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退休阿姨被送进养老院,捐光留给儿子的245万,2月后儿子大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8 06:19 1

摘要:81岁的退休阿姨坐在养老院的窗边,手里紧紧攥着一张银行转账凭证,眼眶里泪水打转。

81岁的退休阿姨坐在养老院的窗边,手里紧紧攥着一张银行转账凭证,眼眶里泪水打转。

已经过去了2个月,儿子自从得知她把整整245万元捐出去后,就再也没来探望过她。

昨天,她接到一个神秘电话,对方的话让她整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妈,你真把钱全捐了?”2个月前,电话里传来儿子愤怒的声音。

“是的,我捐给了山区的孩子们。”退休阿姨当时平静地回答,语气里透着一丝决绝。

“你疯了吧!那是我们全家的依靠!我以后不会再来看你了!”儿子气急败坏地挂断了电话。

他的话至今还在退休阿姨耳边回响,像刀子一样刺痛她的心。

可今天早上,儿子却敲响了她的房门……

01

三年前,丈夫去世后,王玉梅独自住在那套老房子里。

那是个65平方米的两室一厅,装满了她和老伴四十多年的回忆。

每天清晨六点,闹钟准时响起,但她早就醒了,一个人对着空荡荡的房间发呆。

她总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着老伴的遗像轻声说话。

“老陈,又是新的一天了。”王玉梅轻抚着相框,眼里满是思念的光芒。

她曾在化工厂当过一辈子操作工,退休后每月领3000元的退休金。

在小城里,这收入还算过得去,可日子却越来越冷清。

儿子陈志远有自己的小家庭,儿媳周丽娜在保险公司工作,孙女陈晓彤大学毕业后去了广州打拼。

每天上午,王玉梅都会去菜市场买菜,总是挑最便宜的买。

她买的菜往往吃不完,剩下一半只能倒掉,她试着跟菜贩子商量能不能少买点,可人家都说按份卖。

“大妈,你怎么老是一个人来买菜?”卖菜的小贩小李好奇地问。

“孩子们都忙,我一个人过惯了。”王玉梅笑着回答,可语气里藏不住的孤单还是泄露了出来。

02

下午,她常坐在小区凉亭里,看着年轻的妈妈们带着孩子嬉戏。

孩子们的笑声让她想起孙女小时候的样子,可如今孙女远在千里之外,一年也回不了几次。

晚上是最难熬的时候,电视开着,可她根本没心思看。

她常常一个人对着空房间自言自语,有时甚至忘了自己说了什么。

“志远今天怎么还不打电话?”她会拿起手机反复看,生怕错过了儿子的来电。

可实际上,陈志远很少主动联系她。

不是他不想尽孝,而是每次打电话,儿媳周丽娜总在旁边冷着脸,嘴里嘀咕着不满。

“又要给你妈买药?又要给钱?她一个人能花多少钱?”周丽娜的语气总是带着不耐烦。

陈志远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时间久了,也就很少主动联系母亲了。

他开了一家小型装修公司,接些商场和学校的装修项目,生意时好时坏。

最近因为客户拖欠款项,公司资金链出了问题,他整天忙得焦头烂额。

每到深夜,王玉梅总是睡不着,翻来覆去地想心事。

她会拿出一个小木盒,里面放着她和老伴一辈子攒下的245万元存款凭证。

这是他们省吃俭用攒下的血汗钱,本想留给儿子,让他日子过得轻松点。

“老陈,这钱到底该怎么办?”王玉梅常对着遗像叹气,“志远他们现在这样对我,将来会不会更冷淡?”

她的担心不是没道理,每次儿子和儿媳来看她,周丽娜总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

她们坐下没几分钟,周丽娜就催着要走:“妈身体还行,我们先回去,晓彤还等着视频呢。”

陈志远虽然觉得过意不去,但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媳妇工作忙,回家还得做家务。

邻居赵大妈看不下去了,经常过来陪王玉梅聊天。

“玉梅啊,你这儿子儿媳也太不像话了,你这么大年纪,一个人住,他们就不担心?”赵大妈气愤地说。

“算了,他们有自己的难处,我能理解。”王玉梅总是替儿子说话,可心里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03

