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六年前,作为《ELLEMEN新青年》创刊封面人物之一,我们在东京见到了坂口。拍摄那天,空荡荡的小路上一辆商务车停下来,远远看到一个高挑但不那么挺拔的年轻人独自下车,穿着简单的白T恤牛仔裤,头发乱得像个刚睡醒的孩子,没有太多人前后簇拥着他,十分钟做完妆发后便松弛
这是我们和坂口健太郎第二次相遇。
六年前,作为《ELLEMEN新青年》创刊封面人物之一,我们在东京见到了坂口。拍摄那天,空荡荡的小路上一辆商务车停下来,远远看到一个高挑但不那么挺拔的年轻人独自下车,穿着简单的白T恤牛仔裤,头发乱得像个刚睡醒的孩子,没有太多人前后簇拥着他,十分钟做完妆发后便松弛地站在镜头下,甚至还能看到脸上的褐色斑点。
在那次采访中,他坦诚虽然长大之后会有变化,但比较天真、爱玩的那一部分大概不会变,想要把自己性格里这种天真一直保持下去。
六年过去了,我们来聊聊他的变与不变。
光的边缘
即使回溯最初入行的经历,尚未积累足够的经验,他最常听到的话是来自身边人对于自己和镜头之间关系的种种肯定,“健太郎非常适合镜头”,或者“即使表现出再漫不经心的状态,只要出现在镜头里,总会有什么不一样”。
青春期拍摄的平面照片,流转到亚洲各地,很快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喜爱,他们被他无意识对镜头摆出的表情或姿势吸引,有时像猫,有时像鹿,那种动物一样的特质,似乎成为某种年轻人的理想,独特却又平易近人。
如今回想当时从平面模特转入演员的经历,“事情就那么发生了”,正如第一部电影作品《幸福的呼吸》一样,一切都如同呼吸般自然,而就像所有具备天赋的人一样,对于镜头,他似乎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无论是最初那些带着固定人设的配角角色,还是后来终于担任主角的电影作品,他似乎都能在不同的戏份里,表现出一点点自己的东西,并非刻意设计,一切都如同呼吸般流露。
在女性角色群像电影《海街日记》里,坂口健太郎饰演的藤井朋章,戏份很少,但那不经意间在镜头中流露出的无辜而天真的神色,为原作里阴郁的角色气氛赋予一些独特的吸引力,让这个出场不多的角色可信了起来。
而围绕讲述出版界生态的剧集《重版出来》,他扮演的发行员一角,木讷中藏着坚持,对于这个出版业里最容易感觉到矛盾的身份,在一众极具个性的主演群中,坂口健太郎用一种轻盈、内敛的方式去诠释小泉纯内心的挣扎。剧集在中国流行时,许多出版业的人员也记住了这个看似每天都在两难中纠结的发行员。
黑色针织上衣和黑色长裤
均为Prada
坂口健太郎说很难直接讲出自己是那种有天赋的演员,但回顾入行最初的那些作品,他坦言有时角色即使没有太多台词,他也想要让自己对镜头表现出尽可能多的信息。
“即使没有台词,也能通过画面传达力量。”曾经有人这么告诉坂口健太郎,那句话他一直记在心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比过去更理解自己的工作,对于这句话的在意程度,也渐渐丰富了起来,借由表演传达力量的同时,当每次接到新的剧本,他也会率先告诉自己,要认真对待这个角色,如果可以,他甚至也想要主动为角色做些什么。
与早年间的作品略有不同,近年来坂口健太郎担任主角的作品《余生那些年》《然后,活下去》还有,《再见的延续》,都是题材相对悲伤的作品,角色们要么身处一段已然可能看见不幸结局的有限时间里,要么经历了创痛后修复自我的旅程。“想要帮帮他们”,这样的念头总是会时不时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生活里的我其实是比较开朗的,遇到悲伤的事情时,我会选择自然跨过它们,痛苦的感受会放在心里慢慢消化,总之,我是愿意接纳不幸的那种人。”坂口健太郎这么说道,而面对陌生角色的不幸,这些年他会有意识地想要把自己对待生活的某些态度融入角色的理解中,希望是坂口健太郎和他们的合体,当然自己的部分不会很多。
如果角色本身是一个具体的形状,有时这个形状可能正处于黑暗中,他也希望可以为其描上一道光边,可能借助一个镜头里的眼神,多一点点坚定,可能是一句台词的语气,增加一丝温柔,总之,他并不想情形变得全然悲伤。
“这是我对每一个角色的感情。”他说。
白色皮质上衣、白色皮质长裤,和灰色皮靴 均为Prada
多面体的人生
