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出三象,遍地起坟头”,今日立秋,指的哪三象?有啥说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7 07:48 1

摘要:今日就是立秋,北京时间2025年8月7日13点51分,农历闰六月十四。立秋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天的起点。“立”是开始,“秋”是收获,古人云“秋气肃而万物收”,这意味着阳气开始内敛,天地逐渐由热转凉。

导读:“立秋出三象,遍地起坟头”,今日立秋,指的哪三象?有啥说法?看看老祖宗咋说的。

今日就是立秋,北京时间2025年8月7日13点51分,农历闰六月十四。立秋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天的起点。“立”是开始,“秋”是收获,古人云“秋气肃而万物收”,这意味着阳气开始内敛,天地逐渐由热转凉。

不过,立秋并不等于凉爽到来,反倒是“三伏”正热。俗话说“秋老虎最毒”,当前仍在中伏,暑热不减,白天晒得心浮气躁,夜里闷得翻来覆去。立秋夹在三暑之间,气温、湿度仍处高位,热度并不会立马退场。

这个节气,天地的节律也在悄悄转变。从前讲究“秋后问收”,自然界从生长转入成熟,万物缓缓沉静。人们也开始调整作息,应对昼夜温差。“一场秋雨一场凉”虽未至,但气候走势已有端倪。

在民间,立秋有不少趣事讲究。有“咬秋”吃瓜的习惯,也有“贴秋膘”以补夏日之亏。过了苦夏,大家盼着养回点精神头。但俗话也提醒,“吃不离荤,膘得有度”,贴得太猛,反倒失了节气的分寸。

古代,人们将立秋分为三物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蝉鸣‌。

一候凉风至 :立秋一到,风也变了味,吹来的风不再热浪滚滚,而是带着点“凉风至”的清爽。古人说“温变而凉气始肃”,意思是说暑气渐退,秋意开始现身。

二候白露降 :晨起的地上会浮现一层薄薄的白气,虽未凝露,却也被称作“白露降”。这是因为昼夜温差拉大,空气中的水汽悄悄凝起,仿佛给大地披上了轻纱。

三候寒蝉鸣 :秋气一动,树上的寒蝉也开始鸣叫。古人讲“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蝉鸣变得清寂,是阴气渐显的提醒,天地间一派由盛转收的气息。

立秋虽是秋的起点,热度却未退场,这段时间阳光充足、气温稳定,正是农作物灌浆的关键阶段,积累养分,全靠这一段光照给力。

关于立秋,还有不少立秋的农谚,比如说:

“六月立秋,遍地坟头;七月立秋,秋谷成堆。”

“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

“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的北风干湖底。”

今年立秋时间定在8月7日13点51分,落在农历闰六月十四,交节时辰在午后,属“晚立秋”的行列。民间有句老话说得巧:“晚立秋,热死牛”,意思是秋虽至,热还未退。

虽然公历日期每年差不多,但农历落点却变幻不定。今年正逢闰六月,立秋不早不晚,刚好卡在“三伏”中伏段,热气蒸腾,秋意未显,“秋老虎”或将尾随其后。

有说法将立秋时间作为判断冷热的依据,“午前为早,午后为晚”,也有按农历来分,“六月属早,七月算晚”,今年两者皆属后者,入秋之后气温回落恐怕还需时日。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热不热,还得看雨勤不勤。“一场秋雨一场凉”的话流传至今,若雨水充足,反倒能把暑气压下,让这场秋来得踏实些。

故,今日立秋,今年立秋不一般,是“晚立秋”,虽无现代气象手段,老祖宗却靠经验和观察,总结出不少识天察地的办法,能提前预判冷暖,安排农事。农村常有句老话:“立秋出三象,遍地起坟头”,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咱们不妨一起来看看老一辈人怎么说。

立秋时节,农村流传一句话:“立秋出三象,遍地起坟头”,说的是若遇特殊气象,年景或将受损。“秋,禾谷熟也”,这时候正是庄稼转熟的关键节骨眼。

若连着三天现风、雷、雨等异象,便有可能影响作物灌浆结果。古人吃饭靠天,这个节气一旦出问题,粮食产量难保。

“民以食为天”,丰收是老百姓的底气。一旦遇到天气反常,庄稼减产,日子自然就紧巴巴了。旧时百姓才有了“遍地起坟头”这样的重话。

其实,这并不是恐吓,而是一种提醒。立秋虽名为秋,仍在三伏中,气候多变,正是农事转折点,一点风雨都要多留心。

那么,今日立秋,指的哪三象?我们早点了解一下吧。

“雷打秋,冬半收”这句老话,说的是立秋遇雷,庄稼收成怕要打折。立秋时节正值中伏,热气未退,一场雷雨虽能降温,却也暗藏隐忧。

雷雨多为急降暴雨,雨势猛、时间短,极易造成田里积水。积水一多,地里湿气重,不仅不利根系透气,还可能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此时不少庄稼正是灌浆关键期,比如稻谷、玉米等,都靠阳光和温度慢慢灌满籽粒。遇上连阴雷雨,灌浆不实,产量和品质都要打折。

农人靠天吃饭,节气交替之际,更要看天行事。立秋虽名“秋”,仍属暑热未退,若遇雷雨,就要提防“谷不成实”的状况发生。

立秋节气一到,风也渐起。如果这时起了大风,对田里的庄稼可不算是好事。老农常说:“立秋风大,田里遭殃”,说的就是风力太猛容易伤农。

中伏未出,气温还高,高秆作物如玉米、水稻,正是抽穗灌浆阶段。风一急,茎秆容易弯折,作物倒伏,不仅遮光,还影响结实。

风虽能送粉成籽,但“风猛花散”,尤其对靠风传播花粉的作物来说,风力一旦失控,花粉就被吹得七零八落,难以落稳。

立秋虽有凉意,却也是产量关键期。一句“风急不成粮”,正提醒着农人,别小看了立秋天上的这阵风。

立秋虽说是秋天的开场,但热意不减,正值三伏中段,烈日当头,田里的水分蒸得快。老一辈常提“伏旱压苗头”,说的就是这时候最怕连晴少雨。

水稻、谷子正值抽穗关键期,地里若缺了水,影响的是结实,伤的是收成。尤其水稻,一旦干旱,花粉干瘪,就像“种子不吐实”,结谷率直线下滑。

“秋后一伏热死人”,虽有夸张,但伏天确实高温难耐。若再叠上伏旱,就容易“苗黄叶卷”,眼看着一季辛苦打水漂。

农事不等人,立秋看天色。一旦断水太久,不只是土干苗弱,更牵动着整年饭碗的分量。秋收靠天,话虽老,却句句在理。

总结:今日立秋,今年立秋不一般,是“秋包伏”,老人说:“立秋出三象,遍地起坟头”,虽说不是铁律,但却是古人经验积累的结果,有一定参考价值。农谚虽简,却不空,咱们还是该理性看待,你怎么看?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