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英文主题为“Take the rights path”),旨在号召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等各方行动起来,共同担起防艾责任,昂首迈向2030年终结艾滋病公共卫生威胁的目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英文主题为“Take the rights path”),旨在号召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等各方行动起来,共同担起防艾责任,昂首迈向2030年终结艾滋病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形成强大合力,共建健康中国,共享健康成果。
01 知己知彼 远离艾滋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以下简称HIV)感染所导致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被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受损,最终引起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发生,甚至死亡。
根据感染后的临床表现,HIV感染的全过程可分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3个期。
1、急性期:通常发生在感染HIV的6个月内,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咽痛、恶心、腹泻、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等。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自行缓解。
2、无症状期:持续时间一般为5~8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和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在此期,由于HIV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免疫系统受损,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或体征。
3、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终末阶段。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多1个月、肺孢子菌肺炎、卡波西肉瘤和淋巴瘤等。
02 主动检测 早诊早治
艾滋病具有很长的潜伏期,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命时间。在公共卫生水平上,可预防传播、控制艾滋病流行。
如果在暴露于高感染风险(如无保护性行为、多性伴、职业暴露等)后,切记高度重视,不可抱有侥幸心理。尽快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艾滋病定点医院(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李庄院区)咨询、就诊。
新诊断的个体,建议在确诊艾滋病毒感染后的同一天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03 携手抗艾 重在预防
艾滋病传播途径:
1、性传播(包括不安全的异性和同性性接触,同性肛交有着更大的传播风险)
2、母婴传播(可发生于妊娠、分娩、哺乳阶段)
3、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包括静脉注射毒品共用针具、不规范介入性医疗操作、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
抗击艾滋病,重点在于预防。避免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如果发生了高危行为要及时进行自我筛查;远离毒品,抵制毒品,避免共用注射器注射吸毒引起的传播;有不洁性行为者等艾滋病高危人群,要正确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性行为,定期到医院进行HIV感染筛查等;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
04 社会共治 终结艾滋
社会共治是终结艾滋的关键,需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共同努力,加强宣传教育,完善防治体系,提高检测治疗覆盖率,消除社会歧视,形成全社会参与的防艾氛围,共同迈向无艾滋病的未来,让爱与希望照亮每一个角落。
来源:健康就这么简单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