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的智慧:学习复杂系统知识很简单,但很多人一生都不知道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9 22:48 1

摘要:在一次编程课上,李笑来看着台下愁眉苦脸的学生突然笑出声:“你们以为区块链技术多高深?我当年学编程,就靠一招,把《C 语言 Primer》翻到第 58 页,反复敲那 10 行打印金字塔的代码,敲到做梦都在打括号。”

在一次编程课上,李笑来看着台下愁眉苦脸的学生突然笑出声:“你们以为区块链技术多高深?我当年学编程,就靠一招,把《C 语言 Primer》翻到第 58 页,反复敲那 10 行打印金字塔的代码,敲到做梦都在打括号。”

全场哗然。这群花了几万块报课的学员,手里都捧着厚厚的《分布式系统原理》《密码学导论》,谁也没想到这位自称 “区块链布道者” 的人,会把复杂系统学习的秘诀归结为 “翻来覆去敲几行破代码”。

但李笑来没开玩笑。他后来在《自学是门手艺》里写:“复杂系统就像洋葱,多数人拿着显微镜研究每片洋葱的细胞结构,却忘了最该做的是一层层剥开,而剥洋葱的动作,简单到三岁小孩都会。”

我们总以为学复杂知识得靠智商、靠天赋、靠秘籍,可李笑来用他从英语老师到区块链投资人的跨界经历证明:真正的秘诀藏在 “显而易见的废话” 里,简单到让人瞧不起,却能把 99% 的人挡在门外。

我表妹学数据分析时,报了个 “7 天精通 Python 人工智能” 的课。

老师第一天就扔出 “神经网络”“梯度下降” 这些词,她记笔记记得手抽筋,结果到第七天连 Excel 函数都没弄明白。退课时老师还说:“你太心急了,复杂知识就得快节奏输入。”

这就是复杂系统给普通人下的套:它故意用专业术语、数学公式、抽象模型包装自己,让你觉得 “必须掌握这些才能入门”。

李笑来当年学区块链,身边人都在啃《拜占庭容错算法》《椭圆曲线加密》,他却抱着本《货币银行学》看了三个月。

有人嘲笑他 “连哈希函数都不懂还敢谈区块链”,他却说:“区块链本质是分布式账本,先搞懂‘账本’是什么,再看‘分布式’怎么玩,不然学再多算法也是白搭。”

这就是第一个反常识的真相:复杂系统的核心往往是 “简单内核 + 复杂表象”。

公司新来的程序员小张,入职第一天就想开发 “分布式数据库”,连 MySQL 的索引原理都没搞懂。他下载了十几 G 的论文,天天研究 “分片策略”“一致性协议”,结果写的第一个查询语句都带错了 where 条件。组长骂他:“你连自行车都骑不稳,还想造火箭?”

这就是 “复杂系统恐惧症” 的典型症状:把 “表象复杂” 当成 “本质复杂”,以为绕不开那些华丽的概念。

李笑来有个 “剥洋葱理论”:任何复杂系统都能拆解成 “核心概念 + 关联逻辑”。

比如学经济学,核心概念就那几个, 供需、成本、价格,其他的 “边际效应”“机会成本” 都是这些概念的延伸。

他学英语时,不背 GRE 单词,先把 “主谓宾定状补” 这六个成分练到脱口而出,说 “这就像盖房子先打地基,地基稳了,上面盖多高都不怕”。

可我们总被表象迷惑。

学理财就去考 CFA,学营销就去啃《消费者行为学》,学管理就研究 “六西格玛”,结果学了一堆名词,遇到实际问题还是抓瞎。

就像手里拿着一堆螺丝刀,却不知道该拧哪个螺丝,因为你根本没看清螺丝长什么样。

李笑来在博客里写过件趣事:他教托福时,让学生把《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 26 课抄 50 遍。

