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西安律所中亚法治实践获《西安日报》专题报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5 23:22 1

摘要:2025年8月1日,值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西安日报》以《以法治之笔绘就丝路合作新图景》为题,专题报道了北京市京师(西安)律师事务所在中亚法治实践中的卓越贡献。这篇报道不仅是对我所专业实力的权威背书,更是对全体京师人“以法治信仰凝聚丝路发展共识”

2025年8月1日,值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西安日报》以《以法治之笔绘就丝路合作新图景》为题,专题报道了北京市京师(西安)律师事务所在中亚法治实践中的卓越贡献。这篇报道不仅是对我所专业实力的权威背书,更是对全体京师人“以法治信仰凝聚丝路发展共识”的生动诠释。现将全文分享如下,邀您共同见证京师西安的涉外法治征程。

以法治之笔绘就丝路合作新图景

——京师(西安)律所的中亚法治实践

古丝绸之路的文明印记与新时代“一带一路”的壮阔征程交相辉映。立足千年古都的深厚底蕴,秉持共建“一带一路”的全球视野,西安律师以行业涉外法律服务为纽带,在推进区域法治合作、护航企业“走出去”的征程中展现担当作为。本专栏将全景展现西安律师在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的创新实践,记录他们专业能力破解合作难题、以法治信仰凝聚发展共识,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让法治行业之光助力丝路合作行稳致远。

作为扎根千年古都的法律服务机构,北京市京师(西安)律师事务所以国际化视野深耕中亚市场,用专业能力破解跨境合作难题,书写新时代“中国律师担当”。

布局中亚构筑“一带一路”法治支点

法治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涉外法律服务战略意义凸显。律所将“国际化”确立为核心战略,启动中亚布局。2023年6月至2025年5月间,先后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设立办公室,采用“中资主导+本地运营”模式,提供从项目尽调到争议解决的全周期跨境服务。

2024年7月,“涉外法律服务中心”落地,开启了联动中亚、辐射全球的崭新发展篇章。律所主任李豪表示:“我们既要做法律服务提供者,更要当中国法治标准传播者和‘一带一路’法治合作推动者。”

深耕专业打造企业出海标杆范式

专业实力是立身之本。律所累计为100余家涉外主体提供服务,覆盖金融、能源、科技等10余个行业。标志性成果包括:推动5.2亿美元哈萨克斯坦油气田开发项目落地;创新“EPC+F”融资模式助力3.8亿美元“中哈边境物流枢纽”建设;代理股权纠纷案追回980万美元损失;研发“3D合规管理模型”为30余家企业建立定制化合规体系;搭建“中哈法律信息共享平台”等。

2024年,为国际枢纽海港股份公司对哈战略投资提供全流程合规支持,案例入选“一带一路”合规法律服务典型案例;同年中标连云港港集团跨境项目,保障跨国复杂项目稳步推进。

创新实践构建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以“法律+产业”双轮驱动,聚焦清洁能源、港口基建、现代农业等领域,构建“中哈产能合作法律保障机制”,促成中哈、中乌双向投资项目47个,总额逾9800万美元。针对2023年中亚外资政策调整,研发“合规风险智能评估模型”,为23家企业定制整改方案,通过与当地监管机构常态化沟通及替代性合规承诺工具,实现服务企业100%运营许可保留率。

打造《“丝路护航盾”中亚投资并购法律全案》《中亚数据合规通》等专项产品矩阵,覆盖跨境合规、争议解决、数字贸易等核心领域,形成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聚势人才锻造国际化律师队伍

构建精通英、俄、哈等多语种律师团队,多名律师入选陕西省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实施“双轨并行”人才战略,发布《全球优秀法律人才招募计划》等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哈萨克斯坦外籍专家担任顾问,依托“中哈青年律师交流计划”每年选派20名律师赴哈深造。

创新组建“中亚雇员+双语中国律师”团队,开发投资准入数据库等工具,助力客户平均降低30%跨境法律成本。首创“双引擎驱动”模式,在阿拉木图派驻常驻团队提供“零时差”服务,联合高校实施“中哈法治人才联合培养计划”。

立足千年古都底蕴,京师(西安)律所正以高质量法律服务赋能对外开放,持续深化中亚法律与市场研究,为中外企业经贸交流保驾护航。律所主要负责人2025年荣获陕西“十大法治人物”称号,彰显专业服务获得社会高度认可。

媒体报道全文

本文来源 | 西安日报

来源:京师西安律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