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钟声在少林寺响起,规矩也变得不一样了。僧人们被要求凌晨四点就得起床念经,个人的手机也要统一交上去保管。新来的方丈释印乐,定了“四个不得”的规矩,要把大家的心思,重新拉回到念经修行的本分上来。这样的日子,据说有些武僧过不惯,网上有消息说,已经有三十个人受不了
新的钟声在少林寺响起,规矩也变得不一样了。僧人们被要求凌晨四点就得起床念经,个人的手机也要统一交上去保管。新来的方丈释印乐,定了“四个不得”的规矩,要把大家的心思,重新拉回到念经修行的本分上来。这样的日子,据说有些武僧过不惯,网上有消息说,已经有三十个人受不了这份严苛,选择了离开。
这个消息不知真假,但寺院里的风气确实在变,因为新方丈和他之前的那位,实在是两个世界的人。之前的方丈叫释永信,他出门坐的是奥迪、奔驰,身上一件云锦袈裟,价格能到十六万,手里盘的佛珠,有人估价说得上亿。他不像个出家人,反倒像个大老板。
而现在这位释印乐,是从河南白马寺过来的。他在白马寺那些年,衣着简单朴素,代步的工具,竟然是一台拖拉机。他在寺里带着僧人们,自己开垦田地,种菜自足,过着一种“农禅并重”的生活。寺庙里清净到什么地步?连一瓶外面卖的矿泉水都买不到,想喝水,就是寺里自己的水。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样子,背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路子。释永信那些年,把少林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商业招牌,恨不得“万物皆可少林”。他在网上开店,向外授权品牌,寺院在他手里,变成了一个业务范围很广的大公司。名气一大,找上门来的人就多了,什么人都想来交个朋友。
他跟马云这样的商界人物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也跟苹果公司的库克聊得很开心。那是在2014年,释永信带着人去美国苹果总部,本来只安排了十五分钟的见面时间,结果两人相谈甚欢。
原定十五分钟的会面,最后延长到了一个多小时。
他们聊的是怎么用科技来传播少林文化,听起来很新潮。会面结束,释永信送给库克一把宝剑当礼物,库克也回赠了定制的礼品。不光是聊天,苹果公司还给少林寺的藏经阁数字化项目,捐赠了设备。
这批设备价值两百万。
释永信的影响力不止在国内,他还要走向世界。迪拜的世博园里,建起了少林文化中心;他还和中东的王室成员见面,进行宗教对话。他忙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少林寺在全世界更有名,更有影响力。张铁林、吴京这些明星大腕,也跑来拜他当师父。
特别是张铁林的那个皈依仪式,搞得非常大,媒体的摄像机、照相机全都对着,那场面,不像是一场清静的佛门仪式,更像是一场精心安排好的公开活动,热闹非凡。
老方丈那些事
在这些热闹和风光的背后,质疑的声音其实一直没断过。早在2011年,就有人写信举报,说他包养女大学生,还有一个儿子。到了2015年,一个自称“释正义”的人,更是拿着身份证实名举报他,说他有两个户口,还有两个私生女,把事情闹得更大了。
当时官方也下来调查了,调查的结果是,双重户口的问题确实存在,但其他的举报内容,都被定性为谣言。尽管官方这么说了,可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很难再被清除了。很多人心里还是存着一个问号,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只是缺少一个确凿的证据罢了。
这个证据,在很多年以后,终于来了。一则官方通报,最终把那些流传已久的传闻给坐实了——那份通报证实,释永信在担任方丈期间,确实和多个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且还生了孩子。这场持续了很多年的拉锯战,总算有了一个结果,一个让人心里五味杂陈的结果。
当罩在方丈身上的神圣光环破碎,当佛门的清规戒律被世俗的欲望打破,少林寺这块千年招牌,也走到了一个不得不做出改变的十字路口。大家都在看,接下来会怎么样?谁会来接这个摊子?
新方丈来了
就在这个时候,释印乐从白马寺来了。他就像是从那个喧嚣世界的反方向,一步步走了过来。他上任之后,在就职演说里说得很明白,少林寺不应该是个卖门票的游乐场,也不应该是个陈列古董的博物馆,它应该是一盏灯,用来“照亮现代人心灵的灯塔”。
他不是光说不做,上任才短短9天,就立刻成立了一个财务调查组,要查清少林寺的账目。他还动手关掉了景区里十二家特许经营的店铺,把一些原本要收费的项目,改成了免费。他还对外宣布了一个计划,打算用三年的时间,把少林寺的门票价格降下来。
计划将八十元的门票降至三十元。
这一系列的动作,就是要去掉释永信时代留下的过于浓厚的商业气息。释印乐的选择,和他过去的人生经历分不开。他有大学本科学历,还去过斯里兰卡留学深造,了解外面的世界,也了解佛法。他的导师评价他,是一个严守戒律的人,他在白马寺的时候,也确实以不近女色、不沾烟酒出名。
他更关心的是身边实实在在的人和事。他把白马寺的部分收入拿出来,资助那些上不起学的贫困学生,前前后后捐出去的钱,也有不少。
累计捐款超过三十万元。
不光是资助学生,每当有大的灾难发生,比如汶川地震、河南暴雨,他都会立刻组织寺里的僧人去救援,捐钱捐物。这些年,白马寺在慈善上投入的物资,价值也很惊人。
捐赠物资价值超过两千万元。
白马寺周围村子里的村民,提起释印乐,话里话外都透着一股亲近。他们说,这个方丈一点架子都没有,总是笑眯眯的,愿意听大家伙儿说说心里的难处,再用佛法开导人。到了麦子丰收的季节,他还会把寺里打下的粮食,分一些给周围的村民。
这种关系,不是靠媒体宣传,也不是靠商业合作能建立起来的。它是在一天天的相处中,在一次次的帮助里,慢慢积累起来的。现在,释印乐要把这种朴素的、脚踏实地的风气,带到少林寺。他正在努力把少林寺这艘在商业化高速路上狂奔的巨轮,重新拉回到一条安静的小路上来。但这艘船已经朝一个方向开了太久,想要猛地掉头,必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和惯性,变革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钟声已经变了,但它会把少林寺带向一个什么样的新方向?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来源:纸鸢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