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过来啊!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6 14:30 1

摘要: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是蚊虫繁殖的活跃期,也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高发期。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蚊灭蚊、预防疾病、守护健康,需要每一位市民朋友的积极参与。我们倡议:“共同参与防蚊灭蚊,共享健康美丽家园”!

今天

无锡疾控发布倡议书

倡议书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是蚊虫繁殖的活跃期,也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高发期。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蚊灭蚊、预防疾病、守护健康,需要每一位市民朋友的积极参与。我们倡议:“共同参与防蚊灭蚊,共享健康美丽家园”!

一、了解蚊虫危害,树牢防蚊意识

基孔肯雅热、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如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引起人与人之间的疾病传播。做好防蚊灭蚊措施,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是预防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疾病的关键。

做到人人知晓蚊虫传播疾病的途径和危害,清楚常见蚊媒疾病症状,向家人尤其是老人和小孩科普防蚊灭蚊知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积极参与、主动配合社区防蚊灭蚊活动,发现社区、公园、单位等公共区域有蚊虫孳生侵害问题,及时向物业或相关部门反映,助力打造优美人居环境。

二、清除孳生环境,源头控制蚊虫

家庭每周开展一次卫生清理,重点关注房前屋后、阳台天台、厨房卫生间,检查地漏、下水道确保排水畅通,倾倒花盆、瓶罐等用具内积水,闲置容器物品倒扣放置避免积水,水桶、水缸等严密加盖或养鱼防蚊。

社区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垃圾杂物及时清运,绿化带和隐蔽角落定期清理,排水沟渠保持畅通,翻盘倒罐消除积水,消除各种废弃容器、竹筒、树洞、水马等小型积水,避免蚊虫孳生。

三、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居家安装纱门纱窗,夜间睡眠时使用蚊帐。发现家中有蚊虫应科学合理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灭蚊用品,提倡使用电蚊拍等物理方式灭蚊。

户外活动着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外出和在树荫、草丛、水边等蚊虫聚集地长时间逗留。必要时可选用合格的驱蚊产品。

四、外出旅行需注意,警惕症状早就医

出发前查阅目的地的蚊媒病感染风险,重点关注东南亚、南美洲,以及近期我国广东等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流行地区。备好防护用品,加强防蚊措施,优先选择配备空调和防蚊设施的住宿场所。

返锡后2周内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防蚊措施,若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皮疹症状,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地点和时间。

医生在接诊发热病人时要多问一句,近期是否到过东南亚、南美洲,以及我国广东等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流行疫区,是否有蚊虫叮咬史。

近期,基孔肯雅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025年7月27日0时至8月2日24时,广东全省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无锡疾控发出提醒,夏季气候湿热多雨,正是伊蚊繁殖的活跃时期,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时常清理积水,做好个人和居家的防蚊措施,以此预防蚊媒传播疾病。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蚊媒传染病。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本地传播,大规模暴发和零星病例主要发生在美洲、亚洲和非洲。近些年,我国周边的东南亚疫情持续活跃。

疫情演变

痛到“弯腰”?症状你得知道

无锡疾控专家介绍,在无锡地区,最常见的蚊子种类是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每年的6月到10月都是它们活动的高峰期。

而基孔肯雅热是由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潜伏期通常为3至7天,最短1天,最长可达12天。一旦发病,症状往往来势汹汹,让人难以招架。

基孔肯雅热最主要的症状包括突发高热,患者会突然出现高烧,体温可迅速飙升至40℃,还会伴有寒战,这种高热通常会持续2至3天,之后才逐渐消退。剧烈关节痛是该疾病最标志性的症状,也是其名称的由来,患者会出现全身多关节的剧烈疼痛,尤其是手、脚、膝盖、踝关节等部位,疼痛程度之深足以让人痛到“弯腰屈背”,行动受限,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在发热1至2天后,患者身上可能会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红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有时面部也会出现,这些皮疹通常不痒,但会给患者带来不适。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肌肉疼痛、关节肿胀、恶心、呕吐、疲劳、眼睛发红等症状。

临床表现

特别注意

基孔肯雅热的症状与登革热等其他蚊媒传染病有相似之处,容易产生混淆。因此,近期有蚊虫叮咬史或前往过疫区,且出现类似上述症状的市民,务必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或引起不良反应。

如何预防?从“灭蚊”开始!

目前

基孔肯雅热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

也没有广泛可用的疫苗

部分国家虽有批准疫苗

但并非在全球普及

无锡疾控专家表示

阻断基孔肯雅热疾病传播的核心手段

是预防蚊子叮咬

在日常生活中

可以从“防蚊”和“灭蚊”两方面入手

在个人防护方面,要避免蚊虫叮咬。

外出时,尤其是在蚊虫活跃的区域,务必在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涂抹含有DEET(避蚊胺)或派卡瑞丁(Picaridin)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尽量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尤其是在清晨和傍晚蚊虫活动的高峰期;在家中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蚊子进入室内,睡觉时可使用蚊帐,特别是对于婴幼儿和体弱者;同时,蚊子不喜欢低温环境,使用空调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减少蚊子活动。

清除蚊虫滋生地,从源头控制。

要定期检查并清理家中及周围环境的积水容器,如花盆底盘、废弃轮胎、水桶、水缸、废弃瓶罐等,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可投放灭蚊幼剂;定期清理垃圾,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蚊子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栖息,保持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蚊子;此外,潮湿的衣物和被褥也可能成为蚊子的藏身之处,勤晒衣被有助于保持干燥。

无锡疾控专家还提醒,如果计划前往东南亚、非洲等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出行前一定要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做好充分的驱蚊防蚊准备。归国后14天内要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类似上述症状要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最新动向

张文宏首次发声“人也是传染源”

针对我国近期南方部分地区突然增多并出现外溢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首次发声。

张文宏表示,根据国际经验,在测算病毒传播速度时,基孔肯雅热病毒的R0值一般设为2左右,但R0值会因不同的环境以及人群对该病的基础免疫水平不同有所差异。例如,一些地区小规模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基孔肯雅热病毒的R0值达到7左右,较登革热病毒高出2—3倍。

“中国既往没有过输入性基孔肯雅热引发大流行的案例,对该病的基础免疫力缺失,因此病毒传播会快于其他流行区域。”张文宏说。不过,即便如此,他认为,如果及时采取有效迅速的措施,目前南方部分地区应该仍处于控制疫情的有效窗口期,仍能阻止感染风暴的进一步形成并阻止病毒向周边区域扩张。

“后续的重点还是要不遗余力地扑灭蚊子滋生地;同时周边地区必须对疑似病人进行密切监测。”张文宏表示,“此外,在疫情过后必须立即展开当地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从而明确此次感染覆盖的人群有多大,下次再出现新传染风暴的风险有多大。”

他还表示,目前来看,基孔肯雅热病毒感染主要是轻症,对症治疗即可。

△封面图欢迎自取哦~

来源:爱上搞笑的大魔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