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贯彻落实《甘肃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库建设方案》要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兰州市聚焦理论宣讲、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基层治理、文化文艺等领域,择优评选出了一批受欢迎、可持续、叫得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活动和机制,建立了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库。
为贯彻落实《甘肃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库建设方案》要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兰州市聚焦理论宣讲、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基层治理、文化文艺等领域,择优评选出了一批受欢迎、可持续、叫得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活动和机制,建立了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库。
为更好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建设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跃升、实践内容从“深化拓展”到“提质增效”转变,即日起,兰州文明网及“文明兰州”新媒体平台将对2025年兰州市文明实践品牌库优秀项目、活动、机制进行展播,引导全社会关注、学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优秀案例和先进经验,带动全市文明实践工作创新提升。今天展播兰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市级品牌创新机制:皋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3+N"工作机制
皋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3+N"工作机制
实施时间:2023年3月
实施单位:皋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
实施地点:皋兰县人民广场、各村(社区)文化活动广场等
推荐理由
发挥皋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协调作用,统筹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向上引进优质资源,不断拓宽延伸文明实践“服务半径”。
开展背景
针对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普遍面临资源不足、项目同质化、服务精准度不高、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拓宽延伸文明实践“服务半径”,统筹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发挥职能优势、链接上级资源,开发本级资源,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集中服务活动,深入广大农村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提升部门单位影响力,提高群众对文明实践工作的满意度、参与度。
亮点、成效
一、具体做法
“3”即向上引进省级优质资源、对上争取市级项目资源、统筹激活本级高质量资源为核心,“N”即开放吸纳社会多元力量参与,“3+N”的创新机制,打通上下资源通道,实现资源精准对接与高效转化,成效明显。
年初,县委宣传部制定具体方案,明确工作标准和工作任务。定期召开皋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N”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调度会,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对文明实践项目成效进行评价,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县委政法委等26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向省市级单位形成常态化联络机制,重点围绕百姓宣教、文化文艺、文明乡风等13个方面主动链接理论宣讲团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科技特派员服务等优质资源,建立“省市级资源库”。
建立“直通车”机制,争取将省市级文明实践优质项目优先布局在本实践中心(所、站)。同时,各单位高效盘活本级高质量资源,系统梳理整合实践中心及辖区内的阵地资源(实践所、站、点,文化场馆,学校场地等)、人才资源(理论骨干、乡贤能人、文化艺人、科技达人、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等)、组织资源(志愿服务队伍、社会组织、企业、学校等)、特色项目资源(已有品牌活动、成熟服务模式),建立资源枢纽,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高效流转。
另外,广泛动员和吸引本地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组织、专业机构、爱心企业、高校社团、热心市民等多元主体的“N方融入”,通过活动发布、公益创投、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力量根据自身专长和资源,认领或共同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最终形成《皋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3+N”服务体系项目清单》。积极参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集中服务活动,重点深入本单位帮扶村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提升部门单位影响力,提高群众对文明实践工作的满意度、参与度。
各镇根据《皋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3+N”服务体系项目清单》,主动对接县级责任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商定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受众等,积极为各单位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提供场地、设备等必要的支持,事前公开发布文明实践活动项目信息。建立多方宣传等激励机制,完善对社会力量参与的认可、表彰和回馈机制,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二、创新亮点
首创“上引(省级)+ 上争(市级)+ 内统(本级)+ 外融(社会)”的立体化、多层次资源聚合模式,打破层级壁垒和条块分割。
通过机制化运行和多元参与,形成资源“引得进、接得住、用得好、可持续”的良性循环生态,将资源整合过程机制化、品牌化,形成可识别、可推广的“3+N”文明实践创新机制品牌,提升影响力和吸引力。
争取到的省市级优质资源,与本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1+1+1>3”的叠加效应,确保了文明实践活动显著成效。
三、成效经验
成功引进金城首席科普专家、甘肃省民族歌舞团甘肃省发改委、兰州大学、省自然资源厅、兰州市口腔医院、兰州市少年宫等50多家省市单位,盘活本级阵地23处,骨干人才36名。
吸纳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9家参与,开展各级各类文明实践活动80多场次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更多元、更专业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如:联合兰州市文联、兰州市音乐家协会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链接省书协、市书协开展书画笔会活动;联合爱心企业和相关组织开展千人宴文明实践主题活动,让广大群众出门遛遛弯时,就能享受家门口的惠民服务。
实施计划
2024年上半年,完善省市级部门联络图谱,拓展对接领域,建立“点单+派单”的省级资源精准落地机制。
同步高效盘活本级高质量资源,完成本级资源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资源“一图清、一键达”,探索与企业、基金会、社会服务等深度合作模式(如冠名赞助、联合公益等),发展壮大专业化、品牌化的志愿服务队伍。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成功引进金城首席科普专家、甘肃省民族歌舞团兰州大学、兰州市少年宫等50多家省市单位,吸纳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9家参与,开展各级各类文明实践活动80多场次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更多元、更专业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每年年底系统总结“3+N”机制经验,加大品牌宣传力度,举办“3+N”资源对接会或成果展示活动。
预期效果
通过向上引进省级部门单位优质资源,对上争取市级部门单位项目资源,统筹本单位高质量资源,统筹多元主体的“N方融入”,形成稳定、高效、多源的资源输入渠道,资源库持续丰富壮大,成为县域内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资源高地。
开展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更加精品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3+N创新机制”通过打造家门口的“理响课堂”“文明集市”“便民小铺”文明实践活动,增强文明实践与广大群众的互动体验,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提质增效,让文明风尚浸润人心,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县域内文明实践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文明实践工作创新典范。
来源:皋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