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日,贵阳市息烽县石硐镇前丰村,连片玉米在烈日下翻涌着绿浪。村民王启贵指着田间玉米说:“杨老师教的密植法神了,往年一株结一棒,现在两棒是常态。你看,这玉米棒粗得能当哑铃。”
8月1日,贵阳市息烽县石硐镇前丰村,连片玉米在烈日下翻涌着绿浪。村民王启贵指着田间玉米说:“杨老师教的密植法神了,往年一株结一棒,现在两棒是常态。你看,这玉米棒粗得能当哑铃。”
这位“杨老师”名叫杨朝华,是息烽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2023年,他带领团队揭下全省玉米单产攻关“英雄榜”,把实验室搬到田间。从播种密度到水肥配比,团队像绣花般精细管理50亩试验田。收割机轰鸣而过,电子屏跳出“1019.9公斤/亩”——这数字刷新了黔中地区有史以来的玉米单产纪录。
“揭榜不是领奖状,是立军令状。不能一次达到目标就满足,农业是久久为功的坚守。”杨朝华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44个玉米品种的生长数据。
今年,他的团队继续扩大战果,在核心示范区推广“一增五改”技术,玉米株距精确到厘米,水肥通过滴灌精准送达根部。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贵州省2025年“揭榜挂帅”行动共组织9785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息烽作为全省10个玉米单产整建制推进县,通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四良”融合模式,带动全县玉米单产三年提升了13.5%。
在息烽县永靖镇黎安村,特聘农技员张林富正指导农户调试新引进的籽粒直收机:“以前收玉米,需要砍秆、脱粒七八道工序,现在地头直接出干玉米粒。”收割机驶过之处,金黄的玉米粒如瀑布般倾泻进粮斗。今年该县14家农机合作社全程机械化服务覆盖所有乡镇,效率是过去的3倍。
复合种植更让土地生“金”。该县养龙司镇坝区,大豆与玉米构成绿黄相间的立体画卷。“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种植大户刘娟说,2.4米种带里,两行玉米间作三行大豆,每亩多收200斤大豆,政府还补贴150元。今年该县推广的万亩复合种植,预计为农民增收超800万元。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新海在息烽调研时说:“从专家揭榜到农民用榜,这里打通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目前,该县9785亩核心示范田里,13支农技团队正向着平均亩产800公斤的新目标发起冲刺。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记者 邓钺洁
来源:贵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