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准发力,完善科技金融适配体系。将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覆盖范围扩大至所有科技型企业,组织银行机构主动做好走访对接,聚焦开封市“7+11+N”重点产业链群等领域的科技型企业,不断丰富信贷产品“货架”。分局与市科技局建立工作协同机制,定期共享全市科技金融重点事项进
河南经济报记者 韩玲 通讯员 李梦非
2025年上半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封监管分局持续加大金融供给,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畅通资金循环,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精准发力,完善科技金融适配体系。将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覆盖范围扩大至所有科技型企业,组织银行机构主动做好走访对接,聚焦开封市“7+11+N”重点产业链群等领域的科技型企业,不断丰富信贷产品“货架”。分局与市科技局建立工作协同机制,定期共享全市科技金融重点事项进展动态,推动辖内银行机构积极开展科技型企业“首贷”“信用贷”破冰扩面行动,加大科技金融供给,实现科技型企业贷款增量扩面。截至6月末,全市各类科技型中小企业余额合计196.66亿元,较年初增加67.32亿元,其中信用贷款余额79.23亿元,占比40.29%;中长期贷款余额77.65亿元,占比39.48%。全市11个重点产业链贷款余额76.13亿元,本年累计投放48.58亿元。
乘势而上,增强绿色金融服务可持续性。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深入推进“六专”机制建设,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更好满足转型发展带来的绿色融资需求。突出监管导向作用,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督导走访中,选取辖内高标准农田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企业进行走访座谈,推动绿色金融贷款规模持续壮大;指导辖内财险公司落实关于新能源车险承保的规定,不拒保新能源车险、不对新能源车险故意设置障碍。截至6月末,辖内绿色贷款余额261.2亿元,增速24.67%。
持续优化,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持续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承办市信用贷政银企对接会,建立全市外贸企业融资对接主办行机制,引导银行机构用足用好无还本续贷政策、优化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普惠信贷尽职免责等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强力助推小微民营企业发展。截至6月末,全辖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547.06亿元,较年初增速17.55%,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1.42个百分点。上半年通过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向各类市场主体授信259.67亿元,发放贷款244.98亿元。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协同地方职能部门建立“三夏”工作常态化联络机制,组织全市农业保险座谈会,引导各银行保险机构聚焦农业农村重点领域,优先保障关键农时金融服务,保持涉农信贷合理增长、金融帮扶工作力度不减、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不断巩固提升。截至6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040.99亿元,较年初增幅11.17%;农业保险保费收入4.32亿元,提供风险保障89.35亿元,上半年累计赔付1.78亿元。
聚焦需求,筑牢养老金融保障网。持续引导保险机构积极服务民生保障,强化养老金融及老年群体消保知识宣教,组织银行保险机构做好常态化做好养老金融宣传并开展老年群体金融消费者金融知识宣教,协同市人社局举行河南省“个人养老金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积极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指导机构开设长护险政策宣传直播间、举办义诊活动,对长护险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切实扩大长护险覆盖面。截至6月末,全市养老产业贷款余额0.85亿元,较年初增加0.3亿元;累计享受长护险2万余人,累计支付保险金2.54亿元。
创新引领,凸显数字金融服务前瞻性。通过建立机制、明确责任、加强监测等方式,统筹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落实落细。成立全市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战略领导小组,不断强化监管引领,推广“AI客服”“远程银行”等智能服务,丰富线上业务类型和运用场景,在风险控制方面,将大数据采集、分析与风险管理模型和业务审批技术有机融合,让不同客群均能享受“零材料”“零跑路”“零等待”的金融服务,不断提升客户体验感。
下一步,开封监管分局将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化落实,持续完善科技金融精准对接机制,扩大绿色金融覆盖领域,延伸普惠金融服务触角,健全养老金融保障体系,强化数字金融赋能,以实干实效推动金融深度服务实体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河南经济报一点号