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生在镜头前展开两张红色证书的瞬间,弹幕里的"哈哈"几乎要溢出屏幕——2024年与2025年的山东政法学院录取通知书并排躺着,唯一的区别不过是数字的区别。
编辑:X
最近,有位山东的网友在网上分享了个视频,真让人笑麻了!
视频中只见女生拿着两个一模一样的录取通知书。
一开始还有网友纳闷呢,这一所学校怎么会给你发两份通知书?
女生在镜头前展开两张红色证书的瞬间,弹幕里的"哈哈"几乎要溢出屏幕——2024年与2025年的山东政法学院录取通知书并排躺着,唯一的区别不过是数字的区别。
这场被网友戏称为"年度最执着双向奔赴"的高考故事,却意外戳中了10万山东复读生的集体心事。
女生在去年的时候,她考上了山东政法学院,心里却有点不甘。在无数高考生的人生岔路口,觉得自己“值得更好的”那份心气儿,再正常不过。于是,她毅然转身,投身复读大军,开始了长达一年的苦修。
那日子,起早贪黑,双手磨出厚厚的茧子,用掉的笔芯堆积如山,每一次模拟考的成绩,都像心电图一样,牵动着全家的神经。她只有一个念头:用这一年的时间,换一个更高的分数,推开一扇更理想的校门。
一年后,当她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拆开那封全新的录取信封时,现实却上演了最富戏剧性的一幕。她的分数确实涨了,可那所她去年“没看上”的学校,录取线也跟着上涨了。
她辛苦换来的那些分,刚好又一次踩在这所学校的门槛上。她对着镜头,眼底是无奈,嘴角却带着一丝释然的苦笑,轻轻地念叨了一句:“这真是缘分啊。”
这种看似荒诞的“缘分”,在高考的舞台上并非特例。比如有人提到自己的班主任:当年考上大同大学,心有不甘,复读一年后,铆足了劲考取了“雁北师范大学”。直到报到那天他才恍然大悟,这所学校正是大同大学在2006年合并重组前的名字。
还有人分享,第一年考上泸州医学院,觉得地方偏远,于是选择复读。第二年使出浑身解数,终于考上了听起来气派不少的西南医科大学。结果开学一看,新校址竟然就是原来的老校址,西南医科大学的前身正是泸州医学院。
在这些故事里,个人意志与宏观现实的碰撞,常常呈现出一种近乎黑色幽默的效果。考生们以为自己在奋力向前奔跑,殊不知,他们脚下的跑道,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循环的圈。
山东政法学院的录取系统或许会记住这个连续两年报名的名字,就像雁北师范学院的校史,会永远记得它过去叫晋北师专。奋斗一年,换来的不过是同一个地方,一个不同的名字,或者仅仅是追上了你前进脚步的录取分数线。
但这与其说是命运的玩笑,不如说是更深层的市场逻辑在起作用。这场哭笑不得的重逢背后,是一张清晰可见的高考经济学图鉴。尤其在山东这样高考大省,每年有近10万的复读生,他们占到69.2万考生的将近15%。
这些“高分存量”像一股无形的洪流,用额外一年的时间成本,换取分数上的优势,随后又涌入志愿填报的巨大池子,直接推高了高校录取分数线的“通货膨胀”。对于非物化组合的考生而言,本科录取率仅有14%,每一分的争夺,都异常惨烈。
而山东政法学院,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顶尖名校,却有着极其诱人的“金字招牌”:它的监狱学专业,公务员录取率超过80%。法学专业在省内司法系统内享有“黄埔军校”的美誉。
这种高就业率的稳定预期,让它成为一个看似“分数洼地”里的香饽饽,吸引了大量追求安稳与美好前程的考生。
当大量的复读生瞄准这类“性价比高”的学校时,供需关系就会发生该变。学校的分数线不再是静态的标尺,而是一个动态的竞价结果。比如,2025年该校在河北的物理类录取线,普遍上涨了30到50分,法学专业分数也提高了20分之多。
那位山东女生好不容易涨来的那些分数,就这样,被这波大盘的上涨完完整整地抵消了。有网友那句“你涨分,学校也涨分,这简直是双向奔赴”的调侃,一针见血地道破了一个人努力被群体效应稀释的真相。
那两张跨越年度的通知书,很快就在社交媒体上被解构成了新的“梗”素材:有人称她为“年度最佳回头客”,有人说是“缘分测试卷”的具象化。
在喧嚣的调侃声中,很少有人注意到视频结尾处,女生那个混杂着无奈与释然的苦笑,她喃喃自语:“其实法学专业挺好的,就是没想到绕了这么大一圈。”
这句话,或许是整个故事里最值得品味的部分。当结果已然无法改变,人能做的便是调整自己看待结果的视角。
据说,这位女生已经开始研究学校的转专业政策。这正标志着一种视角的转变——从执着于通过复读来获取一个更好的结果,转向寻求“结果导向”的智慧(即在既定平台内寻找最优解)。
毕竟,大学只是一个平台,而非人生的终点。那位最终还是在大同大学完成学业的班主任,后来也成了一位带出过清北学子的名师。另一位绕了一圈又回到安徽农业大学的同学,谁又能断定他在那里就不会有好的发展呢?
人生的路很长,起点的微小差异,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其权重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在任何一所大学,努力学习专业,多考取证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同样能够铺就一条通往理想的道路。
随着山东高考志愿填报截止日的临近,这则趣闻像一颗石子,投入了由69.2万个家庭的权衡与期盼构筑的焦虑湖面。它提醒着人们,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里,个人的选择既是自由的,也始终受着那只无形之手的牵引。
正如一位网友的评论所说:“所谓缘分,不过是你向前一步时,恰好它也在成长。”至于那位女生,无论她最终是留在法学专业深造,还是成功转入新的领域,这场荒诞的“重逢”,都将成为她人生中一笔独特的财富。
https://www.douyin.com/jingxuan/search/靓猿困?aid=153ab9cf-89e3-4e9d-bc60-d61971eba1af&modal_id=7534348076166548777&type=general
来源:怎么回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