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8日上午,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玉林小组的稻田里,金黄稻浪翻滚,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头,一派丰收景象。重庆市种子站组织中国农科院、重庆师范大学、长江大学等机构的农业专家,在此对6个水稻病虫防控综合解决方案试验田进行实地测产。
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头。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陈洋 摄
第1眼TV-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冯珊)8月8日上午,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玉林小组的稻田里,金黄稻浪翻滚,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头,一派丰收景象。重庆市种子站组织中国农科院、重庆师范大学、长江大学等机构的农业专家,在此对6个水稻病虫防控综合解决方案试验田进行实地测产。
测产现场,收割机穿梭田间作业。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冯珊 摄
测产现场,收割机轰鸣作业,穿梭于田间将稻穗收割归仓,黄澄澄的稻谷从出粮口倾泻而下。守在田边的村民王大爷捧起谷粒,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谷粒好饱满哦!”
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建龙、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邱保利、长江大学农学院教授邱先进等组成的专家组,严格按照面积测量、现场收割、过磅计量、水分测定、质量检测等流程开展工作。结果显示,试验区水稻长势整齐、植株健壮,6个试验方案的亩产较农户自防均提升5%以上,达到预期目标。最高亩产较农户自防增产18%左右。
此次测产成效,直观展现了植保技术对粮食生产的助推作用。作为重庆最重要的农作物,水稻播种面积近1000万亩,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30%左右,产量占比超40%,其产量与质量直接关系全市粮食安全。
“水稻生长常受多种病虫害威胁,常年发生面积约2000万亩次,且二化螟、稻飞虱等抗药性问题凸显,稻瘟病在感病品种种植区流行风险升高。”重庆市种子站(植物保护站)病虫害测报科科长王泽乐介绍,这些难题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亟需通过系统性防控与科技赋能实现“防病虫、提单产”。
测产现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陈洋 摄
据悉,重庆市种子站已在江津、南川水稻连片种植区建立2个试验示范与集成创新基地,面积超800亩,开展11个水稻病虫防控综合解决方案试验示范。方案通过组合理化诱控、精准施药、营养协调、植物免疫激活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助剂等技术手段中的2至3种,突出病虫防控、植物生长调节与统防统治结合,开展水稻全程病虫害综合防控,实现“防病虫、提单产”。
此次测产的石门镇李家村试验田便应用了这些技术。测产现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建龙告诉记者,目前,粮食单产提升受到广泛关注。提高粮食单产,一方面通过育种,另一方面就是依靠栽培以及植保综合配套等方式来实现。
水稻病虫防控综合解决方案试验田稻谷展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陈洋 摄
“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全程配套植保技术6个方案,每个方案各有差异,其中,有些方案的测产结果非常不错。”徐建龙点赞道。
病虫害防治不力,粮食提单产就是空谈。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邱宝利表示,一系列的统防统治植保技术,对水稻产量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他希望这些技术能在重庆乃至西南地区进一步进行大面积推广。
下一步,市种子站将以此次测产结果为依据,牢固树立“减损即是增收”理念,大面积推广优秀防控方案,为实现“虫口夺粮”与“单产提升”双重目标、保障粮食安全注入植保力量。
来源:华龙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