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有几个咨询案例,让我印象深刻,也觉得有必要写文章帮大家避一下坑。文章有点长,但干货多,对大家备考教资面试有很大帮助,还请耐心看完。
文 | 李星主
来源 | 星主说教育
随着教资面试日期越来越近,来找我付费咨询的考生越来越多。
其中,有几个咨询案例,让我印象深刻,也觉得有必要写文章帮大家避一下坑。文章有点长,但干货多,对大家备考教资面试有很大帮助,还请耐心看完。
我们先来看看两个典型的咨询案例。
第一个咨询案例
25岁非师范类专业的女孩。她报考初中数学后,通过一年的努力,总算通过笔试。因为面试备考,无从下手,所以她报名参加了某家机构的教资面试培训。
去年12月的教资面试,她自认为在机构老师训练下,准备充足。无论备课教学设计,还是逐字稿,她都背得滚瓜烂熟;试讲动作、笑容等都符合机构老师提出的标准。
她在机构提供的模拟面试中,每次都拿到了90分的高分。因此,教资面试时,她很自信。可是,后来查成绩,她却“不合格”。
她无法理解,为什么教资面试,无论结构化还是无生试讲,整个过程都很顺利,最后却不合格。而机构老师也说不清楚怎么回事,只能告诉她“运气不好”。
第二个咨询案例。
23岁非师范类专业的男生。他报考的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笔试是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备考,一次过。不过,第一次教资面试由于准备不足,导致不合格。第二次面试,他花了3000多元报名参加某机构的“10天面试密训”。
整个培训过程,他把机构老师给的逐字稿资料背得很熟,从抽题、备课、教学设计到进入考场微笑问好,再到结构化面试和无生试讲,他自认为技巧全都掌握。
另外,机构老师告诉他,男生考教资的人数少,教育行业很需要男性教师,所以他只要出现在考场,就已经赢了。这种明示,让他信心倍增。
正式面试时,他各个环节都没有出错,试讲也很顺利,答辩也对答如流。他一直都认为他这次必过,可是查成绩时,看到“不合格”,他心态瞬间崩了。
他反复找机构老师问原因,对方却含糊其辞,最后只能无奈说他“运气不好”。
这两个案例非常相似,都是找了教育机构进行培训,备考充分,自信心足,最后却“不合格”。
那么,他们“不合格”背后,真的是“运气不好”吗?
在咨询过程中,经过跟他们反复交流,以及分析他们提供的面试试讲录像资料,我找到了他们面试“不合格”的5大禁忌。
这些禁忌,90%的考生都栽在第三点。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调整,逐字稿你背得再熟,表现得再自信,也于事无补。
这5个禁忌是——
一、结构化回答脱离题干案例。
无论是案例一的女孩还是案例二的男生,他们结构化回答都有明显问题,就是脱离题干案例,直接背模板,套路化明显。
要知道,结构化真题大多涉及案例,需要你结合题干案例剖析“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你不结合案例,而是直接背提前准备的万能答案,考官是不可能让你过的。特别是刚好上一个考生也背了这个模板,考官一听就知道你们都是培训班出来的,印象分会直线下降。
二、职业认知严重偏差。
案例一的女孩,她就犯了这个原则性错误。她抽到的结构化真题是“小张有多动症,经常上课骚扰其他同学,老师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把小张安排到讲台上特殊位置,你怎么看这个老师的行为?”
这个问题其实就考察到《综合素质》中的学生观、教师职业道德观等职业认知内容。核心在于,我们要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尊重每个学生,并根据学生年龄、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
那这个老师的行为,明显就违背了以上职业认知。但是,这个女孩却没有评判这个老师的行为“对或错”,而是直接套用模板,说冷静思考,要如何跟同学沟通、家长沟通、反思自身教学设计,最后完全跑题了。
正确的思路是——(1)先否定这个老师的行为,并解释为什么;(2)提供正确处理方式;(3)有哪些方式可避免以后这类事件发生。
总之,职业认知严重偏差,违背了素质教育和学生观提倡的“以人为本”,基本就很难合格了。
三、试讲表演机械化。
我看了他们在机构培训时的模拟试讲录像,发现他们试讲出现很严重的“机械化”问题。说话节奏机械、师生互动也很机械。但他们不自知,因为机构老师告诉他们这是标准。
很无奈,他们花钱却买不到正确的面试指导。最后站在讲台上试讲,他们自我感觉很流畅,可是在考官眼中,你不是在试讲,而是在背稿,在表演“我是老师”。
考官都是一线教师出身,他们一看你在背稿,就会质疑你是否具备教学设计能力,是否真的理解透彻这个主题的“重难点知识”。
于是,他们会通过答辩来问你“知识点概念”、“教学设计采用哪些方法”等问题。
如果你答不出来,或者答非所问,那考官基本会判定你不会教学,这场试讲完全是靠死记硬背,你也不可能获得“合格”。
四、试讲跑偏。
案例二中的男生很可惜,如果没被误导,他其实可以过教资面试。
在咨询中,他跟我说他抽到的试讲主题是“从容面对压力”。在考试前,机构老师给他的逐字稿中,有一篇试讲主题是“应对考试焦虑”。
当时上课时,机构老师跟他们强调,如果抽到“压力”“心理调适”“如何学习”等主题,这篇试讲可以直接套用。他当时不放心,还问那个老师“不用修改吗”,然后得到了机构老师的肯定答复。
于是,在抽到“从容应对压力”时,他还窃喜运气好,抽到了训练得最多的主题。结果没想到,最后不合格。
在他来找我后,我给他提供了广东省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教材,然后他才发现这些主题都是不同的独立主题,不应该直接套用。
不然,在考官眼中,你等于“跑题”。明明考你“压力”,你却全程在谈“考试焦虑”,而且教学设计一点不涉及课本教材内容,当然不会让你“合格”。
五、答非所问,自以为是。
无论是案例一的女孩,还是案例二的男生,他们两个人在无生试讲环节后,都被考官提问了两个问题。考官针对试讲主题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扩展提问,可惜他们都回答不上来。
回想在机构参加培训时,机构老师教给他们一些答辩技巧,于是他们不敢说自己不懂,而是尝试以自己的理解作答,甚至背了一些相关知识点。
他们都表示,当时考官听后都点了点头,他们以为自己顺利过关。没想到,最后却不合格。
殊不知,你答非所问、不懂装懂时,考官点了点头,并不是在肯定你。而是在肯定自己的猜想:你没教学能力、也没认真备考,纯靠死记硬背。
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不会给你评高分,也不会让你合格通过。
总之,如果以上这些问题,你没有及时意识到,并针对性做出调整。那么,无论你教资试讲逐字稿背得多熟,你照样会挂科。
那以上这些禁忌原因,
可以如何来针对性调整呢?
