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轮观赛总人数66960人,3万张门票一秒抢完。“苏超”爆火出圈,“赣超”成为落地最快、热度最高的地方性足球联赛。 5月以来,“苏超”的成功点燃全国各地创办“省超”的热情,多地显露跟进意向。但现实却是——“川超”延期,多个省份的相关赛事仍停留在研究阶段,唯独“赣超”迅速完成筹备。 7月12日,“赣超”第一轮第一场,南昌队主场对阵景德镇队。当天比赛,南昌八一体育场涌进14521名观众。“赣超”开局,人气火热,首轮比赛累计吸引66960名观众;第二轮观赛人数增至78434人。7月20日,赣州队主场1:1战平宜春队,本场比赛到场人数达36249人,创造“赣超”比赛到场人数新纪录。 如今的“赣超”,一票难求。“现在所有的电话和微信,基本都是找我要票。”江西省足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王贤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摘要:首轮观赛总人数66960人,3万张门票一秒抢完。“苏超”爆火出圈,“赣超”成为落地最快、热度最高的地方性足球联赛。5月以来,“苏超”的成功点燃全国各地创办“省超”的热情,多地显露跟进意向。但现实却是——“川超”延期,多个省份的相关赛事仍停留在研究阶段,唯独“赣
“赣超”比赛现场。(图/江西省足协)
一旦成名,便难免被置于比较之中。
在网络上,人们总会拿“赣超”和“苏超”的规模、赛事运营细节等一一对照。有人说“赣超”赛事组织还不够“苏超”成熟;也有人觉得“赣超”的球员水平与“苏超”有差距,观赏性稍逊一筹。
王贤敏直言,“赣超” 脱胎于2021年启动的江西省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办赛时间不晚于苏超,且无意与“苏超”比较,初衷是打造具有江西特色、充满烟火气的赛事,将足球场变为展示江西当前经济文化发展的窗口。
江西省足协副主席、九江队领队黄瑞炉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比起追求赛事的专业竞技水准或商业热度,更希望大众在“赣超”的带动下获得纯粹的快乐,让足球真正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对于“赣超”的未来发展,王贤敏表示,目前正着力升级赛事体验,把球迷留在赛场,不希望“赣超”是一阵风,而是要扎实办赛,让“赣超”走得更远。
“赣超”并不是临时起意、仓促推出的。
雏形始于2021年,“赣超”联赛的前身是江西省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当时,赛事由江西省体育局、江西省教育厅联合主办,江西省足球协会承办,以俱乐部为单位,对标中国足协的中冠联赛,是江西首个主客场制的男子成人足球赛事。
2021年,比赛共有南昌红滩谷、九江力之源等6家俱乐部参赛。后续,比赛规模逐年扩增,2022年参与俱乐部达7家,2023年和2024年均为8家。
等到筹备2025年赛事时,省足协结合江西的经济环境及业余足球俱乐部的发展实际,发现难以继续效仿经济发达或足球发展成熟地区的模式——即让业余俱乐部获得稳定赞助并支撑漫长的赛季,因此萌生了以城市为单位办赛的想法,以此调动当地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参与其中,为足球发展提供支持。 经过一段时间酝酿, 今年4月,江西省体育局正式印发了举办2025年江西省足球超级联赛的的通知。 通知指出,参赛单位为江西11地市及赣江新区,比赛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分南、北两个赛区主客场双循环;第二阶段南、北赛区各前四名进行主客场交叉排位赛决出名次。各代表队的交通、食宿、服装等费用自理,参加客场比赛组委会每场补贴客队一万元经费(含交通、食宿等费用)。 王贤敏解释称,采用“分区对抗+交叉对决”的分阶段复合模式,主要考虑到江西的南北地理跨度较大,所以赛事先按南北区域划分,各决出4强后再展开跨区对决,这既兼顾了实际情况,又增强了竞技性与结果的偶然性。 在办赛模式上,赛事由过去省级层面的“独唱”升级为“政府主导+地方协同+协会运营”,由省体育局和各设区市政府共同主办,各设区市体育局和省足球协会承办,不仅强化了赛事的统筹力度,还让赛事与地域归属感紧密相连。“苏超”珠玉在前,“赣超”开赛在后,比较难以避免。王贤敏直言,“苏超”成功出圈,为各地提供了范本。这一示范效应在“赣超”诸多设计之中也清晰可见。 两者都以地级市为单位组建代表队,用“为家乡而战”唤醒城市荣誉感——“苏超”实现13个地级市全员参与,“赣超”则覆盖江西11个地市。 “苏超”爆火,离不开与社交媒体共振。网络热梗频出,直接扩增了“苏超”的影响力。为此,“赣超”也打磨出两句核心口号。“因为江西人之间都喊‘老表’,所以我们搞了‘谁是大俵哥’这个口号。”王贤敏介绍说,“另一个‘以球之名,为城而战’,就是想把赛事与城市自豪感紧紧绑在一起。这样一来,球员的劲头能被调动起来,球迷看球也更有归属感。”
来源:梦宇讲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