54%,新能源市场的占有率从50%提升至54%,用了接近一年时间。
刚才看了下7月份销量数据,比较惨烈。
乘联会提供的数据是:
7月份新能源车零售量98.7万,乘用车市场整体销量182.6万,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到54%,新能源市场的占有率从50%提升至54%,用了接近一年时间。
说明消费者在油车降价、新能源产品的全新产品力面前,纠结了很长时间。
最终因为技术的成熟、新能源车价格的回落、体验感的正向传播,打开了新的增量市场,值得注意的是,54%的销量占比是零售量。
如果退一步来看生产量,更恐怖。
7月份整体产量222.9万,新能源车产量114.7万,新能源车产量占比51.4%左右,产量占比不及销量占比,说明三点。
1、助力经销商去库存,保证经销商更强的运营能力,这是为下半年冲锋做准备的信号。
2、生产比率降低还说明一点,企业储备了很多新车、新技术,大概率处于调整生产线的阶段,为新车做准备。
3、一部分传统油车企业,从国内市场转为出口,比如说雪铁龙、福特、通用等品牌,国内生产油车出口至国外,增加了油车的产量。
无论以上哪一点,都说明了新能源车在今年下半年将会更加凶猛。
虽然在网络上有很多人反对新能源车,但在实际消费层面,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高于油车,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节省购置税,可以配合5毛的家用电出行,成本非常低,在一部分城市不限行,同时不限制购买,以上这些油车都无法享受到。
过去两年,新能源车的制造成本降低,核心的电池包成本目前“低的可怕”。
40kWh磷酸铁锂电池包的成本已经降至3万-3.5万左右,这是很多400km续航电车的电池包,按照实际续航7折、8折的比率计算,成本3万多的电池包允许一台电车实际能跑300公里左右。
足够用了!
这也是今年很多人选择电车的重要原因,比如说红透半边天的吉利星愿,定价6万、7万左右,实际续航在300公里,日常使用不会有太强的焦虑感。
很多人的日常出行强度就是在50km以内,少有人会选择长途200km出行,作为日常代步、买菜、上下班,小型电动车都没有问题。
入门小型电动车算是把成本优势拉到了极限,价格既低、日常出行又无太大的成本。
的的确确要比油车在日常代步方面有优势,其实油车有个特性,7万的油车和37万的油车,在日常代步成本方面,都很高。
一台7万的某轿车,百公里油耗7L左右,一台37万的某豪华轿车,油耗9L左右,前者1万公里油费5000元,后者7000元。
但如果换成电车,一年用家充可能就1000块。
另一个,混动车型的销量非常好,大电池包路线得到了验证,并且获得了认可,10万左右的新能源车能配上一个20度的电池包、1.5L发动机。
看得见的优势就是,提供了至少100km的实际纯电续航、1.5L发动机的工作油耗真的只要3L多,成本又给拉下来了。
而且新能源车的尺寸都很大,大就是优势。
其实车身长度增加10cm,成本也就增加1500块,从4米8提升到5米,成本增加3000块,但级别就直接从紧凑型变成了中级车。
很多企业靠着这种策略造车,吸引了很多的油车用户。
“你看,买油车只能买台4米8的,但买电车能买5米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就是卖点,再加上更柔软、更大的座椅,更大的屏幕。
这些东西放在油车矩阵里,简直就是王炸。
当下还有很多企业,重心都放在了油车上,其实这种策略需要转变了,企业要的是什么?是销量、是利润、是活下去的机会。
油车的市场份额从此前的100%变为今天的45%,没有新能源车,就意味着放弃了一半以上的市场。
当然,市场是损失了一半以上,但压力却不是一倍,是数倍!
大量的油车企业开始降价、提升配置、求生存,油车的淘汰不是遍地开花的淘汰,而是末位淘汰制,比如说中级车市场,凯美瑞、帕萨特、迈腾、雅阁、天籁、君威、索纳塔、蒙迪欧、508L不是随机淘汰,而是淘汰不行的油车。
所以看销量,帕萨特、雅阁、凯美瑞、迈腾还是很顶,销量很不错。但索纳塔、508这种中级车直接就凉了,更说明了这个观点。
很简单,在新能源时代中,想要活下去的企业需要思考,需要调整战略,积极拥抱新能源才是对企业负责。
有人说,人家有的企业全球销量依然很猛。话是这么说,丢失国内这么大一个市场,就得问责,原本有机会变得更强,却主动让出国内的机会,多少是一种遗憾。
聪明的企业会变动,会改变传统观念,这样才能在不断改变、升级的市场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增量空间。
来源:少数派报告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