有个学生抄到第 10 遍就闹:“这破课文讲的是火山,跟托福写作有啥关系?我都能背下来了!” 李笑来说:“你背的是文字,我要你抄出‘作者怎么把复杂地质现象讲清楚’的逻辑。”

后来这个学生抄到第 30 遍时突然顿悟:“原来每句话都是在‘现象→原因→举例’的结构里打转!” 最后他的托福写作考了满分。

这就是第二个颠覆认知的秘诀:学习复杂系统的核心不是 “学新东西”,是把 “旧东西” 重复到产生新理解。

像揉面团,第一次揉是面粉,揉一百次就成了筋道的面团,变化不在外面,在里面的结构。

可多数人把 “重复” 当成 “笨办法”。背单词只背一遍,说 “记住了”;看专业书只看一遍,说 “懂了”;练代码只敲一遍,说 “会了”。结果呢?过两周就忘得精光,还怪自己 “记忆力不好”。

我爸退休后学摄影,买了本《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厚得能当砖头。

他每天看 10 页,看完就说 “学会了”,结果拍出来的照片还不如手机随手拍的。

我让他把 “曝光三要素” 那章抄十遍,他骂我 “折腾人”,但还是抄了。

抄到第七遍时他拍大腿:“原来光圈、快门、ISO 的关系就像水龙头、水池、排水口,调不好就会淹了或者没水!” 现在他拍的照片经常被社区自媒体号征用。

这就是重复的魔力:第一次接触是 “知道”,第十次重复是 “理解”,第一百次重复是 “内化”。

李笑来学编程时,把 “for 循环” 这个基础语法练了三个月。

别人都在学 “面向对象编程”,他却用 for 循环写各种小程序,计算质数、生成斐波那契数列、甚至模拟简单的股票 K 线。

他说:“循环是编程的灵魂,把灵魂吃透了,再学什么框架都快。” 后来他写区块链相关代码,比科班出身的程序员还快,因为他对 “循环逻辑” 的理解已经到了骨子里。

可现在的人总追求 “高效学习”,觉得重复是浪费时间。

他们用 “思维导图”“费曼学习法”“记忆宫殿” 这些工具,却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没记牢。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里举过个例子:他学会计时,发现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这个公式和 “能量守恒定律” 很像,都讲 “总量不变,形态转化”。

就这一个关联,他把枯燥的会计知识和学过的物理联系起来,记得又快又牢。

这就是第三个被忽视的秘诀:复杂系统的知识不是孤立的点,是一张网,而 “关联” 就是织网的线。 多数人只知道 “记知识点”,却不会 “连网线”,结果学的知识像散落在地上的珠子,捡一个掉一个。

我闺蜜学市场营销,背了一堆理论,4P、4C、STP、SWOT,考试能拿满分,可给自家奶茶店做活动时,还是只会 “第二杯半价”。

后来她听了李笑来的课,试着把 “SWOT 分析” 和 “奶茶店实际” 关联:优势是 “现熬糖浆”,劣势是 “位置偏”,机会是 “附近写字楼没奶茶店”,威胁是 “瑞幸要开店”。

这么一连,她突然知道该做 “写字楼外送套餐”,生意立马好了起来。

这就是 “关联” 的力量:把新学的知识绑在已有的 “知识锚点” 上,就像船抛了锚,不会漂走。

可多数人学知识就像往抽屉里塞文件,不分类、不贴标签,最后想找的时候翻半天也找不到,还说 “我学过但忘了”。

李笑来研究区块链时,没直接学技术,而是先把它和 “互联网”“金融”“密码学” 这三个已知领域关联:区块链是 “互联网的升级版”(去中心化),是 “金融的新形态”(点对点交易),是 “密码学的应用场景”(加密算法)。

