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实践团“法润良种”行动:川农法学生在“种”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8 14:48 3

摘要:板凳、树影、田地,村庄里龙门阵声声……为了落实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以守护种子种业响应“天府粮仓”建设政策,让农户在购种时就能看懂包装上的品种权标识,让枯燥的法条化为呵护种业创新的肥料,让追寻正义的信念凝成饱满的法理良种,7月8日,法源——法治“农”门阵之

在泥土中种下希望,于法治间守护未来——川农法源实践团助推农村种子种业保护。

板凳、树影、田地,村庄里龙门阵声声……为了落实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以守护种子种业响应“天府粮仓”建设政策,让农户在购种时就能看懂包装上的品种权标识,让枯燥的法条化为呵护种业创新的肥料,让追寻正义的信念凝成饱满的法理良种,7月8日,法源——法治“农”门阵之法润良种服务团正式开启“护良种,播法种”的暑期社会实践路程。

本实践团集体“回”到三个村庄的村民们身边一起摆“农”门阵,与雅安市人大常委、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各区县农业农村局、司法局等负责种业监管和法治建设的关键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和收集到的信息“打交道”、借网络力量播种“万亩法园”,助力种业安全与农民权益保障。

深根破土:在维权缝隙中触摸现实

7月8日,实践团行程紧凑,上午深入葫芦村,下午转战柏香村;7月10日,团队再赴桂花村。此次,团队将种子知识产权的法治知识写进宣传手册和宣传单,借讲义和方言道出,以现场演绎启蒙,用地方特色龙门阵一对一摆明白。在掏心窝的交流中,队员们获取了珍贵的关于村中种子使用与维权现状的数据。然而,调研过程中发现的核心问题令人深思:村民们在购买到假种子后,大多选择无奈地放弃索赔或举报,当被问及是否想得到赔偿时,他们又表现出十分肯定的态度。这背后反映出的是村民们对于法律问题难以发现以及维权难的现实困境。

与村干部的交流中,实践团感受到了他们对村中种业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实践团的大力支持。村干部们或积极负责地询问“需要我们回答什么吗”,或热情款待地招呼“快,进来坐,那有水”,或真诚谦逊地表示“你们来讲,我才了解”。他们的回答更是进一步印证了村民维权难题的存在:桂花村代办员王正元无奈地指出,“种子包装袋上的字小得像蚂蚁,老农民哪看得懂?”柏香村书记黄政全直言,村里人常买到“不纯的种子”,但法律意识却薄得像层纸,“明明晓得是假的,就是不去维权!”葫芦村副书记朱光辉更是点破了残酷现实,“种地的多是七老八十的人,普法讲深了听不懂,讲浅了记不住。一旦买了流动商贩的‘三无’白袋种子,损失十来块钱,大多数人摆摆手‘算了’”

团队成员正在与多营镇葫芦村村民摆“农”门阵

枝叶关情:于种业法治间听得回音

7月9日至10日,这群怀着一腔赤诚的法学生带着田野调查的“泥土笔记”,走进当地人大、法院、一些区县的农业农村局、司法局等部门。从立法空白到执法梗阻,从技术困局到民生痛点,一场聚焦“农业芯片”法治保卫战的深度对话在基层展开。

关于立法之问:地方特色资源如何穿好“法律防护服”?雅安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备案审查科科长欧阳小聘介绍,雅安市作为全国人大《种子法》征求意见的联系点,曾组织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和专业机构参与立法调研,为完善种业法律体系提供基层建议。针对蒙顶山茶等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主要依托《四川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等省级法规。

应战执法之困:流动商贩的“游击战”与基层智慧突围。区县农业农村局都直指流动商贩的两大毒瘤:一是“皮卡经济”,喇叭一响,老人攥麻袋蜂拥而至,执法车赶到时“车影无踪”;二是“滤镜种子”,抖音快手上P图造假的高产种子,靠“九块九包邮”攻陷留守老人。

面对此困境,雨城区农业农村局创新联合执法机制,建立了市监、公安、农业三部门联合执法体系。在春耕秋播的关键时期,开展突击检查,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天全县农业农村局则在案件移交流程上进行了完善。农业局负责技术鉴定后,将案件移交给公安或法院,推动侵权案件依法处理。芦山县在侵权处理方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张志林提出用许可费赔偿替代作物销毁,避免因侵权种植导致农户生计危机。

来自司法之痛:基因图谱上的法律模糊地带。雅安市中院民三庭庭长郑菲菲摊开一摞卷宗:“民事法官看不懂基因报告,79%和80%相似度是否侵权?法条没给标尺!”DNA检测送省城需60天,“老乡的播种季早过了!”郑菲菲庭长呼吁:“急需建立种业技术调查官制度,让专业人判专业案。”天全县司法局也在积极应对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司法难题。天全县司法局公律股负责人洋林鹏介绍,司法局通过“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进入农村和种子经营门店宣传种子法等相关规定,强调合法经营和索要发票的重要性。他坦言,目前的法律法规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诸多模糊地带,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以便更好地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司法保障。

这场基层对话如同解剖麻雀:看见法律文本与田间现实的断层,触摸九旬老人紧握祖传种子的颤抖,寻找把DNA检测仪链接到地头布包维权指南的接口。当年轻的法律人俯身倾听大地的脉搏,那些在办公室无解的困局,终将在稻浪翻涌的田野里找到答案——法治的根系,唯有深扎泥土才能参天。

团队成员正在芦山县农业农村局进行实地访谈

金浪可期:从田埂对话中传续星火

实践团深入乡村,从龙门阵中来,到“农”门阵中去。随着调研的推进,成员们愈发认识到,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的关键议题。面对调研中发现的困难,实践团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我记得你,是年前讲水资源的同学吧……”“嬢嬢,你还记得我不?”这样的对话,不仅是村民对实践团的熟悉与认可,更是法治实践延续性与深入性的体现。每一次回访与交流,都是对法治精神的持续浸润,也是对实践能力的磨砺。在与雅安市各级部门的交流中,实践团还带回了实务指导,看到了基层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积极探索。雨城区农业农村局的“春耕执法突击队”、天全县农业农村局的“案件移交流程完善”举措、芦山县农业农村局的“两层培训”以及天全县司法局的普法宣传,都是基层智慧与担当的体现。实践团将这些经验整理成册,与乡村分享,助力更多地区迈出坚实步伐。

团队在柏香村的实践大合照

同时,团队正在制作法治情景剧,通过生动情节和贴近生活的表演,展示种子购买、侵权维权等常见问题,帮助农民增强法律意识。这部情景剧将在网络平台放映,让法治知识在更广袤的土地中生根发芽。此外,实践团后期将在团队老师的指导下整理调研报告,提出具体建议和改进措施,进行再次反馈。报告将详细记录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如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执法力量不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等,并结合基层实际,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实践团希望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贡献力量,推动政策优化。

法治的根系需深扎泥土,才能枝繁叶茂。法源实践团将继续深入乡村,用板凳丈量民情,以方言融化法条,把知识产权的宏图绘进每一寸土地。相信当稻浪翻涌时,那些年轻的身影已成为法治中国的另一种根系,用行动诠释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种业安全与农民权益保障贡献力量。(作者:杨沣瑷睿 图:康兰心 袁源)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