首先,不要背模板,可以根据你的本能去解决。
结构化环节,大部分人抽取的考题,都是职业认知、学生管理、班级管理、沟通家长、突发意外等涉及具体案例的考题。
这类考题,你不需要背模板,只需要把你遇到问题时本能反应复述出来就可以。
比如遇到地震、天花板掉落等突发意外,作为教师,第一反应通常是保护好学生,这也是教师职责。在确保学生安全之后,再考虑教育问题。再比如课堂上学生吵架、传纸条等,很多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先维持课堂秩序,确保学生的受教育权,之后再找同学了解具体情况,最后针对性解决。
总之,你可以根据教师的职责,以及人性的本能来回答。这样就不容易显得生硬和套路化。
其次,把《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中的重要知识点重新背一遍。
结构化考察的是你的职业认知、团队合作、沟通能力、解决能力以及适应能力。而这些方面,除了会看你的临场反应,更多是根据你的回答内容来判断。那你如何在回答结构化时,展现自己具备这些能力呢?
科目一《综合素质》中涉及到的重点知识点,只要你还记得,且能结合结构化题干中出现的案例运用,就能体现,内容包括了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涉及到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影响、教育目的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等内容,只要你能结合结构化题干运用,也能体现。
总之,结构化要言之有物,且符合教师资格考试对教师的要求,赶紧把《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的重要知识点重新背一下,它可以让你在回答问题时,降低职业认知偏差。
第三,不要表演“老师”,你就是“老师”。
教师资格证面试的本质,是奔波在教育一线的老教师们,在为教育行业挑选一些具备教师潜力的人才。他们会根据你的试讲表现,来判断你适不适合当老师,像不像老师。
很多人的试讲一板一眼,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或者把自身的气质赋予到试讲内容上。于是,看起来就像机器人在模仿老师,或者在拙劣地表演“老师”。
我很喜欢一句话:与其你装得像“老师”,表演得像“老师”,不如你站在那里,就是一个老师。
也就是说,你在做试讲的时候,话术和动作的设计,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和气质来开展。与此同时,你要打从内心相信“你就是老师”。
总之,只有你放弃表演,增强自身“老师”的身份信念感,并对试讲内容赋予你个人的气质特点,你的试讲才会自然、流畅。
第四,教案和逐字稿模板可以套用,但要根据主题修改。
可以采用机构提供的教案和逐字稿模板,也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下载资料。但是,这些资料只能套用,不能完全照搬。比如初中数学试讲主题《等腰三角形》,尽管概念、公式等知识点一样,但每个教师讲课的思路不一样。你如果按照别人整理的思路去讲课,你很容易讲着讲着跑偏题。
这种情况下,考官必然会对你进行答辩,甚至会因为质疑你,对你进行加试,比如让你解释“角平分线”等。
前文的佛山男生也是一样的情况,套用别人的模板,不加思考,结果试讲跑题,进入答辩谈压力与考试焦虑的关系,又讲不明白,最后只能“不合格”。
总之,为确保试讲主题准确,你们可以套用教案和逐字稿,但一定要根据主题的重难点要求去调整、修改试讲内容,不能生搬硬套。
第五,遇到不懂的题,真诚认错并道歉。
如果答辩时,考官质疑你而加试,你不知道答案,那就别乱答,特别是涉及到知识类的内容。当然,保持沉默也不行。你可以思考几秒后,跟考官们真诚认错并道歉。
举个例子,你可以说:
“很抱歉,老师,这个知识点我一时想不起来,作为人民教师,基础知识点不应该忘记,这是我的问题。我走出考场后一定会及时复习,以后不再犯这种低级错误。”
这样一来,考官就能看到你实事求是以及具备反思的特质,而这些恰恰是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另外,你强调了作为人民教师,考官们也会感知你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和意愿,从而放过你。
总之,不懂时要真诚认错并道歉,不要不懂装懂。人民教师需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锐意进取,以及具备反思反省能力。你达到这些要求,教资面试就很容易过。
最后,我相信有耐心看完这篇文章的你,一定会如愿通过教资面试。
也希望正在备考的你们,自主复习也好,通过机构培训也好,都要保留对“教师”“教育”的独立思考。
唯有清醒思考,才能理智行动。
参考文献:
1、《2020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2020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数学》,人民出版社;
—— End ——
来源:日光灯下的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