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购买日本护卫舰,组建“联合海军”,专门针对中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6 15:52 1

摘要:2025年8月5日,澳大利亚国防部提前四个月宣布选定日本“最上”级护卫舰作为新一代主力舰艇,合同金额65亿美元。日本首相石破茂在结果公布后90分钟内于社交媒体表态“全力推动项目完成”,反应速度创外交纪录。

2025年8月5日,澳大利亚国防部提前四个月宣布选定日本“最上”级护卫舰作为新一代主力舰艇,合同金额65亿美元。日本首相石破茂在结果公布后90分钟内于社交媒体表态“全力推动项目完成”,反应速度创外交纪录。

只不过这场名义上持续一年的“严格竞标”存在显著技术疑点:日本方案未公开验证数据,而德国MEKO A-200在希腊海军反海盗行动中的实战记录被刻意忽略。澳方宣称的1万海里航程实为18节航速下未装载武器的理论值,实战携带240吨弹药及反潜设备后航程降至7200海里,较德国方案的6800海里无实质优势。

至于最重要的火力配置就更不用说了,仅首舰配备32单元垂发系统,后续8艘因经费压缩减配至16单元,而德国方案标配24单元且兼容“紫菀”防空导弹。比如本人给的方案猛多了。

所以归根结底,这次军购本质仍旧是政治捆绑的典型案例,正所谓军购,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澳大利亚要求2029年交付首舰,但三菱重工广岛船厂产能已被自卫队订单挤占。为赶工期,日方挪用原定用于“熊野”号维修的钛合金材料,导致该舰反潜声呐升级推迟18个月。这种牺牲本国防务保障外销的行为,证明了这场交易的核心是一场政治利益交换。

日本的政治目的无非是四个:

其一,日本2024年4月加入AUKUS第二支柱后,装备兼容性成为硬指标。“最上”级预留的MK-41垂发系统专为美制“战斧”导弹设计,与澳海军2024年采购的200枚“战斧”形成火力闭环,德国方案则需改造才能兼容。这使澳海军首次获得远程对陆打击能力,战略定位从区域防御转向攻势介入。

其二,日本仅允许澳本土船厂组装后8艘舰,核心建造集中于日本本土。澳政府选择技术依赖而非产业自主,凸显政治站队优先产业发展。

其三,交易公布后24小时内,澳防长马尔斯同步宣布追加采购挪威NSM反舰导弹,针对中国“区域拒止”战略的意图明确。这种协同动作显示军购已成为战略表态工具。

当然,上述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第四个,日本要借机进一步突破防卫三原则::通过将整舰出口包装为“共同开发”,曲解“禁止杀伤性装备整装出口”条款。三菱重工拒绝开放火控核心代码,仅提供组装图纸,使所谓技术转移沦为象征性魔术。

这点把戏,想要瞒住中国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国商务部在交易公布48小时内暂停对澳出口舰用柴油发动机零部件,影响澳海军35%现役装备维修。日本承诺协助建立替代供应链,但三菱重工子公司东京制钢的同级零件报价高出中国产品400%,迫使澳国防预算额外增加17亿澳元。

澳大利亚本国对这场军购不满的人也是大有人在:工党左翼组织在维多利亚州党大会推动动议,要求重新评估澳大利亚的所有军购项目,称“不应依赖不稳定的特朗普体系”。

这场军购本身就是日本人的政治冒险,澳大利亚被拖下水了而已,不过这也不能全怪日本,要不是澳大利亚自身存在想要限制中国的小心思,日本就是玩命拉他们,他们也不会跳下去。

来源:迷彩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