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力全开战酷暑 智能调控护清凉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7 10:12 1

摘要:入夏以来,因高温与汛情交织,全国主干天然气管网最高日输气量达7.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3%,能源保供面临严峻考验。作为全国油气管网调控运行的“神经中枢”,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全国一张网”集中调控优势,科学管理、精准调配、严密防

——国家管网油气调控中心全力保障迎峰度夏天然气供应

入夏以来,因高温与汛情交织,全国主干天然气管网最高日输气量达7.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3%,能源保供面临严峻考验。作为全国油气管网调控运行的“神经中枢”,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全国一张网”集中调控优势,科学管理、精准调配、严密防控,为确保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守护人民群众清凉度夏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扛稳责任,筑牢保供根基

调控中心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以及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保供的工作要求,将能源保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特别是“加强气源协调和管输保障,保障气电顶峰用气需求”的核心任务,锚定“建成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油气调控中心”愿景目标,落实推进“冬夏一体化”保供工作,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于管网运行的最后一公里,为打赢迎峰度夏保供攻坚战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集中调控,释放管输潜能

面对严峻的形势,调控中心提前编制保供方案,科学精准调配“南气北上”、“北气南下”等天然气资源,深度挖掘管网输送潜能,建立“一体化”调峰保供体系。通过动态优化区域管存分布,确保管网运行安全平稳、储备充足。针对南方高温导致发电用气激增的情况,调控中心密切监测管存波动,提前协调资源增加入网气量,同时提升液化天然气气化外输能力和储气库采气量,确保资源“调得进、供得上、稳得住”。

“我们运用先进的管道仿真模拟、大数据融合分析技术开展生产运行动态优化,每日精准管理全网管存提升管网精细化调控水平,实现资源灵活高效调配,坚决守住‘民生用气一刻不能断’的底线。”调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调控中心通过“月统筹、周预测、日平衡”的精细化调控机制,有效化解了局部输送瓶颈。

科技赋能,筑牢安全屏障

面对今夏极端天气频发、多地遭遇洪涝灾害对长输油气管道带来的严峻考研,调控中心依托智能化监控平台,实施全天候实时监测,全面排查治理隐患,对重点涉水管段采取降压运行等措施,全力保障近11万公里“红色能源动脉”在极端条件下安全平稳运行。

调控中心强化“气象预警—负荷预测—方案调整”联动响应机制,据此提前完成160余项检修作业,为汛期保供赢得宝贵时间窗口。同时,灵活调度储气库调峰能力,构建起管存、储气库、LNG接收站协同保障的一体化调峰体系,协同市场部门精准调控注采节奏,有效应对短期用气高峰,确保供应稳定可靠。

为全面提升系统韧性,调控中心将安全管控贯穿生产运行全过程,常态化开展全场景实战应急演练,上半年累计完成专项演练及大型实战演练10余次,确保极端情况下调度指挥体系高效协同、运转有序。

精准平衡,守护民生清凉

“保供的核心在于精准‘平衡’——平衡供需、调度与储备。”天然气调控部值班调度长邢同胜在调控大厅注视着实时运行数据说道。面对极端天气、发电用气陡增、区域需求不均、工业与民生用气叠加等多重挑战,调控中心坚持“提前规划、多源保供、智能调度、应急联动”多措并举,成功打通运输堵点,充分释放储气库调峰潜力,优先保障民生用气和发电需求。

调控大厅内,实时运行数据跃动不息。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精准调控“全国一张网”,科学平衡供需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流向,有效应对极端天气挑战,全力保障了民生用气和电厂用气等重点领域需求,特别是确保了南方地区供气安全稳定,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的能源支撑,有力彰显了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体系的韧性与效能。

本文来自【国家管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