2025年上半年,坂口健太郎启动了自己的亚洲影迷见面会,从首尔开始,历经马尼拉、香港、台北、曼谷,最后来到上海。两个月时间,六座城市,坂口健太郎告诉我们,与其说这是工作,对他而言,其实更像是“一次愉快的假期”。
每到一座新的城市,他都会拿出画笔,画下一幅画展示给自己的影迷。见面会期间,他略带羞涩地展示自己画的画,倒真的像是一种旅行的心情,而在座的影迷亦来自全国各地,提问互动环节,他们纷纷告诉坂口健太郎来自哪里,听到陌生的城市名字,他睁大眼睛,继而问起距离。“一千多公里?”不可置信之余,他在台上双手合十,随后又抿起嘴角,眼角好似也有了感动的痕迹。
他是那种过分感性的人,但也不会因为这种细腻而苦恼。可能正是因为这种细腻,才能够让自己更加容易在内心层面,走进完全不同的世界。“这是身为演员的馈赠。”坂口健太郎这么认为。
这不是他第一次来上海,这次照旧尝试了美食,尽管6月入梅溽热闷湿的气温,让坂口健太郎“真的吓了一大跳”。
发布会现场,他分享了一张午餐照片,特意伸长手臂,指着其中一道“毛血旺”说道:“这个真的不错!”和银幕里的坂口健太郎有所不同,日常场景中的他,更多带给旁人一种率真、爱开玩笑、但同时彬彬有礼的印象。今年初染的黄发已经变成亚麻色,无论是粉丝见面会的蓝色天空背景,抑或封面拍摄时的海洋布景下,都为习以为常的安静氛围里徒增了一丝轻盈的活力。
“其实生活里的我是个很灵活的人。”尽管看上去是一个对自己有许多条框限定的人,但坂口健太郎却说生活里他更倾向于自由自在地活着。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大多数时候,他会喜欢自己有很多随机应变的想法,对许多事情都有好奇心,也会尝试以不同方式去感受或者体会截然不同的体验——用流行的话来概括,或许是“P人”(感知型人)。
“以前大家会说我和银幕里有反差,作品里看上去那么内敛的人,实际上却擅长耍宝。”但即使是这样有趣的反差,坂口健太郎却说也不绝对,比如他最近的爱好是高尔夫球,那种要求耐心的、静止的运动。“我最近非常痴迷,差不多每隔十天,就会想打一次。”他迷恋上了球杆挥击到球面的闷响,同时看球从草坪升起,来到半空,画下一道美丽曲线,继而消失在绿色的边界里,那种时刻,坂口健太郎会觉得无与伦比的轻松。
我的现在 就是未来
结束上海的粉丝见面会后,坂口健太郎就要进入新剧组拍戏。“我的长假结束了。”他说道,同时冲着镜子扬了扬眉毛。虽然新作的细节还不方便公开,但坂口健太郎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有点儿美丽同时又疯狂的角色”。
甚至有一点挑战性。
上一次在工作中感到“这次有些不同,要更努力对待”的作品还是《地狱犬》里的黑帮成员,要搞懂截然不同的角色到底在想什么的体验,是辛苦也是有趣的。对于最新的这部作品,如果说《地狱犬》的角色需要他去做生活方式上的揣摩,去进行许多肢体动作的外化表达的训练,在他看来新角色的挑战性可能在于内在部分,因为从表面看来,一切似乎还在他表演的舒适区,但隐藏在内里的,那些让他全然陌生的部分,则是他接下来要面对的新的课题。
“对我而言,这又是一个极为有趣的经历,希望可以把我感受到的东西传达给大家。”坂口健太郎说。
对于一名演员而言,演绎陌生人的人生,并把这人生的体验在短时间内带给他人,是一种“双向奔赴”的快乐。演员或许并不清楚,看电影或看剧的观众,究竟要从一段虚构的经历中交换什么,但坂口健太郎觉得,比起有限人生里个人层面的感受和经历,人的成长有时也会借助来自其他世界的助力。身为演员,与角色相处的一段时间,就像是“对方用‘生命’让我经历的一课,我也因此而成长了”。他心中是这么想的。
坂口健太郎回想,对于影迷,答案或许也一样。
近年来,他接拍的作品大多包含着青年们对于未来的期许,不管这个未来是开心的,或者难过的,坂口健太郎又是如何理解未来的呢?当我们抛出“未来”一词给他时,率先出现在脸上的却是一个有些羞涩的苦笑。
“我其实是一个未来感薄弱的人,不太擅长设定目标,也不太擅长为以后提前做准备。”
比起未来,比起那些未知的成功或失败,喜悦或挫折,他更加愿意信赖过去和现在。过去经历的回忆,甜蜜与否都成为丰富的燃料,助力他可以在此刻当下以何种姿态旅行。而就像他最喜欢的“空”,他喜欢仔细感受,品味当下的时刻,像一朵云,浮荡在大陆和海面,投射厚重或清澈的倒影在不同的地表,只要懂得珍惜这些相遇的时刻,未来总会自然而然被塑造出来。
“我所理解的未来,其实就相当于过去造就的现在。”
来源:抹抹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