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的刻意捧杀下,越来越多的女孩子迷失了,这是非常危险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7 12:08 1

摘要:藏富于民,这个词咱们经常见,但实话实说,这是很多人内心所不希望的。所以,只要老百姓的口袋充实了,就一定会有各种势力想尽一切办法让老百姓主动把钱掏出来的。

藏富于民,这个词咱们经常见,但实话实说,这是很多人内心所不希望的。所以,只要老百姓的口袋充实了,就一定会有各种势力想尽一切办法让老百姓主动把钱掏出来的。

这种事情比比皆是,所以用不着一一举例了。

80年代的漂亮国,大量的社会资本分散到了民众手里,而且由于漂亮国的经济环境并不活跃,这些民间资本进入了民众的口袋之后,他们的消费意愿非常低迷,更多是选择把钱存入银行用以躺平。

银行的存储率节节攀升,国内经济市场日益萎靡,资本家们的利益就受到了严重威胁,所以他们便开始了头脑风暴,经过深入讨论,他们达成共识:要想盈利增长,首要任务是转变民众的消费观念。只有让他们把钱都掏出来消费了,资本才能循环地收割经济利益。

于是乎,自80年代起,漂亮国媒体和电视大力鼓吹消费主义,广告宣传语层出不穷:女性应购买名牌包投资自己,男性应配得上更豪华的汽车,而爱意的表达就是赠送钻石。这些口号是否让你觉得耳熟?

经过这种思想灌输,漂亮国的年轻人迅速陷入了疯狂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甚至还特别流行信用卡等提前消费。到了21世纪初,漂亮国人的储蓄率急剧下滑至1.9%,几乎将口袋里的钱全部花光。

咱为什么要讲这个插曲呢?因为这样一股妖风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因为与世界的经济对话窗口更多了,这种消费主义思潮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中国。

可是,很多资本和机构却低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解毒功能了,咱们中国人们历来讲究勤俭持家、俭以养德,所以国外的消费主义之风一开始对中国人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但是,这也难不倒那些深谙人性的资本家们。理性消费的人,首先要有理性嘛。中国男人的理性比较强,那就找“感性思维的典范、理性思维的障碍”的女性作为突破口嘛。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各种颠覆我们认知的消费广告也铺天盖地地袭来了。

起初,他们是无差别地进行广告宣传,男女皆鼓励消费。例如,鼓励男性善待自己,购买好车;对女性则强调值得拥有更美的形象,比如购买名牌包、黄金首饰珠宝等。但是,他们慢慢地发现中国男人的钱确实不好赚,所以就专攻女性了。

怎么让女性陷入疯狂的消费主义呢?其实是很好操作的。因为女性是感性动物,她们特别容易注重虚荣、喜好攀比、追求所谓的仪式感,所以只有给她们制造各种消费的名义就行了。

所以,我们可以注意到,大约从2010年左右开始,网上就涌现了众多新兴的节日,如白色情人节、女神节、520等等,节日仅仅是一个诱导消费者消费的幌子,其真正的目的是激发女性的购物欲望,从而带动消费增长,为资本带来丰厚的利润。

现在的什么双十一、双十二,其实差不多也是这么来的,还有各种类似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样的搞笑文案也在女频广为流传……

但是,无论如何,女性在社会经济活动之中的赚钱能力是相对有限的,也就是说女性的财力有限,她们在过度消费之后容易陷入财务困境。怎么办?围魏救赵呗!既然中国男性的消费欲望不高,那就逼着你们为女性消费买单呗!怎么逼着男性为女性消费买单呢?只要我们让你爱的那个女人喜欢消费,就不怕你不为她掏腰包。

所以我们这些年看到了各种光怪陆离的文案,比如女人就应该对自己好一点、爱她就应该把卡给她刷、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这些言论的本质是把“爱”和“钱”直接划等号了,用这种偷换概念让女人觉得花钱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儿,让男人觉得给女人花钱是普世真理。女人不花钱就不美,男人不给女人花钱就是不爱。

这样一来,资本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收割闭环:一、创造节日给女性消费的借口;二、借节日之名让男性给女性转钱或者购物;三、拿到钱后,女性立马就去各大平台购物;四、资本赚到了钱,拿着钱再去进行舆论宣传。

当然,在这样一个收割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油盐不进的硬骨头。比如有些男孩子就是对什么仪式感、庆祝节日、提供情绪价值直接免疫。对于这样的顽固分子,资本方还是有办法的,制造和利用舆论将其打成异类。比如那些过节不给女性转账送礼的男生被定义为了“直男”,说他们是不懂什么情绪价值的,所以不值得女性去喜欢。等到这种男性在择偶的过程中遇到实实在在的各种障碍,他们也只能向环境妥协,从而形成羊群效应,乖乖地向女性输送经济。

