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在刷微博的时候,看到很多考研小伙伴在讨论2026年考研的新动态。没想到各大高校又有大动作了,不少学校新开了一些和国家发展紧密相关的研究生专业,而且很多还特别照顾非全日制的考生。说真的,这波操作对想在就业市场多点竞争力的同学来说,绝对算是好消息。
最近在刷微博的时候,看到很多考研小伙伴在讨论2026年考研的新动态。没想到各大高校又有大动作了,不少学校新开了一些和国家发展紧密相关的研究生专业,而且很多还特别照顾非全日制的考生。说真的,这波操作对想在就业市场多点竞争力的同学来说,绝对算是好消息。
先来说说中国人民大学。这次人大上新了13个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专业,听着就让人双眼放光。里面主要分两大块,一个是工商管理,另一个是公共管理。工商管理这边增加了像数据治理与商业智能、国际传播MBA、绿色经济、科技金融等方向,基本覆盖了当下经济社会的热门领域,像金融创新MBA、科技金融EMBA,听名字就知道跟金融、科技趋势绑得死死的。而公共管理方向,也新设了比如生态文明、健康中国、智慧治理这些和我们日常生活紧紧贴合的细分领域,还有针对教育和就业政策的专业分支。总之,实用又新潮,谁说读研就是脱离社会,人大这波就很接地气。
再来看看南京大学。南大哲学学院新设了应用伦理方向的非全日制硕士,虽然具体科目还没完全公布,但一听应用伦理,立马让人想到现在的AI、大数据、互联网行业,伦理规范需求急剧增加,这波是想抓住未来社会发展的痛点啊。
北京物资学院也没有落下,从2026年开始,电子信息专业将细分到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与工程。这几个方向不用多说了,哪个不是现在和未来都超级抢手?用网友的话说,要想高薪工作,这几个专业几乎稳赢。
然后是安徽大学。安大动静也不小,尤其是在大数据与统计学院,新增了大数据技术与工程硕士,还有艺术学院的产品设计方向、计算机学院的密码专业。学大数据和密码的人,去互联网、金融、政府系统都挺香的。感觉以后不管走哪行,懂点密码,玩转大数据,都是杠杠的加分项。产品设计方向也很现代,适合喜欢创新和艺术结合的同学。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则新开了文物专业的非全日制硕士,历史爱好者可别错过。看现在文化产业兴旺,像考古、博物馆、文物保护这些行业,未来只会更吃香。
还有上海体育大学也很实在,医学技术专业面向非全日制招生,考试内容和全日制一视同仁。这简直利好在职想进修的老铁们。等详细招生简章一出来,估计又得火一批。
从这波节目操作来看,各大高校明显在向产业需求靠拢,啥行业火、啥技术缺人,专业就往哪靠。不管你是追捧高科技,还是爱好文化保护,或者想走管理路线,都有适合自己的新选择。
总的来说,这次高校新增和调整的专业,除了跟国家政策关联度紧,还有很强的现实就业指向,有些方向就业率极有可能超预期。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产品设计、医学技术、密码学这些,日常生活、社会治理、经济发展都绕不开。对于打算考研的朋友来说,可以多关注这些新兴方向,说不定选对了路径,毕业一脚就踏进自带光环的热门行业。
最后提醒下,具体的考试内容和要求,得等各校后续公布最新的招生简章。2026考研的朋友们,提早了解、早点做准备,机会永远是留给有行动的人啦!
文章图片取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奔跑的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