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以津门之美,讲好中国故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9 15:10 1

摘要:“一城繁华半城河,津门风韵醉人多。”天津,这座依河傍海的城市,正以其独特魅力,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鲜活样本。8月9日,“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天津古文化街启动,这无疑是一次挖掘津门之美、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契机。

“一城繁华半城河,津门风韵醉人多。”天津,这座依河傍海的城市,正以其独特魅力,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鲜活样本。8月9日,“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天津古文化街启动,这无疑是一次挖掘津门之美、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契机。

天津之美,美在包容,这是中华文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生动写照。海河作为天津的母亲河,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包容历程。明清时期,漕运兴盛,南来北往的商船汇聚于此,带来了各地的物产与文化。南方的丝绸与北方的皮毛在此交易,北方的四合院与南方的骑楼相邻而建,宫廷的珐琅技艺与民间的泥人张彩塑同台竞技。在天津的早点摊上,锅巴菜的卤香融合了南方高汤的鲜甜,煎饼馃子的酥脆裹着北方杂粮的醇厚。这种包容,让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文化在天津碰撞、融合,沉淀出独有的津沽韵味,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胸怀。

天津之美,美在坚守与创新,这是中华文明“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鲜活诠释。天津的老手艺人们,代代相传,坚守着传统技艺的精髓。杨柳青茶汤摊前,老师傅遵循“三筛三晾”选料、“七分烫三分搅”冲制,麦桂飘香间是对传统工艺的执着。耳朵眼炸糕六代传人恪守古法,又融入紫薯、抹茶等新味,以传承与革新彰显中华“精益求精、守正创新”的精神。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天津的文化传承也在与时俱进。老城厢里,杨柳青年画的传承人用数字技术复刻传统纹样,让百年古画在屏幕上动起来;五大道的小洋楼中,年轻创客将西洋建筑元素融入津味文创。这种坚守与创新,让天津文化既守住了老祖宗的智慧,又跟上了新时代的脚步。

天津之美,美在温情,这是中华文明“仁者爱人,以和为贵”的温暖体现。清晨的早点摊,老板熟稔地招呼着顾客,“张大爷多加辣”“李婶无糖豆浆”,食客们围桌谈天,一句“您了慢用”满是邻里温情。这种“买卖掺情谊”的氛围,让饮食成为维系社群的纽带。从抗战时期百姓用炸糕慰问子弟兵,到如今老字号为环卫工人送热乎早点,天津人的“守望相助”从未间断。就连天津的美食名字都藏着豁达幽默,“狗不理”带着自嘲式的诙谐,茶馆里“茶汤配相声”的搭配透着生活智慧。这份温情,让天津的烟火气始终暖人心脾,向世界传递着中华文化的温度。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天津以其包容、坚守创新、温情之美,成为中华文明的生动缩影。此次“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天津启动,借助网络传播的力量,天津的故事将跨越山海,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多元与包容、传承与创新、温暖与和谐。

未来,天津应继续秉持和合之道,深耕文化土壤。一方面,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鼓励更多创新尝试,让传统技艺焕发新彩;另一方面,搭建更多文化交流平台,让津沽文化走出去,把四方文化引进来,推动文化创新与融合发展。

“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天津正以津门之美,在时代的舞台上绽放独特芳华,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贡献着力量,让世界透过天津这扇窗,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余明辉)

来源:大河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