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览丨一图带你了解8月7日这场审计情况新闻发布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8 18:11 1

摘要:8月7日,河北省2024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河北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赵文海就2024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涉及的重点审计工作做主题发布。

河北省2024年度省级预算执行

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赵文海

8月7日,河北省2024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河北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赵文海就2024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涉及的重点审计工作做主题发布。

胸怀“国之大者”

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充满深情、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11次视察河北,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河北发展擘画宏伟蓝图。河北审计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河北落地落实作为首要职责,持之以恒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推动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真正贯彻好、落到位。

一、护航“通武廊”一体化发展

会同北京、天津审计机关采取平行审计的方式,同步开展了“通武廊”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推进跨界道路和重点工程建设、建立跨界河流治理联动联管机制、完善“区域通办”清单,为加快建设一体化交通网络、一体化生态保护屏障,促进高频便民事项“跨省通办”,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典范,推进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发挥了审计作用。

二、护航高标准高质量

建设雄安新区

持续加大雄安新区重大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力度,促进完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规范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补齐工程管理短板,为创造“雄安质量”、建设“廉洁雄安”,推动雄安新区“拔节生长”贡献了审计力量。

三、护航“两新”政策实施

对全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促进主管部门严格审核把关,提高审核效率,坚决防范承办企业临时提价,加力支持“两新”政策在河北落地见效、惠企利民。

肩扛“省之要事”

河北审计始终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审计,把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大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

一、促进各级各部门

坚持“过紧日子”

把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节约作为各类审计项目重点关注内容,在20家省级一级预算单位2024年度预算执行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审计中,我们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审计建议,推动部门科学管理预算资金、规范实施政府采购、提高信息系统运行质效,切实提高了预算资金绩效。

二、促进管好政府“钱袋子”

重点审计了省财政厅组织2024年度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具体组织分配2024年度预算内投资情况和3市财政收支情况,促进专项资金、预算内投资等财政资金分配、管理、支付使用更加安全高效,市县更加规范组织财政收入、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加强基层“三保”和重点领域保障。

三、促进“双盲”评审

改革举措落实

重点审计了省主管部门工作部署和13个市、72个县(市、区)招标投标“双盲”评审工作改革措施落实情况,促进加强评标专家动态管理,落实“双盲”评审配套措施,坚决防范“暗标”不“暗”,助力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四、促进领导干部依法履职

聚焦“关键少数”,对4市32县(市、区)70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开展审计,督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依法履职、担当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算好经济账、生态账,更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助力全省在全面绿色转型中闯出新路子、实现新突破。

心系“百姓之念”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挺膺担当,彰显审计为民情怀。一是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审计了12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项目经营性资产管理情况,抽审帮扶项目1151个、资金81.82亿元,推动各级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惩治蝇贪蚁腐,维护群众利益,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二是助力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保供。重点审计了6县2021年至2024年8月农田水利建设相关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推动项目建设加快进度,保证质量,提高建设资金使用绩效,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三是助力药品医疗器械改革惠民。重点审计了省本级和4个设区市公立医院,推动诊疗服务和收费结算更合规、药械采购使用更严格、运营管理更规范,助力国家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惠民政策落得更实。

当好“经济卫士”

河北审计始终坚持把推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监督力度,发挥“经济体检”审计预警作用。

一、推动金融机构更好

服务实体经济

对省农村信用社系统2021至2023年服务地方经济及防范化解风险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督促健全金融服务机制、加大风险防控力度、提升风险化解能力,更好履行主体责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二、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更好保值增值

重点审计了20家省级一级预算单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更加扎实、使用处置更加规范,进一步提升资产使用效益。

三、促进地方政府城投类

国有企业发展更稳健

对4个市本级和12个县(市、区)城投类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开展专项审计调查,促进平台类企业加快分类转型,加强城投类国有企业监管,防范风险交织传导,提升企业资产质量,助力企业更好发展。

做好“反腐勇士”

河北审计始终注重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审计监督,着力揭示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典型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2024年7月以来,审计发现并移送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36件,其中,移送纪检监察系统87件,移送有关主管部门49件,在规范领导干部决策,堵塞金融信贷管理漏洞,完善国有企业运营机制,惩治群众身边腐败、维护群众利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审计独特监督作用更加彰显。

拧紧“责任链条”

