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人形机器人接连登上央视,新闻联播37秒探访,世界机器人技能大赛今晚播出第四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7 15:03 1

摘要:记者来到了“光子”的训练基地,发现这里不仅有家居、超市、工厂等多个实际的应用场景,还有上百台帮“光子”采集数据的数采机器人,可以记录下它的动作轨迹、误差和执行节奏,存进数据库内反复训练。今年以来,各地都开始通过实际应用场景测试,来带动机器人技术创新。

8月6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关注光谷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以下转载相关内容。

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增长,眼前的这款保姆机器人“光子”刚刚上市,就已经接到了不少订单。

记者来到了“光子”的训练基地,发现这里不仅有家居、超市、工厂等多个实际的应用场景,还有上百台帮“光子”采集数据的数采机器人,可以记录下它的动作轨迹、误差和执行节奏,存进数据库内反复训练。今年以来,各地都开始通过实际应用场景测试,来带动机器人技术创新。

光谷东智人形机器人工厂已投产

近日,光谷东智人形机器人工厂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年内可生产300台人形机器人。公司生产负责人贺宏强介绍,8月,工厂已接到不少人形机器人的生产订单。

该工厂位于光谷筑芯产业园8A栋,面积约3000平方米,包括人形机器人组装、功能测试、装壳三条产线,一期项目主要运营功能测试产线。

在功能测试产线,被组装好的人形机器人在装上“大脑”——录入程序算法后,还需要经过关节灵活度、视觉、听觉、抗老化、避障、交互等十余项功能测试,例如肩膀要能360°旋转、在黑白背景中识别出二维码图片、绕过纸箱行走等,每一项测试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项。

工程师介绍,难度最大的是8000米抗老化行走测试。人形机器人需要在150米走道上来回行走8小时,走道由木地板、地毯、瓷砖、不平整地面组成。“这样做既是为了测试它们在不同地面的行走能力,也是用于考验它们的抗疲劳能力。”贺宏强说。

通过所有测试后,工程师为人形机器人“穿”上印有黄鹤楼图案的外壳、装箱,就能运往客户公司。

光谷东智成立于今年2月,由东阳光联合智元机器人、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灵初智能共同成立。作为一家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公司生产的人形机器人主要为上月刚刚发布的“光子”Lumen,售价约55万元,具有展厅讲解、语音交互和舞蹈等功能。

贺宏强介绍,项目从开工到投产历经6个月,期间东湖高新区积极协调项目前期选址、后期消防验收等工作,原本40余天才能完成的消防验收仅用半个月完成,展现了“光谷速度”。明年年初,二期组装产线将启动运营,届时工厂将实现年产1000台人形机器人。

像人一样自动躲避障碍,

光谷企业为机器人开发导航技术

8月6日晚,《CMG世界机器人技能大赛》第三集“机甲降临”在CCTV-10科教频道播出,物流打包、分拣运输、收纳整理、烧烤穿串等机器人轮番上阵,展现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多个场景。

现场,由光谷企业——朗毅机器人研发的具身导航模组,让机器人无需人为操控完成自主行走、躲避动态物体等表演。

朗毅是机器人行业上游供应商,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专注机器人空间智能技术研发的企业,其自研的具身导航模组可帮助人形机器人实现灵活稳定导航避障。目前,市面上具有自主移动能力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中,86%都是朗毅的客户。

“在硬件层面,我们配备了高精度激光、视觉传感器等设备,软件层面包含空间感知、空间推理等算法,在具体场景中,可动态规划路线并选择最优行程。简单来说,就是让机器人实现边走边思考边观察。”朗毅创始人杨鸿城说。

1996年出生的杨鸿城是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博士,从小就着迷于变形金刚、钢铁侠等影视作品中的机器人形象。本科在重庆就读的他,看到同学们每次出门都面临的高低错落地形环境,心里萌生了研发一款具有自主导航功能爬楼机器人的想法。

“要让机器人像人一样在所有场景下都能灵活通行,技术难度比自动驾驶还高。”杨鸿城介绍,核心难点在于机器人的“小脑”系统。

为了构建全栈研发能力,朗毅核心团队分别在华中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招聘硕士、博士。“早在2016年,我们便开始专注于机器人导航避障能力研究,历经上万次在实际场景中的验证与测试,最终调试出一套性能最优的软硬件系统。”杨鸿城说。

目前,朗毅导航模组包含智能算法、空间记忆、多模态感知推理、空间智能导航等技术亮点,已与数十家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达成合作,应用于巡检、导览、工厂操作等场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人形机器人来说,自主走出第一步非常重要。”杨鸿城介绍,在今年4月举行的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半数以上机器人企业成为朗毅的客户。赛后,企业订单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来源:中国光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