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后,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的“样板示范田”建设中,实现了节水30%、节肥20%,一亩增产400斤至600斤的显著成果。见附图。
实际上,农业农村部早在2019年就提倡了“节本、增产、增效”的“绿色品种”培育计划,见下图。
随后,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的“样板示范田”建设中,实现了节水30%、节肥20%,一亩增产400斤至600斤的显著成果。见附图。
自2019年至今,5年过去了,随着玉米育种水平的提升、玉米育种的创新等,一批“省肥又高产”的夏玉米品种,脱颖而出。
经过@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在科研基地的大量对比,以及在冀鲁豫苏皖陕等地示范户的“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应有,已经获得了显著成效——或者“每斤30公斤肥料,产量与地邻相当”;或者“亩用百斤肥,亩产一吨粮”。
其中的经验如下:
1)审定公告对茎腐病抗性至少是“抗茎腐病”或“高抗茎腐病”,同时委托第三方植保部门鉴定“腐霉菌茎腐病”——对“腐霉菌茎腐病”低于抗性标准的一律淘汰。原则上避开“美系育种”或“欧系育种”的品种。
2)经过田间对比,选择抗旱能力强的品种,如下图左。
3)田间对比,穗腐病严重的一律淘汰。
4)田间对比,ASI指数(散粉吐丝间隔期)越短越好,雌雄同步为首选,最低标准不超过3天。
5)在抗茎腐良好、抗旱能力好且ASI指标合格的前提下,测试玉米的茎秆质量——在抽雄前拉植株顶部接触到地面;再在授粉期、灌浆期分别拉茎秆使雄穗顶部接触地面,以茎秆不软、不折断为入选品种。
6)对于结实不良或畸形穗的品种,直接淘汰。
7)进行田间对比,没有“边行优势”(果穗怎么也长不大的品种)直接淘汰,以果穗可以增产30%以上的品种入选。
8)经过以上田间对比,初步入选的品种,在统一每亩施肥35公斤的前提下,同一品种亩密度4000株、4500株、5000株、5500株、6000株进行对比,确定最佳科学密度。
9)确定合适的品种、最佳密度之后,安排各地示范户进行“百斤肥,一吨粮”示范展示且对比,能实现或接近或超越2000斤的品种入选,再各地进一步推广。对于不适合密植的品种同步进行“每亩施肥30公斤”进行产量对比。
1)低于4500株亩密度的品种,每亩施肥30公斤包膜缓释尿素。一次性施肥,不用追肥。
2)亩密度5000株至6000株之间的品种,每亩施肥10公斤磷酸二铵+40公斤包膜缓释尿素。一次性施肥,不追肥。
同等密度,采取“三足鼎立”种植方式——即“3行玉米,留一个大行距”,根据品种特点如叶片长短与宽窄、果穗大小、ASI指标等数据确定不同的“大行距、小行距和株距”,灵活调整,保持密度不变(株距一般在16厘米至19厘米之间)。单粒播种。
1)授粉之前杜绝使用芸苔素、二氢钾、吲哚乙酸、复硝酚钠等一切有促长作用或促长可能的激素类产品或叶面肥。可以使用胺鲜酯(各平台厂家直供的成本几分钱/亩)和晶体微量元素(锌硼锰钼铜铁成份的,不含其它填充料)。
2)根据品种特性,可用或不用“控旺剂”。
3)杀虫剂和杀菌剂以当地最常用的产品即可。
其它管理同常规。
来源:十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