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东佛山基孔肯雅病毒确诊数超6500例,这个多数人没听过的病突然成了热点。更让人关注的是,不少地方又开始搞起健康管控——买退烧药要登记,去某些地方要报备行程,有人说"好像又回到了几年前"。这场由蚊子传播的疫情,正考验着我们应对传染病的本事。
广东佛山基孔肯雅病毒确诊数超6500例,这个多数人没听过的病突然成了热点。更让人关注的是,不少地方又开始搞起健康管控——买退烧药要登记,去某些地方要报备行程,有人说"好像又回到了几年前"。这场由蚊子传播的疫情,正考验着我们应对传染病的本事。
这个病毒到底啥来头?
基孔肯雅病毒对咱们来说挺陌生,1952年在非洲首次发现,名字意思是"弯曲",因为病人关节疼得直不起身。它跟新冠不一样,不会人传人,全靠蚊子当"中介":带病毒的蚊子叮了人,人就可能发病;别的蚊子再叮病人,又会带着病毒去叮别人。
这次佛山疫情闹得这么凶,跟天气脱不了关系。持续高温让蚊子特别活跃,之前的洪涝又留下不少积水坑,成了蚊子"生娃"的好地方。疾控人员在社区看到,有些人家阳台花盆里的积水,三天就能孵出上百只蚊子——这就是疫情扩散的重要原因。
防控措施咋看着这么眼熟?
面对疫情,各地很快拿出了防控办法,不少都带着之前防疫的影子。佛山的药店,买退烧药得扫码登记;福建一些地方,从佛山来的人要自己健康观察14天;还有地方让大家一起拍蚊子,用照片算蚊子多少。
这些做法网上议论不少。有人晒出登记买药的截图说:"买个退烧药还这么麻烦?"也有人疑问:"蚊子传的病,查人的行程管用吗?"大家其实是在想:对付蚊子传的病,老用管人那套办法,到底合不合适?
专家怎么说?
有疾控专家直言:"用管人的办法对付蚊子,就像用渔网捞水里的蚊子,方向不对。"国际上对付这类靠蚊子传播的病,重点都是清理环境、减少人被蚊子咬,而不是像防新冠那样追着人查。
广东疾控说,现在疫情慢慢稳下来了,但高温和积水还可能让蚊子变多,防控不能松。他们也提到,有些地方有点"偷懒",不管啥病都用老办法,其实应该针对蚊子多下功夫。
这事给我们提了个醒
这场疫情像面镜子,照出不少问题。一方面,大家经过之前的疫情,一听"病毒"就容易慌;另一方面,基层防疫人员习惯了严格管控,遇到新情况就想用老办法。
有学者说,现在该搞清楚:不同的病得用不同的招。像新冠那种人传人的,严一点有必要;但这种靠蚊子传的,重点该放在清理环境和讲明白科学知识上。比如佛山有社区搞"灭蚊换东西",居民清理积水能换日用品,既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又没太打扰生活。
随着天气转凉,蚊子变少,佛山的疫情已经在好转。但这事留下的思考不能停:以后再遇到传染病,能不能别总是"要么不管,要么管太死",找到既管用又不麻烦大家的办法?这可能比单纯控制病例数更重要。
来源:王哥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