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浙江象山8月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袁野 宋潞)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拥有自己的吉祥物——一只可爱的中华凤头燕鸥。这只被称为“神话之鸟”的珍稀鸟类,如今不仅飞进了图书馆孩子们的心里,也在整座城市人民的守护行动中自由翱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浙江象山8月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袁野 宋潞)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拥有自己的吉祥物——一只可爱的中华凤头燕鸥。这只被称为“神话之鸟”的珍稀鸟类,如今不仅飞进了图书馆孩子们的心里,也在整座城市人民的守护行动中自由翱翔。
“我们小时候只在电视上见过这种鸟,现在不但可以在慢直播里天天看它们孵蛋、育雏,还能在图书馆、展览馆、公交站牌上看到它们的身影。”在图书馆,市民李女士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感慨道,“整座城市都诚心诚意爱着这些鸟。”
中华凤头燕鸥因踪迹神秘、数量稀少,被称为“神话之鸟”,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鸟类之一。自1863年被命名以来,这种“神话之鸟”仅有少量标本采集记录。自1937年最后一次采集标本后,中华凤头燕鸥从人类视野中消失,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自2000年在中国沿海重新发现以来,浙江便担起了保护这一濒危物种的重任。
在舟山灰鳖洋海域,由9座无人小岛组成的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正是中华凤头燕鸥的重要栖息地。自2008年在此发现中华凤头燕鸥以来,浙江开启了一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实践。
通过生态修复、人工招引、科技监测等系列举措,中华凤头燕鸥的全球数量从2010年不足50只,增长至如今200余只,五峙山列岛也因此成为全球第二大中华凤头燕鸥繁殖地、浙江省观鸟胜地。
在五峙山列岛,一场以科技为引擎的生态守护行动正在持续推进。依托浙江大学编制的《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保护区构建了国内领先的数字化鸟类监测系统:近90个摄像头无死角布控,AI识别系统精准分析,数字孪生与边缘计算让鸟类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真正实现了全天候、智能化、高效率的生态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在保护区,更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落地生根。
2024年,全省首家海洋鸟类科普展示馆建成开放;“中华凤头燕鸥慢直播”已连续举办3年,总观看人次超3.6亿。孩子们在课堂上画出心中的“神话之鸟”,市民们自发加入志愿护鸟队伍,“共护海鸟家园,共享生态福祉”成为广泛共识。
从曾经的“踪迹神秘”,到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从保护区的“高精监测”,到城市中的“全民共建”,浙江用坚定的行动、温柔的情怀,让中华凤头燕鸥不仅身影重现蓝天,更飞进了千家万户的心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天的浙江,正以实际行动守护着生态之美、文明之光,让“神话之鸟”的故事,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真实写照。
来源: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