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8月的到来,长江以南地区水稻进入拔节孕穗的关键生长期。这段时间气温高、湿度大,非常适合病虫害的爆发。特别是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这“三大虫害”,以及稻瘟病、纹枯病两大主要病害,往往在此时集中出现,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农友们如何
随着8月的到来,长江以南地区水稻进入拔节孕穗的关键生长期。这段时间气温高、湿度大,非常适合病虫害的爆发。特别是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这“三大虫害”,以及稻瘟病、纹枯病两大主要病害,往往在此时集中出现,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农友们如何科学管理,实现“虫死病消”,稳稳守护丰收呢?下面教你三招实用技巧。
一、摸清“三虫两病”特点,精准识别
稻飞虱:主要靠吸食稻株汁液为生,导致叶片发黄、卷曲甚至枯死,同时还能传播病毒病害。高温高湿时,稻飞虱繁殖迅速,成灾风险大。
二化螟:幼虫以叶片为食,啃食后形成白条状病斑,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导致叶片早衰。多发于拔节至孕穗期。
稻纵卷叶螟:幼虫咬食叶缘,造成叶片卷曲,影响叶面正常光合功能,也容易诱发病害。
稻瘟病:叶片出现灰褐色病斑,雨后迅速扩散,严重时叶片干枯,穗颈发黑,造成空穗和减产。
纹枯病:主要侵染根颈部和叶鞘,致使植株枯萎倒伏,田间易形成死株,影响整体生长。
了解这些虫害和病害的症状和发病规律,是精准防治的第一步。
二、科学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定期巡田观察是防控的关键。清晨和傍晚是观察稻飞虱和螟虫的最佳时段,可结合黄色粘虫板和诱虫灯辅助监测虫口密度。病害方面,要重点检查叶片和叶鞘,及时发现初发病斑。
监测数据可以帮助农户判断是否达到防治阈值,避免盲目喷药或错过防治时机。
三、合理用药,轮换施药防抗性
针对三虫两病,要选用高效、针对性强的药剂,科学轮换,防止抗药性。
杀虫剂推荐:
稻飞虱可用吡蚜酮、呋虫胺、三氟苯嘧啶等内吸性杀虫剂;
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推荐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高效杀虫剂;
杀菌剂推荐:
稻瘟病和纹枯病可用肟菌戊唑醇 嘧菌酯戊唑醇等杀菌剂,注意轮换使用内吸剂和保护剂,增强防效。
此外,雨季施药时建议添加安透助剂,提高药液附着力和持效期,减少雨水冲刷,提高防治效果。
四、田间管理,筑牢防线
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氮肥,增强稻株抗性;
及时排水,保持适宜水层,减少病菌滋生环境;
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寄主和繁殖场所;
加强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抑制病害发展。
助手结语:
8月是水稻病虫害的多发期,也是产量保卫战的关键时刻。摸清“三虫两病”的特点,做好科学监测,合理用药并结合田间管理,三招落实,虫害病害自然消,丰收自然来!朋友们,行动起来,守护好今年的粮食收成吧!
来源:农业助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