春节时,孙女陈晓彤从广州回来,一家人难得团聚。

可吃年夜饭时,周丽娜又开始旁敲侧击。

“妈,你一个人住这么大房子,也挺冷清的,要不换个小点的?”周丽娜装作关心的样子,其实话里有别的意思。

“这房子住了这么多年,有感情了。”王玉梅委婉地拒绝了。

“可你年纪大了,一个人住不安全,万一出点什么事,我们都不知道。”周丽娜继续施压。

陈志远知道妻子的心思,但他也确实担心母亲的安全。

前段时间,隔壁楼有个老人摔倒在家,躺了一天才被发现,差点出大事。

“妈,要不你搬过来跟我们一起住?”陈志远试着提议。

“我们家就两室一厅,晓彤回来住哪儿?”周丽娜立马反对,“再说了,我们上班都忙,哪有时间照顾?”

王玉梅听出了儿媳的意思,心里一阵发凉,默默吃着饭,不再说话。

那个春节过得很压抑,晓彤虽然察觉到气氛不对,但也不好多说什么。

年后,晓彤回了广州,家里又恢复了冷清。

王玉梅的孤独感越来越重,有时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有时抱着老伴的照片默默流泪。

“老陈,我是不是真成了他们的累赘?”她常常这样问自己,心里满是委屈和无助。

04

一个普通的周三上午,王玉梅照例去菜市场买菜。

春天的阳光暖洋洋的,她心情还不错,买了儿子爱吃的菠菜,打算包饺子给他送去。

回到家,她开始和面,准备菠菜馅儿。

可就在这时,她突然头晕目眩,眼前一黑,整个人向后倒去。

“砰”的一声,她重重摔在地上,后脑勺撞在茶几角上,鲜血顿时流了出来。

幸好邻居赵大妈听到动静,急忙跑过来查看。

“玉梅!玉梅!你怎么了?”赵大妈用力拍门,但没人回应。

她急得满头大汗,赶紧叫来小区保安,撬开了门锁。

看到王玉梅倒在血泊中,赵大妈吓得腿都软了。

“快!快打120!”她颤抖着拨通了急救电话。

救护车很快赶到,王玉梅被紧急送往市医院。

医生检查后发现,她因高血压引发眩晕,加上长期情绪低落和营养不良,身体状况很差。

赵大妈联系了陈志远,他接到电话后脸色大变。

“什么?我妈住院了?严重吗?”陈志远急忙问道。

“医生说还好,就是血压太高,得住院观察几天。”赵大妈在电话里说。

陈志远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往医院。

可当他给妻子周丽娜打电话时,她的反应却让他很失望。

“住院就住院呗,又不是什么大病。我今天公司有重要会议,走不开。”周丽娜的语气冷淡,毫无担忧。

“可妈她……”陈志远想说什么,却被妻子打断。

“你去就行了,我又帮不上忙。再说了,她这身体迟早得出问题,我早说过一个人住不安全。”周丽娜的话让陈志远心里很不是滋味。

05

赶到医院后,陈志远看到母亲虚弱地躺在病床上,后脑勺还缠着纱布,心里一阵酸楚。

“妈,你感觉怎么样?”他握着母亲的手,声音有些哽咽。

“没事,就是有点晕。”王玉梅挤出一丝笑容,“你工作忙,不用陪我。”

“妈,你别这么说,我请假陪你。”陈志远安慰道。

可王玉梅摇了摇头,她知道儿子工作不容易,最近公司还遇到了资金困难。

主治医生找到陈志远,语重心长地说:“陈先生,你母亲这次算幸运的,再晚发现一点,后果不堪设想。老人家一个人住,确实不安全,建议你们考虑让人照顾她。”

陈志远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医生说得对,可家里情况让他很为难。

晚上回到家,他和妻子商量母亲的事。

“医生说妈不能再一个人住了,得有人照顾。”陈志远试探着说。

“那你想怎么办?”周丽娜语气冷淡。

“要不……让妈搬过来跟我们住?”陈志远小心翼翼地提议。

周丽娜一听,立马炸了:“你疯了?咱们家就两室一厅,晓彤回来住哪儿?再说,两代人住一起,生活习惯不同,肯定有矛盾。”