河北审计认真落实“审计揭示问题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重要要求,按照省委关于审计问题“不贰过”和审计整改问题“归零”要求,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把监督的成效体现在服务大局、推进发展上。河北审计健全完善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压实审计问题整改责任,打好审计整改“组合拳”。在工作中,推进贯通协同、凝聚整改合力,组织开展审计查出问题“起底清零”专项行动,针对经常性、反复性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并形成常态化机制,印发审计典型问题通报,对整改滞后的地方单位进行约谈,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整改不力的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追责问责,促进把审计监督成效转化为治理效能。

记者提问环节

人民网记者:

请问,近年来,审计机关在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李永新副厅长: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在每一个重要阶段、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都为我们把脉定向、指路领航。省审计厅坚持政治站位,坚决落实省委要求,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一盘棋”思维,与北京天津审计机关一道打破行政壁垒,创新协作机制,大力推进跨区域协同审计,在服务重大国家战略中展现审计担当,为全国跨区域协同审计提供了“京津冀路径”。

一是创新协同审计机制,夯实跨区域协同审计根基。2018年9月以来,三地审计机关认真落实《京津冀审计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定期会商、信息共享、联合攻关”,深入交流互鉴,在信息、技术、资料等方面相互共享,凝聚了工作合力,提升了审计监督效率。三地通过轮流坐庄的形式,每年召开联席会议,通报信息、交流情况、互通有无,相互促进提升,扩大审计成果,实现了效果倍增。

二是加强重点领域审计,发挥审计监督“探头”作用。2018年以来,本着“三地联动、计划协同、实时同步、技术共鉴、成果共享”的原则,三地共组织对6个领域开展审计,精准揭示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重点任务推进落实的痛点堵点难点,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推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打通协同发展的“中梗阻”,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审计监督保障。我们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三地深化生态联建联防联治,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度30余项;助力“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加速度,推动联合执法等机制进一步完善,加快京津冀路网的形成和整体效益发挥;助力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推动签订技术交易数据共享合作协议,出台科技奖补资金制度,促进科技资源向河北有序流动;助力构建生态屏障,推进河北与北京、天津签署密云水库上游、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进一步健全完善水资源联建联保联治体制机制;助力异地就医“一卡通”,越来越多的京津冀居民享受到跨省异地就医“一卡通行”便利;助力“通武廊”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揭示影响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和难点,推动相关规划、重大项目、政策措施落地见效。2019年以来,省审计厅还连续6年就雄安新区建设开展审计,主要是对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征迁安置、政府投资项目、重大工程、增发国债项目资金等进行跟踪审计,并对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雄安集团资产负债损益以及其他财务收支情况、雄安集团两任主要领导同志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在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这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中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三是推进审计整改联动,形成协同震慑效应。深入研究分析审计发现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推动重大战略、重大政策落地落实。2024年,省审计厅与省协同办共同印发工作方案,高质量推进2023年审计署审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指出的问题整改,并对近年来审计署审计指出的涉及雄安新区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严肃认真推动问题整改“起底清零”。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协同审计再上新台阶,以审计之力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燕赵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刚才介绍,省审计厅在民生审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请再详细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李永新副厅长:

我来给大家补充介绍一下去年以来实施的帮扶项目资产和教育方面审计的详细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激活农业农村地区发展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级党委政府投入了大量经营性帮扶项目资金,这些经营性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如何、带农增收效果怎么样,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始终是审计部门的关注重点,我们通过审查帮扶项目经营性资产底数和现状,揭示了部分地区帮扶项目资产政策落实有短板、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资产运营管护不到位、项目收益金收缴管理不规范和资产盘活处置不规范等5个方面共计107个问题。审计过程中,我们与省纪委监委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即审即交机制,移交相关问题疑点62个、线索152条,审计结束后,向市县纪委和主管部门出具移送处理书16份,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

教育是民生大计,关系千家万户。我们按照审计署统一部署,对13个县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农村校舍安全保障相关资金开展了审计,深入揭示专项资金申请、分配、拨付、管理、使用和政策执行中的突出问题,以及义务教育发展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共查出资金申报、资金分配等5类82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审计视角提出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推动健全校舍安全管理制度,切实保障教育资金精准使用、安全高效。

河北日报记者:

审计查出问题最终要落到整改上,请问,在抓审计整改方面有哪些有效措施?取得的成效如何?

