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刷短视频的时候,突然刷到海南有种“神速蔬菜”——雷公笋。春天一打雷,它就跟着冒头,短短七天就能长成大个儿。这种速度,真的是“蹭蹭蹭”往上窜。海南人把这笋玩出了不少花样,爱吃的人啥都敢试,凉拌、泡酸、做刺身,哪种都不重样。
前几天刷短视频的时候,突然刷到海南有种“神速蔬菜”——雷公笋。春天一打雷,它就跟着冒头,短短七天就能长成大个儿。这种速度,真的是“蹭蹭蹭”往上窜。海南人把这笋玩出了不少花样,爱吃的人啥都敢试,凉拌、泡酸、做刺身,哪种都不重样。
其实,雷公笋通过春雷成长,是有科学道理的。每次打雷,空气中的氮元素跟着闪电落到地里,这下子相当于给竹子打了一针“增强针”。也难怪专家说这种笋比一般春笋还多了快三成蛋白质。海南人甚至不怕生吃,说白了,这速度快得连细菌都没空爬上去“捣乱”。
这种从春雷里蹦出来的竹笋,不光海南种,四川的一些山村也有人挖。隔着大半个中国,大家都抢着趁着竹笋冒头就上山,能吃到新鲜货。浙江那边农科院还特意做了实验,说雷竹的出笋量,比起普通毛竹,能多出四倍,这就等于是种一亩顶别人四亩。四川王村的农民一亩竹林一年能挣八千,比种水稻可划算多了。
不过,这种“快手模式”也不是全无后患。云南某些种植户就发现,一地连着几年抢收,土地肥力反而变差了,有机质流失了三分之一多。抢收虽然赚快钱,但也不能不考虑长远,土变瘦了啥也长不好。
说到这,海南人的办法还真聪明。他们把用过的老笋茬拿来发酵做菌棒,三个月就能再长出高价蘑菇,叫虎掌菇。这样竹笋和蘑菇轮流种,亩产还能再涨一截,比单种竹林多赚了六成。还有陵水那边的人更前卫,直接把处理好的酸笋全存冷库里,“雷笋银行”一有风灾涨价就把库存拿出来卖,平时囤着、不慌不忙,粮价都稳了。
有意思的是,现在连大城市的上海人,都在直播间跟着抢雷公笋罐头。其实他们可能没想到,这玩意儿也是环保新宠。根据中国林业科学院的数据,全国要是多种些雷竹,每年能吸收相当于24亿升汽油的二氧化碳。这不是一边躺着挣钱,一边顺便给地球“减压”嘛?
雷公笋这么火,跟黎族的传统也有渊源,以前三月三会专门用来祭祀神明。现在发展成网红菜,海南好多私房菜馆都能吃到“雷笋刺身”,198一份还天天有人排队。离田头最近的美味直通餐桌,这让老乡们真切感受到啥叫城乡一体化、消费升级。下一回要是看到雷公笋涨价,别急着抱怨,说不定人家村里刚上了高科技啥的。
文章图片取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体育分析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