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爱情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老年人对爱与陪伴的渴望,同样真挚而热烈。开年央视热播剧《我的后半生》中,丧偶退休教授沈卓然走入相亲角,试图在妻子离世后找到一些感情的慰藉。
无论社交平台上还是影视作品中,如今老人的生活状态正悄然发生变化。
爱情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老年人对爱与陪伴的渴望,同样真挚而热烈。开年央视热播剧《我的后半生》中,丧偶退休教授沈卓然走入相亲角,试图在妻子离世后找到一些感情的慰藉。
创业从不限定年龄,老年人对事业的执着,对创造价值的追求,与年轻人并无二致。在青岛,77岁的刘奶奶已经开了7年的咖啡店,从门口揽客到制作咖啡,再到忙时送单,旺季时每天连轴转8个小时,淡季时一天折1000多个挂耳包。分享咖啡美学,是人到老年最大的乐趣。“有欣赏我的人,那就证明我还有自己的价值。”
社交平台上,一个月内从50米跑到5公里,穿着高跟鞋学舞蹈,弹钢琴,开直播……带上“乘风破浪”四个字的,不仅仅是中年的哥哥姐姐,还有走向暮年的爷爷奶奶们。
谈及养老,多数人总会下意识地认为,只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充足的物质保障,便足以应对一切。但当银发浪潮来临时,人们发现,不同的需求缝合起来的养老图景,远比想象中的要丰富。
更重要的是,老人们希望从容掌握自己的生活,无论是健康方面的保障、物质方面的支撑、精神方面的满足,从老有所医,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每一样都是老人们期待的。
如何让老年人从容掌握自己的生活,成为全社会都在思考的问题。
“不服老”的老年人们
“不服老”,是这届老年人最典型的标签。
90岁高龄的福建“梅英阿嬷”,在抖音上展示着自己高能量的一天:给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浇水,给一家人做早饭,晾衣服,熬中药,陪曾孙玩耍,一天24小时中,最长“待机”时间达到了19个小时。引来网友在评论区直呼“90岁正是闯的年龄”。
“做适老行业的人都知道,跟老年人打交道,最多只能喊到大姐,你要敢喊阿姨,这生意肯定就黄了。”有经济学者在公开场合如是笑言。
这也是银发经济风口的来源。从老年人日常生活用品到高端健康服务,从兴趣爱好的满足到数智化养老的推广,这届“有钱有闲”老年人的需求,不仅限于养老院,丰富的生活正在不断撬动市场新空间。
老年人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对子女来说,如何用自己的一份孝心来满足父母对品质化养老生活的追求,也需要有更多的思考。
有的家庭可能会选择一次性给予父母一笔大额资金,鼓励父母在晚年时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却可能面临父母“不舍得用”“不会用”这笔资金的问题,更有甚者,父母迷失在老年投资骗局中,养老金尽失。也有家庭会选择按月支付赡养费,或雇用保姆等模式,这样的方式能保障父母生活质量,但也会面临自身事业波动而导致赡养费不稳定不持续的风险。
从“养老”到“享老”的新阶段,对于老年人和子女来说,必然衍生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赡养方式。同时,新老年群体的品质化、精致化生活方式,对于即将走向老年阶段的人群来说,也需要为之做出更充分的准备。
这就要求养老服务从“粗放式覆盖”到“精细化匹配”。对此,长期深耕养老市场的保险业,正朝着差异化的方向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为老龄人群、备老人群乃至其子女提供兼具高品质与个性化的全新选择。
不少保险从业者认为,当前的养老与保险之间,存在一种联系。
因为绝大多数家庭在养老资金管理方面十分脆弱,大额资金需要交付给专业机构来运作监管;另一方面,依赖子女资金流的养老模式抗风险能力低,一旦子女事业或经营的企业资金链断裂,保姆离职、医疗护理中断等问题接踵而至,老人生活品质骤降,因此,选择安全、可靠的养老保险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近年来,我国在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之外,也在积极推广个人养老金制度,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具备条件的人员在年轻时进行养老储备,并通过市场化运营的方式实现积累资金的保值增值,为老年生活再添一份保障。
让老年生活更有品质
有品质的生活,除了老人自身有“不服老”的心态之外,也有赖于健康的身体,以及物质、精神需求的满足。
作为提供保障的主要来源,保险机构能否为老人做得更多?这既是老年人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也是全社会对保险行业的期待。
在健康管理及医疗服务方面,备老、已老人群大多为亚健康或慢病人群,期待有专人指导的慢病管理,追求更高品质的就医资源和主动式健康管理服务,他们也希望未来即使是失能失智,仍活得有尊严,不用给子女增加太大的照护负担。
但如今市场上的产品多数以年轻客群为核心,对于“已老”人群的投保门槛设置较高,产品设计僵化,且针对高龄群体的专项医疗、护理保险供给更是不足,让保险这一保障工具陷入供需错配的“失灵”困境。
阳光保险正在尝试填补这一市场空白。