李芳处长:

刚才赵厅长给大家介绍了我们抓审计整改的体制机制建设情况,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审计整改方面的重点工作。

我们落实落细省委关于审计问题“不贰过”要求,报经省委审计委员会领导同意,出台了落实“不贰过”要求的具体措施,主要是:建立典型问题通报制度,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建立完善“不贰过”长效机制,对落实“不贰过”要求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推进审计警示教育和案例进党校课堂。我们按照这5条措施扎实推进整改具体工作。

一是开展审计查出问题“起底清零”专项行动。今年以来,我们落实省委提出的审计整改“归零”要求,对审计署2018年以来涉及我省的51个审计项目2459个问题,以及省审计厅2022—2024年开展的502个审计项目,9678个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系统梳理,通过专项行动,推动审计署审计查出的48个超时限未整改到位问题全部完成整改,推动省审计厅审计查出的524个超整改时限未整改到位问题完成整改345个,逐一研究核实后据实调整整改时限179个,向省纪委监委移交拖延整改、敷衍整改问题10个,推动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整改资金557.44亿元,完善制度39项,追责问责180人。

二是印发典型问题通报。去年以来,我们在推动具体问题整改基础上,对重大的、突出的、普遍的、典型性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共计印发了6期审计典型问题通报,还安排专人到省委党校讲授审计典型案例,促进各级各部门举一反三,防止屡审屡犯。

三是开展专项治理。2022—2025年,连续4年会同有关主管部门,针对审计中发现的经常性、反复性问题,对14个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努力实现“审计一个单位,整改一类问题,规范一个领域”的良好成效。

四是推进贯通协同。截至目前,我们与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巡视办、省公安厅等9部门建立了贯通协同机制。2024年以来,共向省纪委监委抄送审计报告146份,移送处理书163份,重点问题清单2批次,向省委巡视办报送审计报告292份,先后组织133名项目主审参加巡前情况通报会,有效实现了信息互通、技术互补、成果共享,推动各项监督同向发力。

新华社记者:

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科学规范开展审计。请问,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进一步提升审计质量,更好发挥审计职能作用方面有哪些思路、举措、成效?

赵文海厅长:

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真了解、真重视、真信任、真支持。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加大监督力度,审计独特监督作用进一步彰显,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全省审计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委审计委员会和审计署党组部署要求,坚持以审计新机制高效运行巩固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以重点环节的科学规范促进审计监督质效提升,以过硬的审计作风树好河北审计形象,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在全省审计机关开展“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从工作推进情况看,我们制定了《“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方案》,查摆了审计机制运行、审计重点环节、审计纪律作风三大类、六个方面103个具体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出台了审计项目立项调研暂行办法、关于加强重点环节科学规范管理进一步提升审计效能的工作指引、关于规范开展外部审计调查的通知等14项制度措施。截至7月底,已经完成82个问题的整改,其他正在有序推进。中央审计办《情况交流》专题刊发了河北做法。从被审计单位反馈看,通过审后评估和省直部门反馈,大家普遍感觉,通过开展“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审计时间缩短了、审计人员精干了,被审计单位负担减轻了,沟通交流顺畅了,审计程序规范了,问题重点突出了,对策建议提准了,审计整改压实了。从审计监督成效看,今年上半年开展的省级预算执行审计,审计发现问题的深度、广度,数量、质量,较往年均有所加强,实现了“两减三增两突破”。两减:一是现场审计时间减少,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快审快结”,打破以往每个项目都是60天的惯例,今年上半年,平均每个项目45.28天,较60天减少14.72天,减少24.53%。二是人员减少,共借用人员20人,较去年减少68人,减少77.27%。三增:一是查出问题数量增加,审计项目数量在较去年减少4个的情况下,22个预算执行审计项目查出主要问题528个,较上年增加18%,其中有365个问题列入了省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较上年增加28.52%。二是移送事项数量增加,出具移送处理书34份,较上年增加19份,增加127%,移送各类问题线索46件,其中移送纪检监察系统、公安机关26件。三是审计要情专报数量增加,报送审计要情专报9期,较上年增加3期。两突破:认真落实省委关于“要向审计署学习,提高发现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线索的能力,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中的重要作用”的要求,在报送重大案件要情和向省纪委监委移交问题线索涉及干部的级别方面实现突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全力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宏观调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为审计主线,不断提高审计监督层次和水平,在护航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示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