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暑假期间,泗县以开放包容的胸怀,积极引入高校人才这股“源头活水”,为志愿服务事业注入澎湃动能。来自省内外的多所高校师生志愿者,怀揣服务桑梓、奉献基层的赤子之心,纷纷踏上这片热土,投身形式多样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他们将课堂搬到田野阡陌,把知识送进社区街巷,在“
暑假期间,泗县以开放包容的胸怀,积极引入高校人才这股“源头活水”,为志愿服务事业注入澎湃动能。来自省内外的多所高校师生志愿者,怀揣服务桑梓、奉献基层的赤子之心,纷纷踏上这片热土,投身形式多样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他们将课堂搬到田野阡陌,把知识送进社区街巷,在“党建联建”“爱心送教”“支农助兴”等广阔的舞台上,用汗水浇灌理想,以行动诠释担当,共同奏响了一曲激扬奔放、情系民生的青春志愿交响曲。
红星闪耀赓续血脉铸初心
青年志愿者们以红色为航标,深入泗县这片浸润着革命荣光的皖东北热土。他们精心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课堂,组织开展“行走的党史故事会”,引领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回溯峥嵘岁月,感悟信仰力量。合肥大学“共镌曙光队”驻点山头镇惠庙村,为党员们量身打造专题党课,系统梳理党的辉煌历程,深情讲述本地厚重的红色记忆。一段段尘封的奋斗片段被重新唤醒,在共情中砥砺初心,信仰的光芒在重温历史中愈加璀璨。在瓦坊镇陡张村,志愿者们将爱国主义的火种播撒进少年心田,“童梦同行”活动中,他们牵起孩子们的小手,步入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在英魂长眠之地聆听事迹、默想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丰碑,无声地滋养着新时代少年蓬勃的根系。
智慧点灯呵护童心筑梦桥
青春智慧化作爱的灯塔,照亮了孩子们的五彩假期。志愿者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满腔热忱,将寓教于乐的“小课堂”开进社区、设在乡村,科学教学启迪智慧、科学普及点燃好奇、艺术体育陶冶情操、心灵关怀润物无声。在大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安徽师范大学“拨浪鼓”支教团的志愿者们,如同经验丰富的园丁,实施“分层滴灌+个性滋养”,为50余名中小学生打造了一个充满探索乐趣的“暑期智慧加油站”。趣味物理实验、广袤地理世界、运河奥秘探访、舞韵灵动训练……知识在这里变得生动可触。虹城街道四里桥社区内,泗县静心公益服务中心携手南京审计大学“星火圆梦”乡村夏令营的14位“小老师”们,巧妙设计“财商启蒙”“法律小课堂”,摒弃枯燥说教,倡导“在做中学”,用模拟实践悄然开启孩子们认知社会、思考规则的慧眼。宿州学院管理学院“运河骑行教育关爱团”则深入虹城街道虹乡社区“五彩假日”托管班,为特殊群体儿童倾注关爱。他们声情并茂地讲述大运河的千年文脉,带领孩子“触摸”科技的脉动,体验“投壶”的古趣,在指尖飞转中赋予彩纸、丝线以童真与梦想,欢声笑语交织成最动听的夏日乐章。
泥香砺志躬耕沃野助振兴
田间地头,山野阡陌,成为志愿者们磨炼意志、贡献才智的第二课堂。他们俯下身子,将论文写在泗县的丰饶大地上,或亲身体验农事辛劳,或引进技术精耕细作,或深入调研献计献策。草庙镇魏圩村的田垄间,安徽理工大学空测学院的志愿者们,运用高精度的“天眼”——卫星遥感影像和无人机测绘技术,精准把脉土壤墒情,为高标准农田管护提供科技支撑;他们绘出三维村庄图景,为乡村路网的优化发展标定精准的坐标。合肥大学“共镌曙光队”的大学生们则扎进惠庙村的农家院落与养殖基地,深度走访合作社与农户,为壮大集体经济开出“良方”——力推“党支部+合作社+电商平台+研学体验”的融合创新模式。挥锄除草、提水浇灌、采摘蔬果……在每一个沾满晨露与汗水的细节里,他们真切体会着“粒粒皆辛苦”的深意,在躬身稼穑中与农民建立了血肉相亲的深厚情谊,让知农、爱农、助农的情怀在心底扎下了深根。这些年轻的身影,不仅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力军,更是文明乡风的传播者。他们用青春飞扬的话语,倡导婚事新办、孝老爱亲、节俭惜福、生态安葬等新风尚,让文明清朗的气息如春风化雨,润泽乡土,共同汇聚起照亮乡村振兴美好未来的文明曙光。(徐宝同)
来源:风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