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演绎到提升文化影响力 国风美学的现代化表达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6 09:45 1

摘要:当前,国风国潮在年轻一代中广泛流行,已不仅仅是一种审美偏好,更成为一种文化认同与情感寄托。它为当代人提供着深厚的精神滋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方式与审美取向,也不断丰富和重塑着人们对“美”的理解与表达。同时,它所承载的不仅是古老文明的意象与符号,更是千百

当前,国风国潮在年轻一代中广泛流行,已不仅仅是一种审美偏好,更成为一种文化认同与情感寄托。它为当代人提供着深厚的精神滋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方式与审美取向,也不断丰富和重塑着人们对“美”的理解与表达。同时,它所承载的不仅是古老文明的意象与符号,更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延续不绝的坚守与梦想。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创作者投身在这场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中,乐于传递美、创造美、放大美,一幅幅生动多元、充满时代活力的文化传承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从古装汉服的复兴到传统节日的年轻化表达,从古典艺术的新编演绎到传统文化的数字再现,这些热潮的背后,是一批又一批中国创作者用属于自己的方式,不断挖掘传统、融入时代,让中华文化被更多人看见、听见、感受和认同,正是这一份份由衷的热爱与自觉的传承,正在让中国故事更生动,让中国声音更响亮,也让中华文明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与传播力。

流动的衣袂与文化的心跳 短视频时代下中华文化的青年表达

“皮卡晨”原名冯佳晨,因在西安大唐不夜城中饰演“不倒翁小姐姐”而被网友所熟知,成为推动地方文旅、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人物。近年来,“皮卡晨”作为一名活跃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国风创作者,她围绕日常工作与生活,创作出一系列融合汉服、舞蹈与中式美学的短视频作品,以现代化视角演绎传统文化之美。其中“国风多巴胺”系列视频邀请西安大唐不夜城受观众喜爱的演员们演绎汉服一周穿搭,生动呈现中国传统服饰之美;“穿着汉服去旅行”系列视频获得海外网友积极互动,并多次表达对视频中汉服造型、中国风音乐等中华文化的喜爱。在她的海外账号里,能看到这样的留言:“希望有一天能去中国旅行,那里的文化很精彩,即使我是肯尼亚人,我仍然爱中国。”这类积极互动的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实现从知识传播到情感共鸣、从静态传承到动态再造的深度跃升。

图1 冯佳晨身着传统服饰拍摄元宵节短视频

汉服,这一凝聚了千年礼仪与美学的传统服饰,经过年轻创作者们的再演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时代光彩。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们将中华文化带入现代生活语境,不仅让更多人感受到其中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也以真实、生动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一个个有温度、有细节、有生命力的中国故事。如今,中国传统文化正突破原有的“圈层”,以更具亲和力与传播力的形式,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走出去”。以汉服为代表的国风之美,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全球观众的关注与喜爱,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文化情感的桥梁。

时间的画布上重绘传统 数字时代中传统文化的新表达路径

在数字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以当代视角、现代手法激活传统艺术,使之真正走进大众、融入生活,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课题。青年画家刘君利正走在这条连接传统与当下、沟通古意与潮流的道路上,借助绘画与短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在国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分享创作过程与文化思考,以当代表达诠释传统内涵,在一笔一墨中让沉静的历史鲜活起来,让遥远的文化触手可及。其中,“文物之美”系列影像作品通过构图、配色与动效设计,重构中国文物的视觉魅力,引领观众在线上“沉浸式”观展;以唐代仕女俑为灵感创作的代表画作《仕女俑图》,不仅技法娴熟、构思巧妙,还在内容中自然融入对唐代服饰、生活风貌等文化背景的解读;“手绘非遗”系列作品在画面中延续民间艺术的生命力,这些作品既是艺术创作,也是文化传播的行动力,通过一张张画纸、一条条短视频,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发生连接,在真实与美感的交融中,构建起新的国风表达方式。

图2 刘君利仕女俑绘画作品

诸如此类的创作实践表明,传统文化并不遥远,它可以在数字时代中以更年轻、更开放的面貌焕发新生。她用画笔为文化续写,用影像为历史发声,展现了传统艺术在当代的广阔生命力,也启示我们:当古典美学与现代精神相遇,一种既古老又崭新的东方意境,正悄然生长在时代的浪潮中,温柔而坚定地回响在人们心中

技术赋能重构东方意境全新审美体验下的中式美学视觉盛宴

如今,技术不断革新与文化多元交融,AI、VR等技术正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颖的形式焕发生机,国风美学摄影师“麦小兜”的“中式美学X春日赏花”系列作品,利用AI技术将成都武侯祠的玉兰、杜甫草堂的兰花、罨画池百年海棠等中国春日元素,重塑为充满油画质感的诗意图景。画面既有现实之美,又具梦境般的超现实氛围,在细腻的光影与柔和的色调中,传达出东方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然哲思与审美情感。当东方美学邂逅AI算法,一场跨越古今、融合科技与文化的审美革新悄然发生。

图3 “麦小兜”摄影作品罨画池百年海棠AI重现

VR绘画艺术家孟瑶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特性,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与数字艺术融合的无限可能。她手持VR画笔,空间中纵情挥洒,立体描绘中国壮丽山河与厚重人文,构建起一个个穿越时空、触手可及的东方意境。无论是气势磅礴的“江山如画”、神秘梦幻的“敦煌梦”还是将历史建筑以数字光影重现的“沈阳大政殿VR点灯仪式”,亦或是寓教于乐的“与孟瑶一起学习VR绘画之黑神话篇”系列视频,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她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理解。在VR技术的赋能下,中华文化转化为可实时交互的数字艺术资产,也让观众得以打破屏幕的界限,在三维空间中“走进”中华文化。实现中华文化传播从单向输出迈向双向互动,从静态展示升级为动态体验的飞跃,开辟了“以虚驭实、以画通心”的全新传播路径。

图4 孟瑶VR绘画作品“敦煌梦”

中式美学正在从“国风潮流”演变为一种全球语言,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追寻文化认同与审美表达的重要符号。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支持下,中国创作者不断拓展传统文化的边界,在一笔一景之间激活文化记忆,通过新技术赋能传统艺术,让千年东方意境以更加生动、多元、可感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并走向世界。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