7月28日,迎来20岁生日的阳光保险推出涵盖老龄人群终生保障需求的综合养老解决方案——“美好人生”系列产品,献礼20周年,更回馈广大客户。这套方案涵盖定制化养老年金产品+高品质健康医疗保障产品+护理保障产品等特色产品,一次性解决老龄人群需求。
养老年金方面,“美好人生”系列养老年金保险扩展投保年龄上限至90周岁,突破了现有产品对高龄投保的限制,切实满足高龄人群的投保需求;保险期间覆盖至105周岁;养老年金领取方案中贴心设计了“即期领取”的方式,对于投保年龄不小于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的被保险人,最快保单犹豫期之后便可领取养老年金,精准匹配个人养老节奏;产品特设连生功能,即夫妻两人同时投保一张保单,只要其中一个被保险人健在即可持续领取养老年金,为老年生活提供更长久的关爱和陪伴。
医疗保障方面,阳光人寿旗下的三款医疗保险产品,80周岁可投保,“三高”无并发症慢病人群也可投保。在常见医疗责任的基础上,增加海南博鳌及粤港澳大湾区临床急需进口药械、院外特定药品保障,并增加了基本医保定点医院特需、国际部住院治疗的保险责任。年度给付限额400万/600万/800万元可选。
护理保障方面,针对老年人未来可能因特定疾病或意外伤害达到需要护理的状态,缓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美好人生”护理保险提供72个月或120个月按月给付护理金的可选方案,聚焦失能后的长期护理成本,用保险保障来应对未来可能持续多年的高额护理费用。
守护老年的“美好人生”
如何切实帮助老人生活得更美好、更省心,一直是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许多年长者身体依然健康,但因为缺乏合理的生活安排,导致了他们日渐脱离了主流社会。
许多年长者并不为温饱问题而发愁,但“不舍得花钱”的心态影响下,使得他们很难科学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
每一位子女都希望父母有美好的老年生活,随着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与日俱增,养老服务每一步都需要完善。但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在国家层面逐步提出完善养老产业之际,以阳光保险为代表的企业也已开始积极尝试和探索新模式,优化整个养老生态系统。
在上海佘山阳光人家康养社区,负氧离子浓度高达3000个/cm³(是市区的6倍),拥有推窗可见容积率0.5、绿化率45%的超级森林景观。
社区的老人们清晨在课堂上学习操作手机、摄影,午后在水边游泳、垂钓,傍晚则在连廊中聊天交流。
这座由阳光保险打造的养老社区中,还构建了拥有百年历史的徽派古亭,其飞檐翘角,彰显空灵秀丽,更有吉祥安宁之意。长者们沉浸于此,可听评弹,可赏昆曲,感受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
这样的生活,不是简单地给钱或雇用护理服务,而是一种结构性的布局和管理。
在居家养老方面,阳光保险2024年搭建并上线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秉承“用得容易、生活安逸、全家如意”的服务理念,整合供应商资源,贴心设计“安全管家+健康管家+生活管家”三位一体居家养老管家服务,以智慧服务平台为依托,融合“核心服务自建直营与外部资源链接整合”的模式,打造小阳智能屏、视频医生、阳光管家等特色服务,全方位满足老年人居家生活需求。
在过往很多年中,年轻时拼命存钱,只为年老后抵御不时之需,是很多人的固有意识。
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好人生的理念已经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布局、规划和保障,并非只是年轻一族的专利。对于老年人来说,健康护理、财富增值、生活保障,都是当下的现实需求,也是需要规划的重点。
除了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等服务外,阳光保险在产品层面,也为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交出了扎实的答卷。
在产品方面,阳光人寿6款产品纳入国家个人养老金清单(2023-2024年),覆盖养老年金险、两全险等,累计服务2.7万客户。2024年推出29款长期人寿/年金保险,满足从稳健到进取的财富规划需求。如今“美好人生”系列产品的推出,更是丰富阳光保险的产品体系,让更多银发一族享有美好人生。
阳光保险针对养老金融命题的答卷并非偶然的商业策略,深层驱动力根植于企业的创新基因与责任担当,根植于阳光保险将企业战略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的智慧与“大保险观”。
今年是阳光保险成立20周年,20年来,阳光保险坚守主业,坚持以实业的心态做金融,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造福社会民生,以实际行动做一个有特色、有价值、有温度、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企业。从一款款产品到一项项服务,阳光保险提供的这份充满创意与责任的答卷正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有力注脚。
提示:上述涉及保险产品的详细内容,请查阅对应保险合同条款并重点关注免责条款,并以对应保险合同约定为准。
来源:凤凰WEEKLY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