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军医王文远,创立中医“平衡针灸”,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效果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8 09:10 1

摘要:1945年,王文远出生于山东临沂沂蒙山区的普通家庭 。1961年,16岁的他有幸成为国家第一批师带徒的学生,师从鲁南中医名家刘春启。在三年学徒生涯里,他白天辛勤协助师傅医务工作,夜晚刻苦攻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清朝之前的中医典籍。

在中医领域,有一位声名远扬的人物——王文远,他以对中医针灸的创新与发展,在学界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中医事业的推动影响深远。

1945年,王文远出生于山东临沂沂蒙山区的普通家庭 。1961年,16岁的他有幸成为国家第一批师带徒的学生,师从鲁南中医名家刘春启。在三年学徒生涯里,他白天辛勤协助师傅医务工作,夜晚刻苦攻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清朝之前的中医典籍。

这些古老的医学著作与现代医学存在较大差异,学习难度极高,可他凭借顽强毅力坚持下来,也由此立下学好中医、改革中医的志向。1975年,他毕业于解放军军医学院,系统的学习让他将传统中医知识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为日后的医学研究和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文远的行医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与使命感。1964年,19岁的他应征入伍来到北京,担任部队医疗保障工作。当时,部队军事训练任务重,训练伤多发,尤其是外伤性肩周炎频发,常用治疗手段效果不佳,严重影响参训率和训练成绩。作为军营里唯一的中医,他将目光投向针灸,因其具有不用投资、携带方便等优点。但在治疗实践中,他发现传统针灸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官兵需求。

为解决这一难题,王文远踏上了创新探索之路。他研读古籍,将注意力转向单穴疗伤领域,并以自己为实验对象,亲自体验针感。经过6年多的自我针感体验,身上扎得“千疮百孔”,终于发现了治疗肩周炎的肩痛穴。针刺此穴位,会出现远距离、触电式、爆发式针感,应用在患病战士身上,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此后40余年,他不断探索,先后发现了人体外周神经上38个靶点开关,也就是脑开关,可调理1000多种心理性、生理性、病理性疾病。

王文远的医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创立了现代中医平衡针灸学科。这种针灸技术特点鲜明,具有“安全、单穴、立刻见效”的优势。其创新之处在于针刺定位大脑中枢神经,不直接治疗患病部位,而是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启动大脑基因自我修复程序,让病人依靠自身调节完善机体功能,充分体现了《黄帝内经》中“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的论断。

王文远还著有《王氏平衡针疗法》,这本书将他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涵盖平衡针灸创新理论、技术、穴位以及对常见病的干预技术,为平衡针灸爱好者和从业者提供了实用的临床应用指南。

在社会影响方面,平衡针灸技术被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农村与社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以及国家973重大理论医学课题,先后开展新技术500余项,荣获军地科技进步奖20项 。

他举办200余期培训班,培养了3万余名针灸人才,这些人才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平衡针灸技术得以广泛传播。他还创办了《中国平衡针灸平衡医学杂志》和平衡针灸国际网站,成功召开7届全国与国际平衡针灸平衡医学学术会议,极大地推动了平衡针灸学科的发展。

王文远教授始终坚持知行合一,他不仅在医学技术上取得突破,还积极传播健康理念和脑文化知识。他提出的健康新理念以及现代脑与原始脑的两脑平衡理论,对现代人追求健康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他主张部队医务人员专业要与战争对接,发挥中医在现代战争中的功能效应,体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注: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艳子健康新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