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6日的河南郑州,热浪炙烤着中原大地。破晓时分,南三环外的社区团购配送中心灯火通明。王守仁俯身观察水车中活虾的鲜活度,指尖掠过水面带起一丝涟漪——这个对“鲜度”近乎偏执的动作,从2010年他踏入生鲜行业起就未曾改变。
本报记者 崔斌伟 林勇
8月6日的河南郑州,热浪炙烤着中原大地。破晓时分,南三环外的社区团购配送中心灯火通明。王守仁俯身观察水车中活虾的鲜活度,指尖掠过水面带起一丝涟漪——这个对“鲜度”近乎偏执的动作,从2010年他踏入生鲜行业起就未曾改变。
眼前这位曾深耕家电行业十余年的“老兵”,如今掌舵着覆盖河南7000家社区店的生鲜供应链网络。从9人小团队到辐射全省的“有井有田”社区团购,王守仁的创业史,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供应链效率进化论”。
跨界者的洼地执念与三次淬火
十五载家电江湖的历练,为王守仁刻下了深刻的供应链基因。2009年,当“家电下乡”热潮正劲时,他却敏锐预判到行业天花板:“转型,必须找‘洼地’。”
彼时的郑州生鲜市场,路边摊、小商贩是主流,缺斤少两、品质不稳是常态,标准化生鲜零售近乎空白。2010年,“果真好”专业生鲜店在经七路开业,王守仁以家电人的精密思维扎进这片“泥土地”:严控品质、足斤足两的诚信经营,很快积累起口碑。到2014年,他探索的社区生鲜连锁店模式年营收突破20亿元,印证了“洼地”的价值。
但“超前”往往伴随着阵痛。因彼时郑州社区消费习惯尚未成熟,连锁门店模式最终黯然退场。这仅是“试错”的开始:2015年试水线上平台因技术短板搁浅,2017年借鉴“预售+配送”模式又因仓配爆仓而受挫。
“试错是给模式‘淬火’。”王守仁谈及这段“三连败”时语气平淡。蛰伏期里,他并未停步。2018年与生鲜B2B平台莲菜网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关键转折。9人团队在实战中摸到了社区团购的“命门”:“社区团长更在意次日达的稳定性,而非一时的补贴。”这一洞察,为后来的模式定型埋下伏笔。
疫情淬炼下的“供应链革命”:砍中间环节,筑信任基石
2020年初,疫情突袭。当传统渠道几近瘫痪时,王守仁团队快速反应,推出独创的“蔬菜集装箱”——15种标准化的生鲜套餐,48小时直达郑州5000多个社区。不仅解了市民燃眉之急,被商务部点赞为“创新保供模式”,更让“有井有田”一战成名,销量暴增500%。
这背后,是王守仁酝酿已久的“供应链革命”理念的落地生根。“社区团购的本质,是渠道效率革命,核心是砍掉一切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他将家电行业的精益管理注入生鲜领域,打出一套“组合拳”。
直采双轨,切断冗余。建立“基地直采+同城冻品厂直连”的双轨供应链。本地及周边农产品基地直采,跳过收购商、批发市场、二批等3级中间商;整合本地冻品厂商资源,构建生鲜与冻品的互补护城河。
轻量物流,压缩成本。采用“中心仓—团长门店自提点”的极简配送链。舍弃重资产投入,消费者到团长处自提,将物流成本压缩到极致。
团长革命,信任筑基。颠覆行业依赖“宝妈”团长的模式,超80%的团长由社区门店、菜鸟驿站经营者担任。“实体店自带仓储空间和社区信任,复购率天然高30%。”王守仁说,“3000多个店主团长,就是3000多个高效的履约中心。”这构成了抵御巨头低价冲击的堡垒。
工作室制与“井田”智慧的破圈之力
行业历经多轮洗牌,巨头或收缩或退场,有井有田何以逆势覆盖河南除三门峡外的所有地市?答案藏在王守仁汲取“井田制——公田养民,私田富农”的智慧里,更藏在独创的“产品工作室制度”中。
核心团队仅有16人,却能驱动庞大的体系运转,全靠6大品类的“采销一体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独立运作,负责人从选品、采购、定价到销售推广全程负责,收益的80%归其所有。“采得多、卖得好,分润自然高,工作室负责人月入四五万很常见。”王守仁深谙分利之道,“老板要敢分钱、会分钱,格局决定边界。”
这不仅是高效的“阿米巴模式”,更从源头避免了贪腐与内耗。“一个品从接手起就由你‘生’你‘养’,责任边界无比清晰。”访谈中,王守仁的手机很少响起,“找我没用,所有事直接对接工作室负责人。”
务实者的本质洞察:社区团购不是流量游戏,是供应链战争
当资本巨头以2C流量思维、烧钱补贴搅动市场时,王守仁始终坚守一个判断:“社区团购本质是2B的供应链生意,不是2C的流量游戏。”
他构建的预售逻辑清晰高效:团长在社区群预售,当晚11点前汇总订单;平台次日中午11点前送达团长(B端);消费者既可平台直购,也可向团长订购。这为社区小店打通了“云店”渠道,竞争对手是低效的中间环节,而非消费者。
郑州大学教授、场景营销研究院副院长刘春雄评价,这种模式实为“BC一体化”。“死掉的企业,都在给中间商打工。”王守仁的话一针见血。他翻出2021年9月的朋友圈,彼时便预言:“社区团购的本质是一场2B的供应链革命……巨头入场把她硬生生扭曲成2C的流量抓手……流通环节不减反多,商品成本不降反增……还能走多远?”
这与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专家李鸣涛强调的“零售的核心是效率和体验”不谋而合。如今,“生鲜损耗率仅4.3%,预售渗透率达92%,客单价约50元。”数据印证着模式的生命力,6月中旬突破的“活虾到家”项目,每月稳定供应10000斤活虾,直击郑州日消50000斤活虾市场的痛点。“越是活鲜,越要砍中间环节,从基地水车直送中心仓,再分拣直达社区。”这就是王守仁“供应链革命”的持续实践。
当资本潮水退去,郑州南三环外中心仓那间朴素的办公室里,“井田制”的智慧依然在白板上熠熠生辉。王守仁这位“务实派技术流”,正将互联网的高效工具与两千年前的分配哲学熔于一炉,在生鲜这片最接地气的“洼地”里,持续书写着关于效率、信任与共赢的现代商业寓言。他的“供应链革命”之路,不仅关乎一个企业的生存样本,更在叩问着零售业效率提升的本质方向。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