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几年,骑行热潮席卷全国,也扩大了国内的中高端自行车市场。但短短三年,热潮退去,留下的不仅是消费者闲置的高端装备,还有一地鸡毛的经营者。
过去几年,骑行热潮席卷全国,也扩大了国内的中高端自行车市场。但短短三年,热潮退去,留下的不仅是消费者闲置的高端装备,还有一地鸡毛的经营者。
骑行热之下,高端自行车店疯狂扩张
ELLEMEN
对于国内大部分自行车店来说,2020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疫情改变了出行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户外运动的重要性,骑行也从过去的通勤方式变为了一种门槛低又有趣味性的城市户外运动。
李影从1997年开始爱上骑行,早在2003年就开了自己的第一家自行车店。
那时,大部分人骑自行车都是为了通勤,“满大街都是菜篮子车”,玩大品牌公路车、山地车的人非常少。在街上见到一个骑公路车的人,会追上前去问他,“哥们儿你在哪里买的车,以后要不要一起骑?”
从一开始李影的店就面向骑行发烧友,属于国内最早一批主打万元以上高端公路车为的门店。
最开始开店时,李影并没有抱着赚大钱的想法,只是因为不少车友会来家里找他维护自己的车,才生出了开一家自行车店的想法。2020年以前,国内的自行车市场以千元车为主,一万左右的车一两个月能卖出去一辆,10万元以上的公路车十年也碰不上一个买主,高端车的市场非常狭小。
根据资料,2016年至2019年间,受轨道交通以及电动自行车日益普及的冲击,国内骑行经济进入了断崖式下跌的阶段,产量出现骤降;到了2020年,我国自行车产量却触底反弹,同比增长11%至7403万辆。
新人进入也为市场带来了一些不规范行为,大部分进口品牌的公路车,如闪电(Specialized)崔克(Trek)的定制车型都有提车周期,一般需要等待一到两个月,在这个时间段里,许多刚接触骑行的人会要求退车。
最让李影难忘的是一个男性客户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辆三万多的公路车,过了几周被妻子发现,晚上十点多打电话来请求他退车。当时距离这位客户的车到达店里只剩下一周,但听到他说自己被妻子赶出家门,李影还是选择了全额退款给他,“供货商那边只退了一万多元给我,剩下两万多的损失是我自己承担的”。
ELLEMEN
生活在济南的小汪在2019年进入了自行车行业,他当时在国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因为热爱骑行,将开店作为了自己的副业。
在骑行热潮之下,李影和小汪的店铺都乘着东风进行了扩张。2003年刚开店时,李影的店铺只有七平米,到了2021年,在朋友的投资和帮助下,他开了一家280平的车店,仅仅是维修区就有60平米。小汪则一口气在济南开了四家车店。
“车店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你只能吃到附近三到五公里范围内的顾客,所以为了适应市场和行情,我们就把赚到的钱再投进去开新店。”车店的生意越做越红火,行业的发展趋势也蒸蒸日上,小汪一狠心,就辞掉了国企的工作,专职来做公路车生意。
在那时的他们看来,属于骑行和车店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从黄金年代到一夜崩塌
ELLEMEN
2020年是李影开店二十多年里,卖车第二爽的时间段,最爽的则是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上半年。随着疫情管控结束,骑行的门槛越来越低,愿意尝试这项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
据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在2021到2024年间,售价超过5000元的公路车销售额激增,涨幅高达17倍,中高端品牌的公路车在国内的市场不断扩大。
那段时间,李影的店里基本每天都有优质客户光临。让他印象最深的一位是个年轻人,过去是玩摩托车的,刚刚入了骑行坑。一来到店里,那位客人就问他最贵的车型是哪款,李影说出21.8万的车价再加上1万的调货费时,原以为客人会讲价,没想到他直接让助理去取钱,当天就只付了全款的现金。
ELLEMEN