“可妈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陈志远坚持道。

“那请个保姆!或者送养老院!”周丽娜没好气地说,“你以为我愿意天天伺候她?我上班已经够累了。”

“保姆一个月得五六千,咱们现在资金这么紧张……”陈志远有些为难。

“那就送养老院!社区那个养老院挺好,一个月三千块,妈的退休金够用。”周丽娜越说越激动,“那里有专业护工,比咱们照顾得好。”

陈志远听着妻子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可理智告诉他,妻子说得也有道理。

家里住不下,请保姆又负担不起,养老院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可妈会同意吗?”陈志远担心地问。

“她不同意也得同意!难道让她一个人在家等出事?”周丽娜语气强硬。

这句话让陈志远彻底没了主意,他知道妻子不是开玩笑。

06

第二天,陈志远来到医院,心情沉重地跟母亲商量。

“妈,医生说你不能再一个人住了,太危险。”他小心地开口。

“那怎么办?”王玉梅看着儿子,心里已经猜到了答案。

“我和丽娜商量了,社区那个养老院挺好,有专业护工,伙食也不错,你的退休金正好够用。”陈志远说得小心翼翼,生怕伤了母亲的心。

王玉梅听了这话,心里凉了半截,她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那我的房子怎么办?”她轻声问道。

“房子先空着,等你身体好了再说。”陈志远安慰道。

王玉梅点了点头,没有反对,她不想给儿子添麻烦。

“好吧,我听你的。”她的话轻得像一阵风。

看到母亲这样,陈志远心里很不好受,他知道母亲是为了他们才答应的。

当天下午,周丽娜终于来了医院,但态度依然冷淡。

“妈,你身体好点没?”周丽娜象征性地问了一句。

“好多了,谢谢你来看我。”王玉梅勉强笑了笑。

“那就好。我和志远商量了,你住养老院更安全,那里有专业护工。”周丽娜直截了当地说。

王玉梅看着儿媳,心里五味杂陈,从周丽娜嫁进来那天起,她们关系就不太好。

“我都答应了,你们安排吧。”王玉梅淡淡地说。

周丽娜听了这话,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表情。

07

春晖养老院坐落在城东的一个安静小区,环境还不错。

院子里绿树成荫,有个小花园,老人们可以在里面散步聊天。

王玉梅的房间在三楼,是个单人间,虽然小,但布置得很温馨。

搬来的第一天,她坐在床边,看着带来的几件物品:老伴的遗像、一个小收音机、几件换洗衣服。

一切都那么陌生,她的心情跌到了谷底。

“王奶奶,晚饭时间到了。”护工小赵温和地敲门,“我带你去餐厅吧。”

餐厅里坐着十几个老人,大家边吃边聊。

王玉梅怯生生地找了个角落坐下,默默吃着饭。

“你是新来的吧?我叫孙桂珍,大家都叫我孙婆婆。”对面的老太太主动搭话。

“我姓王,刚搬进来。”王玉梅礼貌地回应。

“别紧张,这里的老人都好相处,我来了两年,习惯了。”孙婆婆笑着说。

可王玉梅心里清楚,自己能习惯吗?她想念自己的家,想念那些熟悉的东西,想念自由的日子。

第一个晚上,她躺在陌生的床上,听着隔壁的咳嗽声,心里满是思念和不安。

她想给儿子打电话,可看看时间太晚了,怕打扰他们。

“老陈,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她对着遗像轻声说,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08

第二天早上,王玉梅早早起床,站在窗边看风景,心情依然沉重。

不一会儿,护工小赵来敲门:“王奶奶,早饭好了,咱们下去吃吧。”

在餐厅里,她遇到了更多老人。

一个叫刘德福的老大爷主动坐到她身边:“王大姐,别太难过,刚来都这样,过段时间就好了。”

