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华北理工大学王希胤课题组的论文“Comparative Genomics Approach to Infer Ancestral Cell Karyotypes and Reconstruct Evolutionary Trajectories of P
近日,华北理工大学王希胤课题组的论文“Comparative Genomics Approach to Infer Ancestral Cell Karyotypes and Reconstruct Evolutionary Trajectories of Plant Chromosomes”在《Nature Protocols》杂志上发表。
该论文详细介绍了课题组开发的软件和在典型植物类群中的应用,并与国际上其它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以端粒为中心的模型充分考虑了端粒对于维持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意义。在禾本科和蔷薇科植物中的应用,反复证明了以端粒为中心模型的正确性。
染色体是执行遗传功能的关键结构与功能单元,重建祖先细胞核型和染色体演化路径对于理解其结构变化与功能创新的规律至关重要。2015年王希胤创新地提出了以端粒为中心的模型,并带领课题组开发了分析方法和软件,重建了多种被子植物的古细胞核型和染色体演化路径。
华北理工大学是该论文的唯一作者单位,王希胤教授是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来自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有关师生参与了研究分析和论文撰写工作。
来源:高校之窗自媒体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