可是,一味地贬低男性的尊严和价值,这是非常容易出现反弹的。所以,得把这些事再转化一下,得把这种经济付出转化为真爱,这样,男生掏腰包时不会过度觉得卑微,而女生则会心安理得地享受男性这种献祭。

有时候,我们仔细去看看我们父辈或者祖辈那一代,其实无论男女,思想上都是要正派很多的,无功不受禄的观念深入骨髓,所以不太会轻易接受这种无缘无故的礼物。

但是现在的男女之间完全不一样了,因为现在的小女孩会包装成什么“小仙女”、“小主”,然后家境一般的男孩子则会被贴上“穷鬼”、“diao丝”之类的标签,然后各种社会文化的导向都是“爱她就给她花钱”、“女人是用来捧的”、“不以女人为中心就是没有男人风度”……所以,现在很多女孩子花一些跟自己没有实质关系的男人的钱,那也是觉得天经地义的。至于谈感情就必须要先谈钱,更是成为婚恋市场一条明文规定了。

讲白了,这其实就是一个阳谋,女性一般都爱慕虚荣,所以引导她们去过度消费是很容易的。而现在男多女少,男人在找对象这件事上又存在客观的竞争性,所以稍加引导,他们就是跪舔女性。从而使得女性成为消费市场一根巨大的导流棒。

所以,我们现在如果再看到什么“舔狗经济”这样的新鲜名词,千万不要诧异,这早是一件不新鲜的事实了。

我们现在的婚恋市场是相当畸形的,极其不健康。这些年各类婚恋丑闻大家也见过很多了,咱也不一一复述了,免得又揭某些人的伤疤了。

我们需要做的是滤清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并有的放矢地去做一些未雨绸缪的工作。

其实现在女权主义的甚嚣尘上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跟最初单身男性比单身女性多出3000万有巨大关系,在广大女性心目中,自己有着巨大的婚恋托底市场,所以自己不愁嫁不出去,所以用这种供需反差倒逼男方,要想娶我,就必须拿出更大的诚意来,什么是诚意呢?钱!相当于婚恋市场被逼进入了一种竞标模式。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实合理的竞争不会给社会带去巨大的伤害,坏就坏在这种竞争是没有太多约束的,约束和评判这种竞争全靠女性的个人意愿,这才是相当恐怖的。

比如现在的天价彩礼问题!其实女方在出嫁时,问男方要点彩礼,无论从民俗民风还是从道德礼仪上,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像今天这样把婚恋变成了一种明码标价的买卖,确实是后患无穷的。

婚姻关系中有利益结合、利益交换的成分在里面,但主要是在于双方共同去创造利益和价值,而不是侧重于婚前去分割利益和价值。女性明码标价要高价彩礼可以被接受,那男性在“买”回这个老婆之后就把她当成一个工具或者一件商品看待,是不是也应该接受呢?

其实婚恋关系之中还有很多诸如三观契合的情感和道德约束。我嫁给你,既有权力也有义务,既是想跟你过上好日子,也是愿意跟你一起去打拼、成就未来的。

但是,现在的婚恋市场已经严重走样了。因为女性的消费欲望已经被勾起来了、过度女权的后遗症已经暴露出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也严重变形了,爱我就要给我花钱,毕竟我爱你不是为了跟着你吃苦的,不给我花钱,要么是你没钱没能力,要么是你不爱我,这样的人我都看不上,没有你,我还有3000多万的替补,所以我无所谓。至于你这个捉襟见肘的男生就要好好想想了,错过了我,你可能就错过了一切……婚恋市场正在逐步变成以消费为导向的混乱市场。

有时候,一些小年轻问我,什么情人节要买什么礼物去讨女朋友欢心,我真的是无言以对。其实任何感情和关系,虽然要讲究一点形式主义,但一旦形式主义变成主流,那就一定是不可靠的。要靠礼物去维系的感情和关系,一般都会最终塌方的。价高者得呗,你能保证你每次出价都最高?

其实情人之间的送礼物是感情生活中的一种情趣润滑剂,是一种生活调味品,跟煮菜放不放味精一样,适当放一点,味道自然更佳。但要坚持不放,其实也不影响食用。非要用金钱去衡量感情,说实话,我是不支持的。

长此以往,到了现在,资本捧杀女性的结果是什么呢?是越来越多的女性迷失了,是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意嫁人甚至嫁不出去了。根据相关统计,我国现在出现了上亿的大龄剩女,离婚率也居高不下。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本不愁嫁的女孩子为什么会剩下来这么多呢?跟女性在这个社会的自我认识严重错位有相当大的关系,我是女主,是社会的宠儿,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金枝玉叶……不管有没有公主命,先把公主病给得上!