“刘大爷,你来多久了?”王玉梅问道。

“三年了。刚开始我也想家,想儿女,可慢慢发现,这里也有好处,大家年纪差不多,有话说。”刘大爷感慨道。

可王玉梅知道,刘大爷和她情况不同。

刘大爷是因为儿女工作调动才来的,而她是被嫌弃才被送来的。

时间一天天过去,王玉梅逐渐了解了其他老人的故事。

孙婆婆有三个儿子,可他们为了争她的财产,闹得不可开交,她一气之下住进了养老院。

“我攒了90多万,本想留给他们,可他们为了钱兄弟反目。”孙婆婆气愤地说。

“那你现在怎么办?”王玉梅关心地问。

“我想开了,钱是身外物,我打算捐一部分做慈善,剩下的自己花。”孙婆婆眼里透着决绝。

还有个叫马秀英的老奶奶,遭遇更让人心酸。

她老伴去世后,儿子儿媳变了脸,要她把房子和积蓄都给他们。

“他们说是怕我被骗,其实就是想要钱。”马秀英伤心地说,“我不给,他们连饭都不让我在家吃。”

这些故事让王玉梅感慨万千,原来自己的遭遇不是个例。

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和儿子的关系,也开始考虑那245万元该怎么办。

09

一个月后,王玉梅收到一封来自山区小学的感谢信。

原来,养老院常组织老人做公益,前段时间大家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了文具和衣服。

信是一个叫小强的孩子写的,字迹稚嫩,但情感真挚。

“亲爱的爷爷奶奶们,谢谢你们的礼物,我们学校很穷,课桌都是破的,但老师说知识能改变命运,我会好好学习,长大做个好人。”

看着信,王玉梅眼睛湿润了,她想起自己小时候的艰苦岁月,想起那些没机会上学的同龄人。

也许,她的钱能派上更大的用场。

当晚,她拿出存折,看着上面的数字陷入沉思。

245万,是她和老伴一辈子的积蓄,本想留给儿子,可现在看来,钱并不能换来真正的孝心。

她想起孙婆婆的话:钱是身外物;也想起马秀英的遭遇:有些儿女要的只是钱。

第二天,她找到院长,询问如何联系那所山区小学。

“王奶奶,你想干什么?”院长好奇地问。

“我想帮帮那些孩子。”王玉梅语气坚定。

院长很高兴,联系了当地教育基金会,给了她详细的信息。

那所小学条件很差,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教学设备陈旧,图书也很少。

了解情况后,王玉梅下定决心,要把245万捐给这些孩子。

可她不敢告诉儿子,知道陈志远不会同意。

于是,她开始偷偷分批转账,每次几万元,分了十几次完成。

每次转账后,她心情复杂,有解脱,也有不舍,还有对未知的恐惧。

可当她收到小学发来的照片,看到孩子们拿到新书包的笑脸,她知道自己做对了。

那些纯真的笑容,是金钱买不到的快乐。

10

就在王玉梅完成最后一笔转账时,她不知道,一场风暴即将来袭。

因为在保险公司工作的周丽娜,无意中发现了婆婆账户的异常。

周丽娜常需要查看客户资金流动情况,那天下午,她整理资料时,偶然看到了婆婆的账户。

她点开交易记录,看到的内容让她震惊。

“怎么可能?”周丽娜瞪大眼睛,仔细核对每一笔记录。

从一个月前开始,王玉梅的账户连续大额转出,每次几万元,总共转了240万,账户只剩5万。

“这老太太疯了?”周丽娜气得浑身发抖,“她把钱转哪儿去了?”

她立马给陈志远打电话,声音都在颤抖。

“志远,你快回来!出大事了!”她在电话里大喊。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陈志远正在工地,被妻子的话吓了一跳。

“你妈把钱全转走了!245万!现在只剩5万!”周丽娜几乎咆哮。

陈志远手里的文件掉在地上,感觉天旋地转。

“你说什么?妈她……钱转哪儿了?”他的声音都变了调。

“我怎么知道?反正钱没了!你快去问她!”周丽娜气急败坏地挂了电话。

陈志远丢下工作,直奔养老院,一路上脑子乱糟糟的,想不通母亲为什么这样做。

11

到了养老院,他冲进母亲的房间。

王玉梅正在看书,看到儿子怒气冲冲进来,心里一沉。

“妈!你把钱转哪儿去了?”陈志远开门见山。

王玉梅知道瞒不住了,平静地看着儿子。

“我捐给山区的孩子们了。”她语气平静,但斩钉截铁。

“你疯了?那是245万!不是2450块!”陈志远几乎咆哮,“那是我们全家的依靠!你怎么能这样?”

