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汤河畔,碧波荡漾;车间内,绿色智能的火花四射;文化殿堂,追溯千年的文脉传承……8月2日,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安阳。20余位中央驻豫及省级媒体记者深入这座古都的产业前沿、生态恢复区与文化地标,探寻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焕发的时代活力。
安阳三记:企业转身 湿地重生 甲骨焕新
——“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安阳见闻
安阳融媒记者 刘斐
汤河畔,碧波荡漾;车间内,绿色智能的火花四射;文化殿堂,追溯千年的文脉传承……8月2日,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安阳。20余位中央驻豫及省级媒体记者深入这座古都的产业前沿、生态恢复区与文化地标,探寻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焕发的时代活力。
产业转型:
传统工厂绿色转身
走进河南利源集团新能科技公司厂区,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采访团成员深入该公司5G调度中心、焦炉现场,探访其打造的清洁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这家传统煤化工企业的转型之路,成为我市推动产业绿色化、高端化的一个缩影。
传统企业何以实现华丽转身?采访团成员通过与公司相关负责人的交流找到了答案:紧跟国家政策与时代步伐,依靠先进技术不断升级。通过“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该公司在节能降碳和污染治理上成效显著。
“6.25米捣固焦炉投用后,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年产20万吨焦炉煤气制无水乙醇项目更是填补了国内外的技术空白……”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向采访团介绍公司的环保成果与技术革新。
深入企业,聆听讲解,了解这家传统企业借助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举措,是宣传的亮点。大河财立方记者程帅星表示,要对该公司乃至安阳的更多企业持续予以关注,做好后续的新闻报道。
荒滩染绿:
筑起坚实生态屏障
离开工业区,采访团来到汤河国家湿地公园,眼前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汤河波光粼粼,芦苇摇曳,白鹭翩飞,野鸭嬉戏,绘就了一幅和谐生态画卷。
“以前这里是荒山废弃地,没人管。”带孩子散步的张女士告诉记者,“现在政府整治得好,公园变美了,我经常带孩子来呼吸新鲜空气。孩子喜欢在这里看鸟。”
“看那些白鹭,常年安家在此。昔日的废弃荒山,如今成了鸟的乐园。水清草绿,鸟儿自来。目前观测记录鸟类已有170余种,其中不少是珍稀物种。”汤河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牛文斌指着核心景区凤飞湖鸟岛向采访团介绍。
近年来,汤阴县聚焦汤河治理,通过河道整治、生态补水、消除黑臭水体等,建成占地710公顷的汤河国家湿地公园,引来170余种鸟类在此栖息繁衍,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
如今,这片“城市绿肺”不仅涵养水源,更化身为市民乐享的休闲胜地、野生动物的栖息天堂。
创新表达:
古文字“活”在当下
当天,采访团先后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殷墟博物馆,深度探寻商代文明,并围绕构建高端文化平台开展调研工作。采访团成员兴致盎然,踊跃参与互动体验活动,就文化活动及文创设计等方面与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
“我们运用动、活、用、走、想等多项策略整合资源,创新展示方式,使甲骨文重新焕发生机。同时,通过举办国际汉字巡展、开展对外交流、组织研学活动、进行文创开发以及优化陈列展示等途径,致力于打造殷墟甲骨文世界级文化地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中国文字博物馆负责人介绍。
“截至7月31日,自开馆以来殷墟博物馆游客接待量已达到256万人次。特别是在暑期,我们博物馆的热度带动了文创产品的热销。”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介绍。
相关数据证实了其吸引力:殷墟博物馆文创开发成效显著,拥有“礼文宫”“天邑商”等品牌,推出18类900余种产品,例如甲骨文冰箱贴、面食、咖啡等,广受大众喜爱。其中,文创餐厅“子飨鬯咖”成功入驻天津和平区五大道花园老街。
“通过交流调研,我们不仅感受到商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激发出文化传承的新动力。”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记者程亦晴感慨,通过媒体推广,古老的智慧正以更加鲜活的形式得以传承。
夕阳映照在洹河之上,为古都披上金辉。今日的安阳,正以产业转型的锐气、生态修复的成效、文化传承的创新,展现着一座活力之城的崭新面貌。
来源:安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