这台21.8万的公路车是全球限量50台的,车头贴着纯金箔,这位客人主要把它放在家里收藏。没过多久,他又在店里看上了一款17万左右的车,一口气买了四台,每种颜色一台,用来搭配不同颜色的骑行服。
“配件就买得更多了,198一双的骑行袜买了20双,店里所有品牌的骑行服都买了最贵的款式。”
类似的客人,那一年里见了不少。来做维保的高端客户,998的套餐眼睛也不眨,直接扫码付了钱。他也渐渐意识到,骑行的市场正在滑向不理智的深渊。跟风骑行的人越来越多,跟风买中高端装备的人也越来越多。“有的人是觉得别人有一辆皮纳瑞罗(注:Pinarello,意大利高端自行车品牌),那我也要有,买假的也要买,这种就是纯粹跟风,坚持不长久的。”
市场的过度透支很快便有了反馈,自行车销售市场在2024年夏天迎来了断崖式下跌。李影记得很清楚,去年七月中旬,自己生了一场重病,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他在病床上躺了一个月,八月出院时,他满怀信心地想要大干一场。按照往年的惯例,8月立秋后天气开始转凉,自行车市场也将迎来每年的旺季,“金九银十”的定律,在自行车行业里也适用多年。
回到店里后,他发现工作人员每一个都愁眉苦脸,一问才知道不仅旺季没有来,连正常月份的销售额都达不到。
“七月我在病床上还卖出去了十几台车,八月生意就差到一个月只能卖出三五台车。”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小汪店里,2024年春天,店里的生意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平时一个月里卖出七八十台车的店,在那段时间里每个月能卖出两三百台车。到了夏天,前一周的周末,店里还忙得没时间吃午饭,后一周生意就突然萧条下去。
在小汪看来,这种断崖式下跌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大环境下的消费降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上半年的购买热潮提前兑现了大众的购买欲望。“再加上骑行的热度有点下降,潮流这种东西,就是某一刻突然就不流行了。”
李影则提到,2023年下半年开始的热潮,吸引了大量商家入局,其中许多人根本没有自行车行业经验,导致市场过度饱和。另一方面,电商平台的七天无理由退货政策也抢走了一大批消费者。
“电商的纸箱现在能够完整装下一台车,连脚踏都安装好了,你撕开纸箱就能直接骑”。
“这些年赚到的钱,全都亏进去了”
ELLEMEN
从2018年开始,李影就专注于高端公路车,但他坦言,高端公路车并不是一门赚钱的好生意。一辆售价超过20万的公路车,他能赚到的差价是一万多元,如果算上房租、电费、用人成本、打点社会关系等费用,哪怕是行情最好的2023年,他也不过赚了三十多万。
“一台车我赚一万多块钱,但我要承担的风险是很大的,如果有磕碰掉漆,客人是不会要的,这20多万就砸手里了。相比而言,低端车的利润空间是更大的,1500块的车子就能有八九百的利润。”
2024年冬天,由于店里的生意持续没有起色,李影被诊断出了抑郁症。那段时间他常常不接任何人的电话,谁也找不到他,情绪特别不稳定时还会在店里无缘无故骂店员。
这样的状态维持了几个月,他觉得痛苦不已,正好店铺的房租也到期了,便在今年2月顺势将店铺转手。“转出去以后,我觉得身上的负面情绪全都没了,一下子哗啦啦全出来了。”
同样选择了关店的还有小汪。他手中的四家店,每一家都是他用心选址、装修出来的,要关掉自然是有许多不舍。
“在行情很好的时候,我们的房租贵点是无所谓的,大家不在乎这点钱;但当行情冷下来以后,利润根本覆盖不了房租和人工,不关店就会很麻烦。”
在他看来,现在的消费者在买车时开始变得谨慎、注重性价比,一辆车的成交往往要经历漫长的讨价还价,临付款前还要让车店送东西,“不像去年,大家都是来了就买,有的时候还要付定金去订车”。
李影也提到,过去全款买车的客户,现在只会和他说:“等我发了工资,来付个定金。”至于这笔定金会不会真的给出,又是一个未知数。
小汪关掉了自己的两家门店,希望用压缩成本的方式熬过眼下;李影则把修车工具搬进朋友的小院,为老客户做些维保,维持着和这项爱好的连接。
店关了,但李影没有放弃骑行。他在社交平台的评论这样说道:“该去兑现十年前吹过的牛了,去骑一次新藏线。”
新媒体内容总监 TAN HAO
采访 Echo
编辑 Sebastian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源:ELLEMEN睿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