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三点的急诊室,灯光惨白,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我见过最令人心酸的一幕:程序员小张蜷缩在长椅上,双手紧紧捂着胃,脸色苍白,手机却还在不断震动,工作群的消息一条接一条弹出,他甚至在疼痛中伸手去点开查看。旁边病床上的李阿姨一边输液,一边翻着记账本,嘴里念叨着
凌晨三点的急诊室,灯光惨白,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我见过最令人心酸的一幕:程序员小张蜷缩在长椅上,双手紧紧捂着胃,脸色苍白,手机却还在不断震动,工作群的消息一条接一条弹出,他甚至在疼痛中伸手去点开查看。旁边病床上的李阿姨一边输液,一边翻着记账本,嘴里念叨着:“这周菜价又涨了,孙子的补习班还差两百……”他们都在为生活奔波,可生活的本意,似乎早已被遗忘。身体是我们最忠实的伙伴,你怎样对待它,它就怎样回应你。我奶奶活到九十二岁,从没进过医院,她的养生之道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她吃饭从不看手机,天一黑就关灯休息,晨练只走半程,说“累了硬撑是跟自己过不去”。可我们呢?总把“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当成努力的象征,把“胃不好才显得拼”当作值得炫耀的资本。直到某天体检报告上满是红箭头,才惊觉身体从不会骗人。
灵魂也需要自由呼吸。前同事阿琳,在辞职那天发了一张骑行的照片,配文写道:“终于敢对老板说,我不想再为KPI哭了。”她辞掉了年薪三十万的工作,回到家乡开了家小书店。每天清晨打开木门,阳光洒进来,她煮一壶茶,翻一本旧书,收入虽然少了一半,但笑容多了,眼神亮了,整个人像被重新点亮。她说:“现在我才觉得自己真正在活着。”我们常常被困在“别人觉得好”的框架里:为了面子买超出负担的车,为了合群强迫自己参加不喜欢的饭局,把“我想要”压抑成“我应该”,久而久之,连自己真正热爱什么都说不清楚了。
其实,活着可以很简单。清晨能闻到一碗热粥的香气,夜里能一觉到天亮;能坦然拒绝不想参加的聚会,能重新拿起搁置多年的画笔或吉他;是身体康健,是内心安宁。就像那句老话:“身上没病,心里没事,就是人间好时节。”别等到身体垮了才想起要休息,别等到心被锁得太久才渴望飞翔。从今天起,按时吃饭,困了就睡,去做一件能让眼睛发亮的事。你的人生,终究要由你自己来掌舵,你才是那个最该被好好对待的人。
来源:玲儿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