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创建周期以来,新乡市委、市政府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宗旨,团结625万新乡儿女,以“归零”心态再出发,以“机制之变”破局、以“设施之新”筑基、以“民生之暖”落脚、以“秩序之美”提质,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5月23日,新乡市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再次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8年三连冠!喜讯传来,牧野大地一片欢腾。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新创建周期以来,新乡市委、市政府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宗旨,团结625万新乡儿女,以“归零”心态再出发,以“机制之变”破局、以“设施之新”筑基、以“民生之暖”落脚、以“秩序之美”提质,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把文明新风送到市民家门口。让“文明的人”“文明的城”成为牧野大地一张耀眼的城市名片。
市委书记李卫东在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上指出:“文明正在成为新乡最鲜明的精神底色和城市品格。”“融入日常、抓在平常、严在经常”的常态创建已成为新乡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加速器”,助推着城市文明指数和群众幸福指数实现“双提升”。
【匠心精铸,城市品质向新】
“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市长魏建平连续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庄严承诺。让城市更宜居、更智慧、更美好,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心愿。
城市更新,“新”在何处?
新在“面子”——
2023年,凤泉大桥建成通车,打通中心城区北部交通动脉,带动北部城区与中心城区深度融合。摩托车骑行爱好者李帅称赞:“路况平整,8车道畅通无阻!”这是市委、市政府兑现“让群众出行更方便”承诺的缩影。近年来,我市打通中原东路、科隆大道等“断头路”34条,翻新多条主干道,城市路网体系更趋完善。
十里海棠公园花海如潮,共渠生态长廊夜奏乐章,市民在绿意中尽享诗意生活。2022年以来,我市“拆违还绿”“见缝插绿”,高标准实施老城区绿化提质、卫河右岸生态治理等工程。精心打造新中大道法治公园、东明大道康养公园等28个“口袋”公园,新建改造城市绿地330.82万平方米,建设城市绿道85.62公里、生态花墙103公里,“环城绿带+滨水绿廊+交通绿廊+城市绿楔+防护绿地”的城市绿化格局初显,“公园+文化”“公园+体育”等多业态让荒地蜕变为“诗与远方”。
新在“里子”——
近年来,新乡持续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上下功夫,曾经盘踞空中的“蜘蛛网”(架空线缆),被耐心梳理、有序入地,线缆整治覆盖667个小区,城市天际线豁然开朗,还市民头顶一片“净空”;与此同时,一场关乎城市“内功”的升级也在地下悄然上演。965公里雨污管网全面疏浚改造,城市抵御内涝等风险的“免疫力”显著增强,“下雨看海”成为历史;521公里供热、供水等地下“生命线”重焕生机,发展的底盘更加稳固坚实。6.3万座病害窨井得到整治,市民出行脚下更加安全,城市管理“里子工程”经验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推广。
一城文明风,满目气象新。如今的新乡,更新了“里子”、上新了“面子”,城市环境干净整洁、“颜值气质”直线飙升,市民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用心用情,民生幸福向暖】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硬”的软实力,也是人民群众最“真”的幸福感。
“住了30多年的‘老破小’,老了还能住上‘新家园’!”高新区园丁小区居民陈大爷笑容里漾着满足。陈大爷说,楼体新装、道路平整、卫生死角变充电车棚、危旧长廊变绿化景观、菜地变车位,“最暖心的是引进了‘管家’(物业),成立了‘当家人’(业委会)!这‘里子’‘面子’都光鲜了!”老旧小区改造与物业管理、业委会“双覆盖”,是新乡为老城区居民量身定制的“幸福再造”计划。2022年以来,全市主城区累计完成改造老旧小区410个,惠及居民约6.3万户。老城区在涅槃中焕发青春,居民的生活品质实现了“撑竿跳”。
城市的“毛细血管”——背街小巷,同样经历着“华丽转身”。曾经坑洼泥泞、污水横流的夕照街,在设计师的巧妙设计下,融入了古朴的砖雕、创意的墙绘,摇身一变成为市民竞相打卡的“网红巷”。“路平了、灯亮了、景美了,拍照的人络绎不绝,我这小店的‘老味道’也跟着成了‘新网红’!”巷内小吃店老板李哥的喜悦溢于言表。卫滨区立足老城区实际,将卫水文化融入小巷改造,17条像夕照街一样的街巷破茧成蝶,成为承载乡愁、展现新貌的“城市微客厅”,畅通了微循环,更畅通了民心。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根本目的是通过创建工作,兴办一批惠民利民的好事实事,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彦玲强调。围绕“家门口的幸福”,新乡精心编织“15分钟便民生活圈”。家住牧野区工人街社区的刘女士如数家珍:“出家门走几步,买菜、修鞋、理发、拿药、健身、遛娃……生活所需,社区全能搞定!这才是‘宜居’的真滋味。”目前,这张“民生服务网”在中心城区全覆盖;新增停车位约2.3万个、充电桩2482个;实施农贸市场“六个一遍”行动,28家农贸市场实现蝶变……