“那是我和你爸的钱,我有权决定怎么用。”王玉梅依然平静。

“可你说过要留给我的!”陈志远急得眼睛都红了,“我公司现在资金链断了,那些钱能救命!”

“我什么时候说过?”王玉梅反问,“我只说会为你们着想,没说必须留给你。”

这时,周丽娜也赶到,听到对话,立马炸了。

“妈!你这是要我们一家去死吗?”她指着婆婆质问,“志远公司等着钱救急,你全给别人了!”

“我给的是需要帮助的孩子,不是别人。”王玉梅纠正道。

“什么破孩子!你见过他们吗?说不定是骗子!”周丽娜气得语无伦次,“你这么大年纪,怎么还这么天真?”

“我了解过,那些孩子确实需要帮助。”王玉梅解释。

“需要帮助的人多了,你凭什么去帮?你先管好自己儿子!”周丽娜越说越激动,“你这是不把我们当一家人!”

陈志远也气愤不已,他没想到母亲会背着他们做这决定。

“妈,你知道我现在多难吗?客户拖欠款,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我指望这钱救急!”陈志远的声音里满是绝望。

“那些工人还等着养家呢!你为不认识的孩子,让我们一家去死?”周丽娜尖声喊道。

王玉梅听着儿子的话,心里也难受,可她有自己的想法。

“志远,妈知道你难,但钱不是万能的。”她语重心长地说,“我把钱留给你们,你们会真心对我好吗?”

“你这话什么意思?”周丽娜敏感地问。

“丽娜,你扪心自问,你关心过我吗?”王玉梅直视儿媳,“我住养老院两个月,你来看过几次?”

周丽娜被问得哑口无言,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还有你,志远。”王玉梅转向儿子,“你多久没主动给我打过电话?多久没单纯为了看我而来?”

陈志远也被问住了,他确实很少来看母亲。

“你们要的是我,还是我的钱?”王玉梅继续问,“如果我没这245万,你们还会在意我吗?”

“妈,你别这么说,我们当然在意你。”陈志远勉强辩解。

“是吗?”王玉梅苦笑,“我住院时,丽娜为什么连面都不露?我刚搬进养老院最难受时,你们为什么没来陪我?”

周丽娜听了这话,恼羞成怒。

“我们不来看,你就捐钱报复我们?”她的话越来越难听,“你这是老糊涂!为了一时赌气,毁了我们全家!”

“我不是赌气,我想让钱更有价值。”王玉梅坚持道。

“更有价值?”陈志远气得大笑,“什么价值比得上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妈,你太自私了!”

“自私?”王玉梅被这个词刺痛了,“我自私?我省吃俭用一辈子,攒下这些钱不是为你们吗?现在我用自己的钱做有意义的事,就叫自私?”

“有意义?屁的意义!”周丽娜彻底爆发,“你先把自家事管好再说!”

“我的家?”王玉梅悲伤地看着他们,“我还有家吗?我住养老院,你们当我不存在;我生病,你们嫌麻烦;我想说话,你们说忙。这就是我的家?”

陈志远听着母亲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气头上,顾不了那么多。

“不管怎么说,你不该背着我们做这决定!”他愤怒地说,“我是你唯一的儿子,你有义务为我考虑!”

“义务?”王玉梅被激怒了,“我对你有义务,你对我就没有?我养大你,攒下这些钱,不给你们添麻烦住进养老院。现在我用自己的钱做想做的事,就是不负责任?”

周丽娜见婆婆激动,更加愤怒。

“你别装可怜!”她恶狠狠地说,“你就是故意的!故意毁我们一家!我早看出来了,你见不得我们好!”

这话太伤人,连陈志远都觉得过分。

“丽娜,你别说了……”他想阻止妻子。

“为什么不能说?”周丽娜毫不收敛,“她都做得出来,我还说不得?我告诉你,王玉梅,你别指望我们会妥协!钱没了可以挣,但我们不会再伺候你了!”

“你……”陈志远想说什么,却被妻子打断。

“志远,我们走!”周丽娜拉着他往外走,“以后她死活跟我们没关系!她这么有爱心,让那些山区的孩子来养她吧!”

陈志远被拉着,心里很矛盾。

来源:酱子聊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