很多年轻女孩子一踏入社会,就活在资本给她们编造的虚妄的优越感之中,感觉男多女少,不可能没有男孩子来跪舔自己的,所以根本搞不清自己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角色。一切向钱看齐,结果渐行渐远。

比如现在很多小女孩找对象,都一心一意要找什么富二代、官二代,这事放在某个别女孩身上,没有什么对错,但是一旦变成一种社会普遍性现象,那问题就严重了。那些有钱有权的公子哥会缺女朋友吗?或者会缺这种档次并不高的女朋友吗?在他们的心里,一般都是把这种女孩子当成一次性或者临时性的消费品,至于钱,他们不在乎。等这些女孩子经历了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又被公子哥弃之如敝屣之后,她们的三观就回不到过去了,没钱的自己看不上,有钱的自己又高攀不上,只能到处撒网试试看,不知不觉就单下来了……

当然,事情还没有完全步入死角,网上不是有个段子是专门说这些迷失在红尘中的女孩子的吗?大致意思是年轻时到滚滚红尘中去历练自己,等到年纪大一点就到县城、乡下找个老实男人当接盘侠……

但是,这条路真的能解决问题吗?第一个,这些女孩原先过的都是锦衣玉食的生活,现在能心安理得地过粗茶淡饭的日子吗?第二个,所谓的老实接盘侠真的会无知无识吗?他们对自己的婆娘就没有最基本的要求吗?要贞操没贞操,要感情没感情,就连生下的孩子都可能不是自己的,他们会对这些女孩子好?所以,他们要么新鲜劲一过就爱理不理了,要么直接拒绝收破烂。

其实婚姻关系之中,自古以来都是特别讲究错位匹配的,真正处于不利地位的一直都是女性。因为选择的主动权背后一定是潜伏着承担家庭责任甚至社会责任的能力的。

比如100个男性和100个女性,优先选择的排名第一的那个男生,其实可以兼容对面的100个女生,选第一的那个女孩和选第50那个女孩,他不会太在意,因为他可以支撑起家庭的正常运转,他考虑的问题简单得多,不会太在意这个女孩的贡献和价值,好看、懂事,能把自己伺候好就行。

而这100个女生则不一样,会把眼睛死死地盯住前面那个几个男生,因为她们觉得只有那几个男生才能给她想要的生活,这就导致后面的大部分男生入不了她们的法眼。等到一轮又一轮的筛选之后,这些女生还自觉是自己大发慈悲开始愿意跟当初那些自己看不上的男生接触了,但很遗憾,很多男生开始嫌弃她们了。

咱们当下,说句实在话,确实有很多其心可诛的人在不断地往社会文化和价值导向之中投毒,比如各种教人极端精致的利己,把传统美德什么东西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前段时间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咱都无意去纠结事情的真相什么的了,就几个很简单的问题,杨同学在图书馆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发现了肖同学抓裤裆,第一你是不是可以主动回避?第二你是不是可以好言提醒?第三你是不是可以批评警告?但是呢,就因为这点事情让她觉得自己被冒犯了,最后搞成了要断人前程、毁人家庭的悲剧,何苦呢?何必呢?这其实就是中国社会极端女权主义造成的恶果之一。我是女主,不管是谁、不管是什么原因、不管是多大的事情,只要惹我不开心了,我就可以赐你一碗武大郎的药。

女性被视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有些权益确实是需要保护,但是大家想过没有,保护过度的后果是什么没有?

其实很多有关女性的社会问题,咱都不想说,没啥意思!比如那些衣着暴露的女网红在直播间各种玩暧昧,你疯狂地刷礼物,跟你奔现都没问题,你只看不刷礼物,她们绝对会说你不礼貌,跟你谈人格独立……

其实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的本质,问题的本质,个人觉得是因为很多女性的迷失与堕落,牵一发而动全身,男女之间的社会信任成本在急剧增加。

最近刷到一个什么名叫“什么娜”还是什么玩意的女孩子在镜头前哭泣,说自己这一辈子可能是嫁不出去了,把自己砸自己手里了……怪谁呢?婚姻匹配原本是一个个人化且难以量化的价值选择,你之前非要明码标价什么彩礼38万之类的,行得通吗?而且,你现在的哭泣,也有可能是被认为是鳄鱼的眼泪!

之前听到郎咸平教授说,在经济时代,男孩子最重要的是赚钱的能力,女孩子最重要的是花钱的能力。真是说得太好了。其实很多女孩子一生的噩梦就是从她们不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开始的。

来源:老易说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