人间烟火气,最是抚人心。文明城市创建的宏大叙事,细化为市民家门口的温暖与便利。8年来,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群众满意度逐年提高,从92%提升至96%,文明城市创建,让人民群众有了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获得感。
【精致如绣,城市治理向细】
城市的魅力,在筋骨分明的“颜值”,更在气韵生动的“秩序”。新乡以“绣花”功夫聚焦交通、环境、经营“三大秩序”,精耕细作,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成色,让文明之韵在繁华烟火中悠然流淌。
胖东来商圈、新乡火车站、高铁新乡东站周边,曾是车流人流的“漩涡”,秩序混乱的“洼地”。面对乱象,市公安交警和城管部门挥出“组合拳”:“标识线+隔离栏”优化交通流线,“电子眼+无人机”严查违停乱行,“铁骑卫士”常态巡控疏堵保畅。“以前这里高峰期就是‘一锅粥’,喇叭声能把人逼疯。现在,车流有序,行人从容,这才是咱新乡‘会客厅’该有的样子!”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评价,是对新乡“窗口”焕新的最佳注脚。
城区环境秩序的痛点盲区,同样是精细治理的必答题。新开通的牧野路北延等路段曾因偷倒垃圾频发沦为“垃圾带”。“那会儿路过都得捏着鼻子!”附近居民李大姐的抱怨道出了往日的无奈。牧野区以“三清一规范”破题,复耕菜园、精绣绿廊、播撒花海,昔日的“脏乱差”蝶变为“风景线”。“举一反三竞赛销号”、“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市容提质“十大行动”剑指城市“隐秘角落”与“陈年顽疾”,卫河、赵定排等“城市项链”两岸及城乡接合部环境焕然一新。
傍晚的人民路边,编号的“蓝框”内,烧烤店桌椅齐整;临时西瓜销售点井然有序。这幅活力与章法并存的图景,是城管部门“疏堵结合、服务为先”的生动诠释。设置69处“便民疏导点”、1191处店外经营点、17处夜市点,让商户“划线归位”,为流动商贩提供“合法舞台”,同时坚决查处严重影响安全与秩序的占道行为。“管理不是目的,服务才是根本。”红旗区城管队员小张道出和谐共生的新乡答案。
秩序带来的安全与温情,如春风拂过城市的肌理,不仅抚平了河岸的褶皱,更在人间烟火处,为生计与规范寻得了共生的诗行。
【上下同心,常态创建向深】
创文大事,须以恒心铸恒业。新创建周期伊始,李卫东就明确指出:“一定要常态长效、常抓不懈!一定要建立日常化、常态化工作机制!”掷地有声的“一定要”为新乡文明城市创建指明了从“战时攻坚”向“常态长效”转型之路。
机制为基,数字赋能提效能。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市创建中心“中枢”调度,“周例会”“月讲评”“季推进”层层递进,“交办—督办—警示”闭环整改,为常态化创建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尤为关键的是,数字化、信息化手段的深度融入,让这套机制效率倍增。 创新打造“数字创文APP”,实现问题“随手拍、精准传、限时改、线上销”。高新区振兴社区小王感言:“指尖一点,问题秒达、处置透明、减负提效!”“雪亮工程”更是化身“千里眼”,实时巡查督导重点区域,科技赋能让创建更精准高效。
全民参与,共建共享氛围浓。“群众随手拍”小程序的广泛运用,点燃了市民参与监督的热情。牧野区李阿姨说:“路上窨井盖破损,随手一拍上传,第二天就修好!暖心!”而活跃在街头巷尾的文明义务督导队,则成为全民共建的一抹亮色。这支由“新乡好人”、道德模范等组成的队伍,用脚步丈量城市文明,用善意劝导传递温度,精准捕捉并反馈城市治理中的细微瑕疵。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买世蕊常说:“文明是大家的事儿,我们更要带好头。”线上“随手拍”与线下督导队相互呼应,形成“人人可参与、处处能监督”的生动局面。与此同时,“文明河南在新乡”宣传矩阵持续发力,讲好新乡故事,举办“文明新乡、视界有你”公益视频大赛等,吸引市民用镜头捕捉文明瞬间,让文明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上下同欲者胜。这套融合了制度刚性、数字活力和群众智慧的常态化创建机制,运行日益成熟顺畅。数据显示,通过“数字创文APP”高效处置问题7万余件,整改率达99%;注册使用平台及参与“随手拍”的市民超7000人;文明义务督导队不断发展壮大。从高效的指挥调度到广泛的全民动员,新乡的文明创建真正实现了从“政府主导”向“全民合唱”的深刻转变,凝聚起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磅礴力量,为创建工作行稳致远提供了不竭动力和坚实保障。
“三度折桂”荣光,是新乡8年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生动注脚,更是迈向更高水平城市文明的崭新起点。这份荣誉,镌刻着城市“面子”的焕新与“里子”的蝶变,印证着“厚善”为民的初心、“崇文”润城的底蕴、“敬业”奉献的担当、“图强”奋进的志向。
文明永续,未有穷期。今日之新乡,文明已沉淀为625万市民日用而不觉的精神底色,升华为烟火日常里的自觉行动与温情守护。
站在新征程,新乡将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两高四着力”,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尺,让匠心精铸的城市筋骨承载更多“心坎上的幸福”,让常态长效的治理智慧滋养“人人都是文明代言人”的自觉担当。
从“文明的人”到“文明的城”,新乡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在这条从“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深刻转变的壮阔征程上,书写牧野大地气象万千的时代新篇!
文明新乡,永不止步;牧野大地,德润如春!(王国建 李雪妍)
来源:新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