这三个关联点一建立,他学起区块链来就像 “在熟悉的地方逛新路”,一点都不陌生。

反观那些学不好复杂知识的人,总把新知识当成 “外来物种”。

学编程就觉得 “和英语没关系”,学经济学就觉得 “和心理学不搭界”,学管理学就觉得 “和生物学八竿子打不着”。结果呢?知识成了孤岛,永远建不成系统。

公司的产品经理小王,学 “用户增长” 时只看增长黑客的书,觉得 “这是互联网专属”。

后来他偶然看到本讲 “细菌繁殖” 的科普书,突然发现 “用户裂变” 和 “细菌分裂” 逻辑一样,都是 “基数 × 增长率 = 总量”,只是把 “细菌” 换成 “用户”,“培养基” 换成 “渠道”。这一下,他设计的增长方案效果提升了 30%。

这就是李笑来强调的 “跨界关联”:复杂系统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物理学的 “熵增” 能解释组织管理,生物学的 “进化论” 能看懂市场竞争,心理学的 “认知失调” 能优化产品设计。

可惜多数人画地为牢,把自己困在单一领域里。

李笑来有个雷人理论:“学了不用的知识,不如不学,浪费内存。” 他学 Python 时,第二天就用代码写了个 “自动统计单词出现次数” 的小程序,帮他快速分析托福阅读文章;学投资时,拿 500 块钱买了只股票,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体验 “K 线波动时的心理变化”

这就是最后一个简单到被忽略的秘诀:复杂系统知识的学习终点不是 “学会了”,是 “能用了”。

我邻居家的孩子,学了三年钢琴,考级过了十级,却连《生日快乐》都弹不熟练。他妈说 “学钢琴是为了陶冶情操”,可这孩子看见钢琴就躲,说 “太枯燥了”。这就是把知识当藏品的下场:它不会变成你的能力,只会变成你的负担。

李笑来写《定投改变命运》时,不是先研究 “投资理论”,而是真的每月定投一只基金,坚持了五年。

他说:“书上说‘长期持有能降低风险’,你不真的投一次,怎么知道‘长期’是多久?‘风险’是什么感觉?” 这种 “边学边用” 的方式,让他对投资的理解远超那些只看理论的人。

可多数人喜欢 “囤积知识”。硬盘里存满了 “XXX 从入门到精通” 的视频,书架上摆着一堆没拆封的畅销书,手机里收藏了几百篇 “干货文”,却从来没真正用过一次。

前阵子公司组织学 “项目管理”,培训师让大家分组做个 “模拟项目”,多数人都在说 “理论上应该这样”“书上说要那样”,只有老周真的拿着甘特图画了张进度表,还模拟了 “延期”“超预算” 的情况。

培训结束后,只有他能把学到的 “WBS 分解”“关键路径” 用到实际工作中,其他人早忘了课上讲了啥。

老周说:“李笑来不是说过吗?‘知识就像工具,拿起来用才知道合不合手’。你总放在工具箱里,永远不知道它能拧多大的螺丝。”

这就是学习复杂系统知识的终极真相:它不需要你有多聪明,多有天赋,只需要你做到 “简单三步”,先抓住核心概念反复啃,再把新概念和旧知识关联起来,最后边学边用,在实践中打磨

这三步简单到掉渣,却能筛掉绝大多数人,因为他们要么觉得 “太简单肯定没用”,要么懒得坚持。

李笑来在一次直播里说:“我见过最笨的人,和最聪明的人,差的不是智商,是能不能把简单的事重复做、关联做、用着做。” 就像练武功,真正的秘籍不是 “九阴真经”,是 “扎马步”,你嫌它简单,可它能让你站得比谁都稳。

最后想说,复杂系统知识就像一片森林,多数人拿着地图在门口打转,研究 “怎么规划路线”“怎么识别树种”,却不敢抬脚走进去。

而李笑来的智慧,就是告诉你:“别研究了,先走进去再说。走多了,路自然就出来了;见多了,树自然就认得了。”

毕竟,再复杂的森林,也是由一棵棵树组成的;再复杂的知识,也是由一个个简单的核心概念关联而成的。

来源:阿胖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