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一条河的生态变现方程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6 16:03 1

摘要:清晨,65岁的张建国像往常一样出门,沿着孝妇河湿地公园的绿道慢跑。轻快的脚步掠过透水的沥青路面,惊起几只白鹭。“以前,这儿是条‘臭水沟’,夏天蚊蝇乱飞。现在水清了,鸟多了,连空气都是甜的。”张建国指着河面泛起的涟漪感慨。迎面走来的老邻居王桂华接过话茬:“去年,

清晨,65岁的张建国像往常一样出门,沿着孝妇河湿地公园的绿道慢跑。轻快的脚步掠过透水的沥青路面,惊起几只白鹭。“以前,这儿是条‘臭水沟’,夏天蚊蝇乱飞。现在水清了,鸟多了,连空气都是甜的。”张建国指着河面泛起的涟漪感慨。迎面走来的老邻居王桂华接过话茬:“去年,闺女带着对象回来,第一站就到了联通路上的彩虹桥拍照,晚上灯光亮起特别美,在网上可火了!”两人身后,晨雾中的喷泉广场已聚集起跳广场舞和早起晨练的人群。

这一幕,是我市孝妇河生态修复工程最生动的注脚。淄博是严重缺水城市。曾经,孝妇河在枯水季断流、水质恶化,沿岸厂房林立却难掩生态颓势。

2014年起,我市以“全流域治理”破题,通过“水、绿、路、文”四大战略,让这条母亲河重获新生。如今,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成效背后,藏着更值得关注的“生态变现”逻辑:一条河的复活,撬动了整座城市的产业升级。

在孝妇河博山段,窑广桥闸的智能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着水质数据:COD(化学需氧量)8.6mg/L,氨氮0.3mg/L。“这些水全是污水处理厂的中水,经过火山岩吸附和微生物降解,比自然河道还干净。”值班工程师的讲解,解开了许多市民的疑惑。近年来,我市通过技术创新使中水回用率稳步提高,配套建设的12处生态湿地如同“肾脏”,通过芦苇、菖蒲等植物净化,每日为河道补充3万立方米清洁水源。

这套系统不仅解决了缺水难题,更催生了意外收获。位于淄川区昆仑镇的某陶瓷厂曾因环保不达标面临关停,如今却凭借“中水洗坯”技术拿到国际订单。“水质稳定后,每年节省自来水费超200万元。”该陶瓷厂负责人算了一笔环保账。而在下游的淄川经济开发区,再生水用于道路洒扫和绿化灌溉,使园区每年的节水成本下降15%。

孝妇河是淄博的母亲河。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对孝妇河进行全流域综合治理,坚持生态赋能与保护利用并行,聚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业兴”的幸福河湖。

“什么叫幸福河湖?就是能够维持河流湖泊自身健康,支撑流域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体现人水和谐,让流域内人们具有高度安全感、获得感与满意度的河流湖泊。我市全面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业兴’的幸福河湖,不仅改善生态、普惠民生,而且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水动力’。”市河湖长制保障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站在孝妇河骑行公园的观景台上,市河湖长制保障服务中心公园管理科科长房荣打开手机气象软件:“湿地建成后,周边夏季气温平均降低1.2℃,湿度提高20%。这组数据在普通人看来没有什么,但在沿河商户眼里意味着‘真金白银’。”

一家房车营地的老板清晰记得:“那年,在举办音乐节的3天里,150个车位全满,营业额是平时一个月的。”他的营地建在曾经的滩涂地上,如今,与游憩走廊、亲水设施、儿童乐园等业态共同构成“公园+”生态圈,年接待游客超百万。

生物多样性更是生态环境改善后人们最直观的感受。在张店区工作的摄影师陈晨,凭借一组《白鹭栖息孝妇河》照片,获得省级生态环境类摄影大赛奖项:“以前,拍鸟要到微山湖。现在,下班就能蹲点。”如今,孝妇河流域的生态群落基本恢复,白鹭、震旦鸦雀等珍稀鸟类在孝妇河栖息繁衍。

沿孝妇河逆流而上,三种经济形态勾勒出清晰的转型轨迹。在博山段,20余家科技企业扎堆的“科创走廊”原是一片废旧厂房。山东安博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深耕重型汽车用推力杆、稳定杆、悬架铸件及总成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年产汽车底盘悬架件高达100万件,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和销量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公司总经理坦言:“员工看中这里的生态环境,研发团队中不少人是外地高端人才来淄博创业安家的。”

孝妇河联通路大桥“淄博之眼”

沿孝妇河往北30公里,淄博大学城图书馆的玻璃幕墙倒映着河面波光,数所高校在此设立研究院,带动周边兴起几十家文创工作室。淄博大学城依托孝妇河拥河发展知识经济,优势得天独厚。区域内高校云集,为知识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与科研支撑。沿孝妇河规划建设的齐鲁数谷等多个产业园区,以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制造为主导产业,加速知识的实体化和产业化。

2025年3月22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幸福河湖滋润幸福生活》专题节目,生动讲述了我市河湖治理典型工作经验和成效。接受《焦点访谈》采访的市民纷纷表示,对孝妇河环境改善十分满意,点赞它的设计感、人文感。

生态投入不是负担,而是最普惠的营商环境。房荣举了个例子。昔日,孝妇河两岸沿线环境脏乱差,经过全面治理后,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一栋栋高品质住宅楼拔地而起。“我们已经看了不少楼盘,但生态环境最好、空气质量最优的,还是这里。”在毗邻孝妇河湿地公园的某房产售楼处,一对被我市“人才金政”吸引落户的研究生,在沙盘前挑选着心仪的房子。

傍晚时分,孝妇河两岸渐次亮起景观灯。不时变换造型的广场音乐喷泉吸引市民前来观赏。不远处,刚下班的市民三三两两走进露营基地的帐篷。张建国和朋友们坐在石凳上闲聊,他们记得《焦点访谈》记者采访时那句评价:这里的水会呼吸。

2024年,淄博新增户籍人口中,近三成明确标注“因生态环境迁入”。

如今的孝妇河,已初步形成了四季有绿、三季有彩的景观风貌,正以每立方米水的循环、每平方米湿地的呼吸、每公里岸线的蜕变,演算着北方缺水城市最难也最值得的生态方程式:绿水青山如何不止于风景,而成为生产要素本身。

因为水的加持,淄博这座老工业名城面貌焕然一新,市区核心地段CBD伴水而兴;孝妇河干流沿线84公里,34处公园一步一景,幸福河湖的美好愿景正在成为现实,并推动着淄博进入“拥河发展”的新阶段。(淄博日报记者 汤继文 李群)

来源:淄博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