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把甲状腺切了的人,后来都怎样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6 15:36 1

摘要:甲状腺癌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甲状腺癌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全球甲状腺癌发病率持续迅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七大恶性肿瘤

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年龄特异性发病率已居所有恶性肿瘤第三位

当医生建议“全切”时,我们的人生会发生怎样的转变?

为什么需要切除甲状腺?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形似蝴蝶,位于颈部前方、气管两侧。

它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掌控着全身新陈代谢的“油门”。

当这里出现恶性病变(如甲状腺癌)、巨大结节压迫气管或药物无法控制的甲亢时,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甲状腺。

术后初期

跨越第一道坎

手术结束只是第一步。

术后24~48小时是并发症高发期,以下几个关键风险点需密切观察。

呼吸关:最危急的窒息风险

多发生在术后48小时内,可能因切口内出血、喉头水肿导致。

对于长期甲状腺肿压迫气管导致气管壁软化的患者,还可能出现气管塌陷。

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等症状,需紧急处理。

声音关:声带神经的考验

喉返神经紧贴甲状腺,喉返神经损伤引起的声带麻痹是甲状腺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单侧损伤表现为声音嘶哑,双侧损伤常导致气道梗阻

术后声音嘶哑多数可在数周内恢复,在术后2周至2个月内宜进行声音评估,声音异常者宜行喉镜检查。

钙平衡关:手足抽搐的警报

甲状腺背面的甲状旁腺只有米粒大小,负责调节血钙。

术中可能因血供不足或误切导致暂时性低钙血症,患者会出现面部和手足的针刺样麻木或抽搐

大多数情况是暂时的,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展为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长期管理

与药片相伴的日常

“每天早晨空腹吃一粒药,半小时后吃早餐,成为新的生物钟。”

终身服药:重建代谢平衡

甲状腺全切后,身体失去激素来源,患者需终身服用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初期需要每月抽血调整剂量,稳定后每6~12月复查一次。

漏服药物可能导致乏力、怕冷、便秘、体重莫名增加等甲减症状。

钙调节:关注身体的“信号灯”

对于甲状旁腺受损者,除了甲状腺激素,还需补充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

血钙不足时,身体会发出“信号”——手指发麻、口周刺痛或肌肉痉挛都在提醒该就医了。

看不见的影响

藏在生活缝隙中的改变

颈部印记

颈部那道切口疤痕是永恒的印记。

疤痕体质者可能面临增生问题,医生建议此类患者术后使用硅酮敷料辅助改善外观,日常注意严格防晒以减少色素沉着。

情绪波动期

“我莫名其妙地流泪,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术后3个月是激素调整关键期,很多患者会经历情绪低谷。

这与激素波动密切相关,通常药物剂量稳定后会缓解。

代谢速度的转变

“吃得和以前一样多,体重却悄悄上涨。”

这是不少患者的共同经历。

若未规律服药或剂量不足,可能出现基础代谢率下降,从而使体重增加。

而规范用药者可通过调整剂量维持正常代谢水平。

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饮食微调和增加运动来平衡代谢,以保持体重稳定。

回归常态

那些重新绽放的生命

尽管需要应对诸多变化,大多数甲状腺切除者最终能回归正常生活轨迹。

现代医学可通过三方面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技术保障

术中神经监测仪的应用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率

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则帮助医生精准识别并保护甲状旁腺

个体化药物方案

针对运动员等特殊人群,医生会制定差异化的TSH抑制目标,平衡治疗效果与副作用风险。

康复支持系统

术后肩颈康复训练改善关节僵硬。

心理支持小组帮助度过情绪低谷期。

结语

数据显示,通过术前精准诊断、规范外科手术治疗、新技术应用及术后规范化个体化随访,中国甲状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由2003—2005年的67.5%上升至2012—2015年的84.3%

对绝大多数甲状腺切除者而言,那道颈部的细痕不是生命的休止符,而是健康新篇章的起点。

虽然需要每天一粒药片的陪伴,定期与医生“约会”,但他们依然能奔跑、追梦、拥抱爱人,见证孩子的成长。

生活的本质,从未改变。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23)》——甲状腺癌研究进展篇[EB/OL].(2024-05-09)[2025-08-04].

caca.org.cn/system/2024/04/30/030090630.shtml.

2.Han B, Zheng R, Zeng H,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2024, 4(1): 47-53.

3.Haugen B R, Alexander E K, Bible K C, et al. 2015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thyroid nodules and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the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guidelines task force on thyroid nodules and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J]. Thyroid, 2016, 26(1): 1-133.

4.HONGMEI, ZENG, PHD, et al. Changing cancer survival in China during 2003-15: a pooled analysis of 17 population based cancer registries[J]. Lancet Glob Health, 2018, 6(5): e555-e567.

5.Ning Q U, Yuting W, Ben M A, et al. Advances in basic research,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yroid cancer in 2022[J]. China Oncology, 2023, 33(5): 423-430.

6.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9):1021-1028.

说明:文字原创,部分图片由AI生成。

来源:医药养生保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